‘徐蒜3号’和‘徐蒜6号’新品种及栽培技术要点

选酒司南 2023-07-14 08:39:16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徐蒜3号’和'徐蒜6号’两个大蒜新品种,于2013年1月18日由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3号】获我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现就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一、白皮中晚熟大蒜新品种‘徐蒜3号’

1、来源与类型:以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地方品种‘宁蒗白皮蒜’为材料,经系统选育于 2016 年育成,属中晚熟白皮头蒜大蒜新品种。

2、适应范围:适宜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秋季露地栽培。

3、特征特性:播种至抽薹约 192.0 天;平均株高 58.4 厘米,叶长 59.9厘米,叶宽 3.5 厘米,假茎高 36.1 厘米,假茎粗 2.0 厘米,单株叶片数 8-9叶,叶色绿;鳞茎紧实,皮色白,横径 6.2 厘米,高 4.0 厘米,外瓣数 9-10个,夹瓣数 4-5 个,单头蒜重 73.4 克;田间观察锈病、叶枯病发病轻。

4、产量表现:在江苏省大蒜品种认定试验中,2021 年平均亩产 1379.4 千克,比对照徐蒜 815 增产 5.5%;2022 年平均亩产 1248.8 千克,比对照徐蒜 815 增产 15.5%;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1315.3 千克,比对照徐蒜 815 增产 9.5%。

5、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与用种量。最适播种时间为 9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一般亩用种量 175 千克。

(2)蒜种处理。选择蒜头圆整、蒜瓣肥大、无病斑、无伤口鳞茎作为蒜种。播种前将大蒜在太阳下晒两天,分瓣时去除蒜皮与蒜踵。分瓣后放入 500 倍多菌灵药液中浸种 10-12小时,沥干后播种。

(3)播种密度与播种方式。播种密度为行距 20 厘米、株距 12 厘米,每亩 27000-28000 株。播种方法为打孔穴播或划沟条播,深度 5-6厘米。蒜瓣背面朝一个方向直立栽种,忌斜插。覆土,镇压平整,覆膜。

(4)肥料管理。基肥为亩施复合肥(N-P-K:12-16-20)70 千克,生物菌肥40 千克;追肥为返青期追肥 1 次,亩施尿素 8-10 千克,生长中、后期根据苗情、气候条件追肥 1-2 次。

(5)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叶枯病、锈病、赤眼蕈蚊(蒜蛆)、刺足根螨等病虫害。

(6)摘薹。当蒜薹抽出 25 厘米左右时,于晴天中午前后慢慢抽出,摘薹时尽量不损害叶片。

(7)收获。一般摘薹后 20 天左右,植株叶片开始发黄,假茎变软时收获蒜头。

二、紫皮中晚熟大蒜新品种‘徐蒜6号’

1、来源与类型:以四川省自贡市紫皮蒜‘克 11-05’材料,经系统选育于 2016 年育成,属中晚熟紫皮头蒜大蒜新大品种。

2、适应范围:适宜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秋季露地栽培。

3、特征特性:播种至抽薹时间约 192.0 天;平均株高 61.8 厘米,叶长 62.7 厘米,叶宽 3.7 厘米,假茎高 38.3 厘米,假茎粗 2.2 厘米,单株叶片数 9-10 叶,叶色绿;鳞茎紧实,皮紫色,横径 6.5 厘米,高 4.1 厘米,外瓣数 9-10 个,夹瓣数 4-5 个,单头蒜重 81.1 克;田间观察耐寒性强,锈病、叶枯病发病轻。

4、产量表现:在江苏省大蒜品种认定试验中,2021 年平均亩产 1485.2 千克,比对照徐蒜 815 增产 13.6%;2022 年平均亩产 1391.7千克,比对照徐蒜 815 增产 28.7%;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1441.8 千克,比对照徐蒜 815 增产 20.1%。

5、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与用种量。最适播种时间为 9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一般亩用种量 175 千克。

(2)蒜种处理。选择蒜头圆整、蒜瓣肥大、无病斑、无伤口鳞茎作为蒜种,播种前将大蒜在太阳下晒两天,分瓣时去除蒜皮与蒜踵,分瓣后放入 500 倍多菌灵药液中浸种 10-12 小时,沥干后播种。

(3)播种密度与播种方式。播种密度为行距 20 厘米、株距 12—8 厘米,每亩 27000-28000 株。播种方法为打孔穴播或划沟条播,深度5-6 厘米。播种时,蒜瓣背面朝一个方向直立栽种,忌斜插。覆土,镇压平整,覆膜。

(4)肥料管理。基肥为亩施复合肥(N-P-K:12-16-20)70 千克,生物菌肥 40 千克;追肥为返青期追肥 1 次,亩施尿素 8-10 千克,生长中、后期根据苗情、气候条件追肥 1-2 次。

(5)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叶枯病、锈病、赤眼蕈蚊(蒜蛆)、刺足根螨等病虫害。

(6)摘薹。当蒜薹抽出 25 厘米左右时,于晴天中午前后慢慢抽出,摘薹时尽量不损害叶片。

(7)收获。一般摘薹后 20 天左右植株叶片开始发黄,假茎变软时收获蒜头。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