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麦月”哦~
每天给您带来优质的家居、家装内容—麦月说!
————— ♦ —————
便宜的东西,自带吸引力,不用商家推,很多人都抢着买。
但,有些东西可以贪便宜,有些东西真不行,本期分享的,这6样日用品就是如此,贪小便宜惹大祸,经常用对人体危害太大了。
1、便宜的手机壳现在的手机壳,是真便宜,一两块就能买得到,有的甚至只要一分钱或者零元购,所以很多人,时不时地就换一个。

但我劝你,手机壳真别乱买,不合格的产品,对人体危害超大,有的甚至有致癌风险。
早在2018年,有关部门就对三十多款手机壳做了检测,不仅检出了致癌物多环芳烃、具有生物毒性的短链氯化石蜡、塑化剂,最夸张的是重金属铅,直接超标一千多倍。

6年过去了,这些手机壳商家已经做了很大的改进,但依然有很多存在侥幸心理,钻空子偷工减料。
有专业人士做了相关实验,发现,现在很多手机壳,虽然以上几种有害物质没有了,却又出现高达几百倍的邻苯超标。

邻苯大家都知道吧,是一种很便宜的塑化剂,具有很强的毒性,长期接触对生殖系统有害,尤其孕妇、青少年危害更大。
很多商家为了使硬质的pvc塑料变软,又不想太高成本,就去添加邻苯。

所以,日常我们买手机壳时,一定不要图便宜,且尽量选择大品牌,安全性相对会高一些。
2、三无空气炸锅纸空气炸锅普及以后,空气炸锅纸(也叫硅油纸)也火了,不少人都习惯,炸东西时,铺上一层这种硅油纸,用完即扔,减少清洁麻烦。

用起来确实方便,但我劝你,买的时候一定注意,别买到了三无产品。
硅油纸的组成是非常简单的,就是底纸+一层食品级硅油,中间再用一层类似“胶水”的助剂,将两者粘合在一起。

而这其中的猫腻,就在助剂里,如果你买的是三无产品,那使用的助剂可能就不正规,高温下会释放二甲苯,二甲苯属于3类致癌物。
之前就有机构检测出,放在硅油纸上烤过的五花肉,检测出了每千克0.8毫克左右的二甲苯,而硅油纸上的二甲苯含量,已经超过了每千克一毫克的量。

但国家规定,二甲苯是不允许在食品包装纸上检测出来的。
再加上,如果是小作坊生产的硅油纸,生产工艺可能都不规范,中间是否有细菌超标的问题,都很难断定。

所以,建议大家,选择硅油纸时,一是认准国标GB4806.8-2022,二是尽量是大厂家,二者加持用起来才更放心。
3、杂牌充电宝网上搜“充电宝爆炸”,出来的案例真不少,但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大都是不知名的杂牌,严重的,甚至把家都烧毁了。

这是因为,很多杂牌的充电宝,为了降低成本,外壳不选用阻燃材料,甚至还是助燃材料,电池容量也虚标,整个设计从软件到硬件都非常不合理。
而这些材料,除了看产品的详情页,普通消费者也是很难辨别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选择大品牌,有严格的研发+测试部分,相对安全性会高很多。

这里再提醒一下大家,充电宝尽量不要高温使用,工作温度最好在0-40度,且要避免暴晒,容量的话,并不是电流越大越好,选择一万毫安的即可,充电宝的使用寿命一般是3年,但如果中途发现有鼓包,建议立刻停用。
4、彩色玻璃杯这几年,彩色玻璃杯真的很火,相比普通的透明杯子,颜值真是没得挑。

但我劝你慎选,很多彩色杯子的颜色,并不是直接和玻璃融为一体的,而是后期喷涂上去的漆,而这个漆,稍微用刀子刮一下,就会往下掉。
这也是为啥,很多人发现,彩色杯子用着用着就掉色了的原因。

而这种漆一旦入口,就很有可能导致重金属超标,重金属的危害,不用多说了吧,各种铅、铬、汞等,随便一样都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重则影响生命健康。
所以,建议大家,对杯子认知不深,还是选择未经染色的透明玻璃杯更安全。
5、非正规不锈钢制品我们选择不锈钢碗盘时,总会看材质是不是304、316的,觉得有这种标识肯定就是食品级的,安全性足够。

但其实,并非如此!
相比材质的标识,更靠谱的是它的执行标准,2023年之前,我们食品级不锈钢执行标准为GB4806.9-2016,而在2023年之后,国标就进行了更新,新标准为GB4806.9-2023。

相比16年的标准,23年的更为严格,它对食品接触所用的金属材料、原料、感官要求、理化指标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且增加了金属基材和镀层中杂质元素的含量,及迁移限量。
所以,我们在选择不锈钢制品时,只要符合这个国标,那它不管是不是304、316,它一定是食品级的,可以放心使用的材质。

可别被商家忽悠,什么别的标准也是可行的,目前来说,安全性这块,GB4806.9-2023是食品级不锈钢的唯一标准。
当然,如果是不锈钢保温杯之类的,可能还会附加其他标准,比如GB/T29606或GB/T40355等,这些是对产品的保温、保冷等性能做出的规定,与安全性国标并不冲突,需一起标注。
写在最后生活中贪小便宜吃大亏的例子比比皆是,尤其是这些与健康息息相关的日用品,更要谨慎选择!
从手机壳到空气炸锅纸,从充电宝到彩色玻璃杯,不合格产品暗藏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不管什么时候,我们要始终记住:认准国家标准、选择正规品牌、关注产品材质,才能用得安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