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恶性综合征(malignant syndrome)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几乎所有的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引起,以肌强直、震颤、发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精神状态改变、血白细胞和肌酸激酶(CK)水平升高为特征。若未能及时识别和处理,可导致持久的神经功能损害,甚至死亡。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以发热、肌肉强直、震颤、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和自主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大汗、排尿困难、心率增快、呼吸急促、血压波动、流涎增多等。
2.临床分期
(1)急性期
1)原因不明的持续性体温升高。
2)心率过速、大汗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
3)亚木僵或缄默等精神症状。
4)肢体肌张力增高,甚至肌强直、肌痉挛;吞咽困难,或构音障碍。
(2)危重期
1)持续性高热,体温>39℃。
2)完全性木僵状态。
3)肢端发绀、颜面苍白等外周循环障碍。
4)昏睡或昏迷等意识障碍。
(3)并发症期
1)肺部感染、肺栓塞。
2)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3)癫痫样痉挛发作。
4)呼吸功能不全。
5)肾功能不全。
6)压疮形成。
7)出血倾向,重则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实验室检查
(1)血液常规:白细胞可升高。
(2)血生化检查:激酶增高、转氨酶增高、乳酸脱氢酶增高。
(3)动脉血气分析:代谢性酸中毒。
(4)脑电图:代谢性脑病相似的弥漫性慢波。
4.诊断标准
(1)发病7日内有抗精神病药物注射史(长效抗精神病药物注射为4周内)。
(2)高热,体温≥38℃。
(3)肌肉强直。
(4)具有下述症状之中的3项或3项以上:
1)意识改变。
2)心动过速。
3)血压上升或降低。
4)呼吸急促或缺氧。
5)肌酸激酶增高或肌红蛋白尿。
6)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7)代谢性酸中毒。
5.排除以下疾病
(1)致死性肌紧张:无抗精神病药物病史。
(2)热射病:在高温或不通风环境下突发意识障碍、高热、惊厥,或呼吸、循环衰竭。通常无出汗、肌肉强直的表现。
(3)5-羟色胺综合征:可有意识障碍、高热、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但有明确的抗抑郁药物病史,并出现在用药期间,或用药加量的数小时之内,首发意识模糊、轻度躁狂、精神改变。
(4)恶性高热:通常发生在使用麻醉药物、肌肉松弛药物后,并有明显家族史,表现为高热、肌肉收缩、代谢性酸中毒和自主神经不稳定。
监测与治疗
主要为对症支持和药物干预(表-1)。
1.恶性综合征是自限性疾病,大部分停药和对症治疗后康复。
2.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散热、降温、补液;保持气道通畅、维持内环境稳定;维护重要功能等。
3.药物治疗
(1)苯二氮草类药物:用于改善精神行为异常,如劳拉西泮,1~2mg,肌内注射。
(2)肌肉松弛剂:用于快速逆转高热和肌肉强直,如丹曲林1~2.5mg/kg静脉注射,后续1mg/kg,每6小时一次,直至发热和强直好转后逐步减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重症肌无力患者禁止使用。
(3)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用于改善类帕金森症状,如溴隐亭起始剂量2.5mg/d,分两次口服,必要时增至2.5~7.5mg/d,注意可能恶化精神病和引起低血压。金刚烷胺起始量200~400mg/d,分次口服或管饲。
4.电休克治疗 对于抗精神病药物疗效欠佳、对症支持治疗效果不满意、急性代谢症状消退后又出现持续肌紧张和类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可行电休克治疗(6~10次);但在电休克治疗前需静脉诱导麻醉;使用琥珀酰胆碱和伴有心血管疾病、高钾血症患者可能增加严重横纹肌溶解的风险。
预后评估
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恶性综合征的概率为0.07%~2.2%,平均0.2%;而病死率高达20%~30%。近年来病死率有所下降,为5%~11.6%。死亡原因包括:横纹肌溶解、肌红蛋白尿、肾衰竭、心律失常、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诊治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