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色情教材”、歪曲历史,78岁的易中天重返讲台,网友:祸害人

未央史默事 2025-03-26 03:39:46
前言

真让人想不到,身为我国知名的学者、厦门大学的院长、曾经在央视上妙语连珠的“三国名嘴”易中天。

却因为写色情教材、歪曲历史,自此到了被人人喊打的地步,也因此葬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可如今,已经78岁并且暴瘦的他再次登上舞台,这其中究竟经历了什么?

1

2022年,一本名为《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的中小学课外读物,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争议。

这本由知名学者易中天撰写、旅美画家胡永凯绘制的图书,被网友指责是毒教材。

因为许多网友发现,这些插图对历史人物的形象进行了令人费解的改编,例如,汉高祖刘邦被描绘成一个衣衫不整、醉态可掬的市井之徒,与其作为开国皇帝的历史地位形成强烈反差。

同样令人惊讶的是,威武雄壮的关羽竟然被画上了耳钉和纹身。

不仅如此,书中众多文人雅士被刻画成歪嘴斜眼、肢体扭曲的夸张形象,完全颠覆了人们对这些历史名人的固有印象。

而女性角色的塑造更是引起了广泛争议,大量插图采用了露肩、低胸等不适宜儿童读物的服饰设计,占据了全书插图的近七成。

更令人瞠目的是,唯一入选的女性历史人物武则天,竟被刻意描绘成一副妖媚姿态,这种刻板印象的强化无疑会对青少年读者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一些重要的历史场景也被添加了不恰当的现代元素。

例如,在描绘著名的鸿门宴时,画面中竟然出现了"泡脚"服务,士兵手持足疗工具的场景令人啼笑皆非。

更为严重的是,在描绘科举考场的插图中,赫然可见考生传递纸条作弊的画面。

面对汹涌而来的批评声,社会各界对这本图书的态度也出现了分歧。

大多数网友对这些插图持强烈的批评态度,认为它们过于低俗,不应出现在面向儿童的读物中。

他们担心,这种扭曲的历史形象不仅无法正确传达历史知识,还可能引导孩子们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

然而,也有一小部分声音认为,这种搞笑风格的插图可能会增加历史学习的趣味性,拉近孩子们与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

尽管如此,绝大多数专家和教育工作者仍然坚持,历史教育应当建立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之上。

在舆论压力下,出版社迅速做出反应,宣布将立即回收市面上流通的所有图书,并承诺重新修订再版。

但是众多网友,并没有放过易中天,甚至提起了易中天的旧事。

2

1978年,已经31岁的易中天,以"高龄"考生的身份,成功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研究生。

只不过,当时才开放高考没有多久,而易中天却没有参加高考,所以他没有本科学历,直接跨入研究生阶段。

在武汉大学,易中天师从著名学者胡国瑞教授,专攻古代文学。

研究生毕业后,易中天留在武汉大学任教,他很快就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学生中赢得了口碑。

易中天擅长将晦涩难懂的文学理论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这种能力使他的课堂常常座无虚席,甚至吸引了许多外班学生前来旁听。

然而,易中天的职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缺乏本科学历,他的职称晋升之路异常艰难。

尽管时任校长刘道玉给予了支持,但易中天的职称最终只能晋升到副教授。

除了职称问题,易中天的生活条件也相当艰苦,他和家人蜗居在一间仅有30平米的老屋里,生活压力巨大。

尽管如此,易中天依然保持着对学术的热爱和对教学的热情。

1992年,这一年,厦门大学向易中天抛出了橄榄枝,而他考虑到武汉大学新上任的校长与自己理念不合,加上厦门大学提供的优厚条件,易中天做出了离开武汉大学的决定。

在厦门大学,易中天找到了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土壤,这里的学术氛围更加开放,他很快就晋升为教授,工资也随之大幅提升。

更重要的是,他在这里获得了更多的创作和研究机会,陆续出版了多部影响深远的著作。

也正是因为这些经历,易中天被央视的台长看中,并伸出了招揽他到《百家讲坛》节目的想法,在台长与他深入交流之后,台长表示只需要一些时间便可以。

为此易中天便答应了下来。

2005年,易中天以其独特的口才和视角在《百家讲坛》中讲述"汉代风云人物",一举成名。

易中天将历史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用现代人的思维解读古代政治,让枯燥的历史变得有血有肉。

特别是在《品三国》系列中,易中天将曹操描述为"可爱的奸雄",这种颠覆性的解读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兴趣,也开创了所谓的"易中天体"现象。

然而,成名的光环背后,质疑的声音从未停息,有学者指出《品三国》中存在诸多史实错误,批评易中天过于戏说历史。

3

2008年,易中天卷入了一场关于地震捐款的论战,他公开质疑作家余秋雨的捐款真实性,引发了文化界的激烈讨论。

这一事件被一些人视为哗众取宠的行为。

易中天坚持自己的立场,称宁愿做"真小人",也不当"伪君子",这种态度虽然赢得了一些人的赞赏,但也让他在学术圈中的处境更加微妙。

2013年,易中天推出《易中天中华史》,这部耗时多年完成的著作再次引发争议,有人批评书名过于狂妄,质疑其学术水平。

面对质疑,易中天表示这是他"为文明留痕"的努力。这一事件反映了学术界对通俗化历史写作的态度分歧,也凸显了易中天在学术和大众之间寻求平衡的困境。

近年来,易中天逐渐淡出公众视野,选择在小镇隐居写作。

然而,2022年,已经78岁高龄的他被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高等研究院返聘为院长,再次引发热议。

支持者认为这体现了学术界对人才的尊重,反对者则质疑一个"问题学者"是否适合继续从事教育工作。

为此,易中天曾自嘲是"三流教授、一流爸爸",这种自我定位既是谦逊,也是对自身角色的清醒认知。

参考文献

都市海峡报——2022-09-01《杨红樱、易中天作品下架?两人同属公司股价28天跌31%》

鲁网——2022-09-04《被指存“不良内容”,杨红樱、易中天作品被下架?》

2 阅读:924

评论列表

三样

三样

10
2025-03-26 22:46

与北师大那个奉献“心灵鸡汤”的,有一拼!

傻傻滴愚乐着 回复 03-27 10:46
无知不是你出来炫耀的资本

用户10xxx53

用户10xxx53

7
2025-03-27 10:00

不要污蔑易中天先生

大雪纷飞

大雪纷飞

2
2025-03-26 19:41

名义上是教授,其实是叫兽

家新

家新

2
2025-03-27 21:09

随着时间的流过,易中天终将会成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的负资产,我们等着会看到。

一水静流

一水静流

1
2025-03-26 20:50

忘乎所以了……

外星特使

外星特使

1
2025-03-26 19:40

还没下去呢?

未央史默事

未央史默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