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上关于不锈钢餐具假一赔十的事越来越多,不少用户买了自称304或316不锈钢的产品后,检查出残留镍、铬等重金属元素超标才能换货。
有些人甚至直接拿着假冒伪劣不锈钢去找店家理论,结果却被告知检测是他们自己的事,与商家无关。
或许有些人觉得自己买的是不锈钢,应该比塑料、玻璃餐具安全许多了。
其实这种想法就大错特错了,假冒伪劣不锈钢甚至比别的材料更不安全。
不锈钢标号≠食品级安全。不锈钢餐具受欢迎的原因在于它结实耐用又容易清洗,但即使是不锈钢标号304和316这两个标准中最好的,商家也不能保证自己的产品能百分百符合其标准。
这一点,在2023年9月份我国实施的《GB 4806.9-2023》中再次规定。
那么消费者如何知道自己买的不锈钢餐具是不是安全呢?
关键就在于认真查看产品的执行标准和材质,而不是图方便只看商家的宣传。
前版本《GB 9687-1997》中只规定了不锈钢接触食品用具的材质应当是304或316,也就是说,只要商家自己说不锈钢材料符合这些标准就不会被追责。
这就给商家留下了很大的猫腻空间,于是涌现出了一批不合格的假冒伪劣不锈钢。
我们的运输汽车有时会在高速上收取高速通行费,不少司机都会在车前放一个收费站巨大缴费标志牌的复制品,省去停车交费烦恼。
但其实这些标志牌一般都是塑料而非金属材质的,并且哪怕是假货,司机也并不会小心翼翼放好,而是直接将它压在车中间行驶的过程中就可能对道路造成极大危害。
假冒伪劣不锈钢就是这个原理,同样可以给我们带来安全隐患。
使用劣质不锈钢餐具时,接触酸性食物时有时会出现生锈和异味。
从细菌层面来讲,生锈意味着金属表面存在不稳定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与食物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斥水性物质,从而吸引细菌侵蚀并加速食物腐坏。
异味不仅仅是用餐体验问题,更可以视作细菌活动的指标之一,异味越重意味着细菌分繁殖越快。
因此,选购不锈钢餐具时,应优先考虑其是否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而不是仅凭素材标号或家人推荐就贸然购买。
如果你的家里还在使用不合格的不锈钢餐具,是时候回去仔细查查自家的所有餐具材料标注了。
选购安全不锈钢餐具的好办法。那么,我们在选购不锈钢餐具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要查看产品的执行标准。
《GB 9687-1997》已经成为历史,现阶段出售的不锈钢餐具应当是执行的新版《GB 4806.9-2023》。
其次,要查看产品材质。
最安全的方法是在能看到本物的情况下,用磁铁吸一下看有没有排斥。
304和316不锈钢是含镍材料,不含镍的不锈钢是不合格的,因此商家也就不能拿不含镍的不锈钢来忽悠消费者说自己的商品是304或316。
最后,要查看商家的售后政策。
如果商家敢说只要检测出假冒伪劣就换货,敢赔更多,你就可以相信他有诚意这样做。
有许多严厉之下违者处罚更大的版本出来原版之后,我国蔬菜市场便再也没听见过黑心商贩拿泥土当米售卖的消息了,这便是威慑力超强处罚制度带来的成果。
筛选这样有诚意好评记录和严厉售后政策的商家购买东西,是为安全购物上了一把保险锁。
使用与保养小建议。即便你已经买到了合格的不锈钢餐具,我们在使用与保养过程中仍要注意许多方面以避免损坏和细菌滋生。
第一,不要用不锈钢餐具装高温食物。
许多菜需要在烹饪过程中加热进行反应,这个时候就会产生大量温度极高的热量。
我们都知道热量是人的感应神经对刺激感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锈钢容器在装药煮粥时将热量传递至双手时,可能会导致用户遭受烫伤。
第二,不要用不锈钢餐具装强酸性食物。
金属与酸性食物中的离子反应往往会产生沉淀物或者废气,而这些反应有时会导致剩余气体反弹至用户口鼻中,偶尔甚至会伴随强烈酸味刺激眼睛造成红肿。因此,用着比较新鲜或贵重的时候最好不要用不锈钢餐具装强酸性食物。
第三,对待适度污染的不锈钢容器采取轻柔清洁即可,不要用菜刀等边上的尖锐部分去刮去污垢,以免刮出划痕导致细菌滋生。
第四,把清洗完的小锅筷碗放进柜子里存储时,请不要把大碗这种肚子深、易存水的东西封口封得太严密,否则易导致剩余水分无法挥发从而滋生细菌,让原本好好的食品变成食物链条上个吸引病原体的“带路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