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要警惕三个误区
当前,乡村振兴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时刻警惕三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过分重视项目建设,而不做好群众工作。一些乡村外观建设得很美,但内部却死气沉沉。这是因为片面重视争取资金和项目建设,却不愿发动群众、不敢发动群众、不能发动群众。须知道,财力有限,民力无限。官僚主义在农村中的体现就是不能走进群众、相信群众和发动群众;农村中的形式主义就是只做花架子和表面文章。乡村振兴应该是一场村民的奋斗,而不是政府的运动,更不是资本的狂欢。地方政府不能过分追求短平快的项目建设,而忽视了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乡村振兴的组织依托不是行政部门,而是村集体组织;力量源泉不是项目资金,而是群众力量。有效地发动村集体和组织群众能够实现四两拨千斤之效,否则有可能千金拨不动四两。
第二个误区是片面强调产业发展,而不形成系统推进。一些观点错误地认为,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和核心任务就是实现产业振兴,只要产业振兴,其他事业便会水到渠成。因此,乡村振兴就是要引入新兴产业,或者大力招商引资。但是,产业发展离不开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乡村自身运转效能的提高。如果村庄治理一团糟,又何谈产业振兴?即便能够招商引资来此,也会被当地的营商环境吓跑。乡村振兴需要有步骤、有策略、有组织地全方位、系统性推动,组织振兴是保障,人才振兴是支撑,文化振兴是灵魂,生态振兴是基础。各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三个误区是孤立打造示范村,而不探索机制建设。一些乡村因为特殊机遇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但仅仅依靠财政资源打造的乡村并不真正具备示范效应。如果财政资金能够解决乡村振兴的根本问题,这项工作就不会被提上重大国家战略的议事日程。财政资金投入只能建设一些样板村,只能把乡村建设得更加漂亮,甚至可以打造成为城市的后花园。但是,乡村振兴与新农村建设不同,后者的重心在于基础设施硬件建设,而前者则需要实现软件提升。乡村振兴,不仅要夯实物质基础,也要激发乡村内生的治理机制。最怕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搞出来的示范点,只能示范,无法推广。一些示范点只能依靠政府输血,而无法自我造血。一旦停止输血,很快就会走向消亡。并且,依靠财政资金打造短平快的示范点,不仅村民不会理解,而且不会满意。因此,以财政资源做引导,探索乡村振兴可复制可推广的机制才是关键。
总而言之,乡村振兴不是搞花架子,不是做表面文章,不是盖遮羞布,而是要发动群众、系统推进、探索机制,并在这个过程中,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走一条低成本、高效率的乡村振兴道路。
文章源自:中工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