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cb655bdc3b58cf4a3ab422decd80803.gif)
据第一财经最新报道,“5月底的舱位基本都没了,现在只有需求没有供应。”长三角一家较大规模的货代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大量的集装箱在“外面游走”,港口缺箱严重,“一舱难求”再现。马士基、达飞等船公司则开始发布通知,调整6月部分航线的费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66ff42c39ef78d4c0c21a85e18f3a10.pn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c95dfe485c165db39c02c6a393c8720.jpg)
海运费大张
在舱位紧缺之下,涨价显得顺理成章。“5月上旬美线(运价)差不多是4100美元一个柜(40英尺的集装箱),已经连涨了两次,每次各涨了1000美元左右!”业内人士估计,涨价还将继续,并将在5月下旬飙升到5000美元以上。这也意味着,这波运价的涨幅将是成倍的。
另据数据机构Freightos提供的数据,自4月底以来,从亚洲出发的集装箱运价上涨了约1000美元/FEU(40英尺的集装箱),使得运往美国西海岸和北欧航线的价格升至约4000美元/FEU,到地中海航线的运价上涨到约5000美元/FEU,到美国东海岸航线的运价则上升到5400美元/FEU。
此外,近日,马士基和达飞两大航运巨头已宣布6月再提价计划,上调北欧FAK费率。其中,马士基每40尺柜最高5900美元,而达飞在15日的基础上再次上调1000美元,每40尺柜6000美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b6e30360a3f5be09e72104ae0ba7764.pn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d87f7e3d30203865fe6f2f53457814d.png)
马士基还通知,6月3日起,上调远东至地中海FAK费率,每40尺柜最高6800美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b05cf0a69e4ee2333a7b27d939ac2d2.png)
此外,马士基6月1日起将征收南美东旺季附加费——每40尺柜将征收2000美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87eae890b7e2c6ca814e501dcf2903a.png)
爆舱、缺柜,货物积压严重
缺箱、缺舱,价格疯涨,这让货代及外贸企业大呼“难受”。
“爆仓、缺柜,一片狼藉。货代和货主都非常难受。”深圳一物流公司市场总监告诉第一财经,缺柜从一开始的宁波港蔓延到上海港,如今全国各大港口都出现了供应紧缺的现象。
对外贸人而言,影响也是直观的。近期生产完成的货物不得不延迟发货,积压严重。
“不管是中东还是欧洲,还是南美,运到各个地方的货基本都延迟了!”一外贸人告诉第一财经,目前有大概4个柜子的货推迟了发货,最晚的比原定时间推迟了将近一个月,“本来4月下旬要发的现在也都还没发”。发货慢了,必然对应着返单慢,也很可能会影响后续订单的规模。
和货代及外贸人的“难受”相比,集装箱行业的最新景气度已经从原先的过渡区间重回景气区间。
作为全球集装箱制造龙头,中集集团今年一季度的集装箱业务复苏明显,干货集装箱销量同比上涨近5倍。中集集团预测称,今年集装箱制造量有机会超300万TEU(20英寸的标准箱),整体行业前景好于去年。以集装箱制造为核心业务的中远海发,今年一季度的营业收入也同比增长了四成左右,动因正是集装箱业务回暖。
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5月10日发布的数据,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为1237.84,较上期上涨3.7%;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2305.79点,较上期上涨18.8%。
红海危机影响累积,需求回暖
这波“疯狂”的背后,仍然归因于供需“天平”失衡——一端是运力供应紧缺,另一端则是市场需求回升。
供应紧张的原因是多重的。最主要的还是红海局势引发的绕航影响持续累积。
Freightos机构认为,集装箱船舶绕航好望角导致大型航运网络的运力趋紧,甚至影响了那些不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航线的运价。
自今年初以来,红海局势持续紧张,让几乎所有的集运船舶不得不放弃苏伊士运河航线,改为绕航非洲好望角。这对应着更长的航行时间,较此前延长两周左右,也让大量船只和集装箱漂在了海上。
“红海的延烧效应还是有很大的关系。”一家全球货代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与此同时,船公司的运力调配管控也加剧了供应紧缺。考虑到美国等地关税调涨的可能性,不少采购商还启动了前置库存,“货主提前出货”,其中以汽车和部分零售产品为主。再叠加欧美多地的罢工风险,海运供应的紧张程度持续升级。
在上述负责人看来,“去年的市场是旺季不旺、没有旺季,今年是旺季提前了,(尤其是)拉美航线都涨疯了”。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我国外贸保持向上趋势。就目的地而言,按人民币计,我国今年前4个月对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以及美国的出口均实现了增长,分别同比增长10%和2.4%;对拉丁美洲的出口同比增长11.4%,其中对巴西出口增长24.6%。
兴业证券宏观团队海外负责人卓泓等人的报告提出,美国已经结束了持续一年半的去库存周期开始补库。中国能够从美国商品需求的回暖中受益。其中,设备、家具、纺服等中国出口依赖度高的行业,当前均已出现补库迹象。
“需求的增加有些超预期。”部分业内人士均认为,今年6月前国际运价还将继续上涨。英国知名航运咨询机构德鲁里Drewry也预计,由于巨大的需求激增和运力紧张,未来一周中国的运费将继续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