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古今故事集说
长株潭出了个“元朝大学士村”
——湘乡市山枣镇山田村
作者:朱文怡
说起湘乡市山枣镇山田村,这儿亦是我的另一个故乡。而山田村也有一些闻名古今的历史人物和乡间轶事!
山田村,又名“山田观”。根据湘乡县志记载,山田观在兴仁七都,旧时原称“山田街”。因域内有一“山田观”而得名,这山田观,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还曾被称作“接云庵、庆䨖(duì)观”。根据史料记载,山田街域内还有一“婆媳桥”,在山田观侧,顺治间,冯绍泥妻率子媳建;另有一“永贞桥”,在山田坳下,清代监生冯国憲(宪)建。
说起山田村,就不得不介绍一下“山田冯家”。湘乡一带有乡间俚语曰:“赤石出天子,山田冯家出状元”。但根据史料,这山田冯家虽未出过状元,但在元朝时期曾出过一位“大学士”。湘乡县志有载:
冯子振(画像)
冯子振,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官承事郎、集贤院待制。幼嗜学博洽经史,名噪海内。当为文时,酒酣耳热命侍史二三人濡笔以俟,据案疾书随纸多寡,顷刻辄尽。一日过赵文敏邸舍,见壁间有题梅花诗者,一夕遂成百首,后出示钱塘僧中峯中峯亦走笔立和文敏並称赏之。子振才思奔放,如居庸赋幾五干言十八公赋亦四干余言,皆杰作也。惜全集久佚,其梅花百咏今裔孙锋涟、家英等重刊之。
又同治《湘乡县志》卷二,地理 六四页可知,冯待制子振故居,在七都山田街,今其后独居此,旧藏子振手书有山田故居巖下祖墓之语盖子振本邑人,故其祖墓及宅皆在湘地,而元史乃以为攸人,岂其宅墓皆不足为据耶?
用今天的白话文来说就是这样的↓ 冯子振,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官职是承事郎、集贤院待制。他幼年就喜爱学习,对经史知识广博精通,名声在全国很响亮。当他写文章的时候,喝酒喝到尽兴耳朵发热,就命令两三个侍从史官蘸好笔等着,他靠着书桌快速书写,根据纸张的多少,很快就能写完。有一天路过赵文敏的府邸,看到墙壁上有题梅花的诗,一个晚上就写成了一百首,后来拿给钱塘的僧人中峯(释明本,明本姓孙,号中峯)看,中峯也提笔立刻唱和,赵文敏(赵孟頫,谥号文敏)一起称赞欣赏。子振才思奔放,像《居庸赋》差不多五千字,《十八公赋》也有四千多字,都是杰出的作品。可惜他的全集早就散失了,他的《梅花百咏》如今(同治年间)他的裔孙冯锋涟、冯家英等人重新刊印。
另外从同治年间的《湘乡县志》卷二,地理部分的六十四页可以知道,冯待制子振的故居,在七都的山田街,如今他的后代独自居住在这里,过去收藏的子振亲手书写的文字中有“山田故居岩下祖墓”这样的话,大概子振本是这个县的人,所以他的祖墓和住宅都在湘乡这个地方,然而《元史》却认为他是攸县人,难道他的住宅和祖墓都不足以作为依据吗?
长株潭古今故事集——明朝旧事
到了明朝洪武二年,湘乡县义门右侧建设了一处乡贤祠。这祠内直到清代同治年间都有供奉元,集贤学士冯子振。
元代官员图↑
根据上面的史料记载,这“山田冯家”在元朝出了大学士冯子振,却到了清代才陆续有监生冯国憲建“永贞桥”造福乡梓;及冯子振的《梅花百咏》还需依靠清代同治年间的裔孙锋涟、家英等重刊。这中间隔着的明朝,他冯家为何又没有出现名人轶事呢?!这到底是何缘故?!根据笔者考究,这或多或少和下面的这个从湘乡民间流传至今的古老故事有关。
《大学士家修新屋》
元朝年间,湘乡州山田观附近的冯家本是一小门小户,因这冯家出了个神童,名唤子振,自幼是勤奋好学,终于在其47岁时,(元大德二年(1298))登进士及第。后,冯子振依仗才华又官封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因这冯子振在朝官位显赫,自此这冯家人也变得牛皮哄哄,不可一世起来。
有一年,这冯家大兴土木,盖豪宅、扩府邸、兴庭院,并四方聘请湘乡州一带有名的能工巧匠前来襄助,新建豪宅府邸。
那个时候,湘乡州一带的木工师傅里头有一位声名远扬的能工巧匠,姓王名良。这王良师傅手艺非凡,经他之手打造的建筑,无不美轮美奂,坚固耐用。
一日,王良师傅带着他的一众徒弟,应冯家之邀,前往湘乡州山田街冯家修建新屋。初到冯家,冯家主人满脸堆笑,对王良师傅那是毕恭毕敬,那冯家主事道:“王师傅,久仰大名,此次能得您相助,实乃我冯家之幸啊!”王良师傅微微颔首,道:“冯老爷客气了,定当竭尽全力。”
然而,对待王良师傅带来的那些徒弟,冯家的态度却是天差地别。这些徒弟们每日早早起身,辛勤劳作,搬石运木,累得气喘吁吁。可冯家对他们不仅没有丝毫的关怀,反而诸多挑剔,言语间尽是刻薄。
每每到了饭点,王良师傅的桌上摆满了珍馐美味,而徒弟们面前却只是些粗陋的饭菜,甚至有时还吃不饱,有时只摆个好菜在中间,只准看,却不准动筷子。
一日,徒弟小刘实在忍不住,对冯家主事道:“冯老爷,我们每日干着如此繁重的活,为何饭菜却如此之差?”那冯老爷斜睨一眼,冷哼道:“你们这些毛头小子,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 其他徒弟听闻,皆是满心愤懑。
夜晚,徒弟们聚在一起,抱怨道:“这冯家实在太过分,我们做的事情最多,却这般被对待,简直是费力不讨好!”“就是,师傅被奉为上宾,我们却连狗都不如”。
终于,仇恨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他们决定给冯家一个教训。徒弟小张压低声音说:“不如我们破坏这新屋的凤水,让冯家也尝尝苦头!”众人面面相觑,虽心有犹豫,但想到冯家的种种不公,最终还是点头同意。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徒弟们悄悄行动起来。他们按照一些不知从何处得来的邪门法子,悄悄改动了房屋的布局。
新屋建成,冯家满心欢喜地入住。可没过多少年月,冯家便发现不对劲。家中媳妇接连生产,生下的后代竟都是瘸腿之人。冯家上下,一片惶恐。从那时起,坊间代代相传,冯家自那次修建新屋后,后代瘸腿者甚多,沦为乡间笑谈!
长株潭古今故事集说
笔者幼时,初闻祖辈们讲述此则民间故事,对故事情节亦心存诸多疑问。而今再度忆起此则故事,方悟得些许道理。
想那冯家,元朝建屋一事竟能流传至今,似乎恰好诠释了自元冯子振后,直至清初,冯家再无饱学之士书于县志的缘由。直至清代,方载有其后辈修桥、编书之事。这其间或许是冯家自恃家资殷实,鱼肉乡里,百姓们才将冯家“代代出瘸子”的民间故事口口相传至今;而反观那北宋的“瘸腿晏殊”,却能声名远扬、名垂千古。那王世则虽腿有残疾,却能“连中状元”,二者皆为朝廷立下赫赫功勋,为千秋万代所尊崇敬仰。今观之,不禁叹曰:“失德于民,民深恶之;施仁于民,民盛赞之”!
谢谢您的阅读
本号长期发布长株潭新闻、地方特色传说故事等文章。
长株潭古今故事集发布长株潭新闻、地方特色传说故事等文章。本作者为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湖南省网络名人、长沙市新媒体协会会员、三湘名博网宣中心大V成员、雨花区新媒体协会会员、天心区自媒体联盟成员!!27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本文真实有效,图片及资料源自权威机构发布的资料信息!只为积极宣传家乡,为家乡发展做点贡献…
本文作者为湖南省三湘名博沙龙成员、湖南省网络名人、建筑工程中级工程师、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长沙市新媒体协会会员、雨花区新媒体协会会员、天心区自媒体联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