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伤害孩子的3种行为,可能你都有!

瑞鹤仙 2021-05-20 21:41:36

“我当初为什么生下你这么个不争气的东西,你怎么这么笨”,小姨像往常一样训斥着12岁的磊磊,骂着骂着就动手推了磊磊一把,我一个箭步冲上去,还是没能拉住。

磊磊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地哭了起来。小姨情绪越发激动,任我怎么拉都拉不住,最后我带着哭嚎的小磊回了房间。

对磊磊批评打骂是小姨一贯的教育方式,也是在这种教育下,孩子总是对妈妈充满恐惧,平时就是很自卑的状态。

作为父母,其实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生他养他自然是无怨无悔,但是错误的教育方式,总是会在无形中带给孩子伤害。

下面是父母最伤孩子的3种行为,希望父母们一个也别占。

很多家长常常一边教育孩子不要玩手机,自己却抱着手机不放。

一回到家里,就是捧着手机,孩子想问大人学习上的问题,回头看看他们在玩手机。

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在父母心里,手机比自己更重要,从此亲子关系中便多了一道障碍。

据儿童教育心理学指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会有被爱、安全感、秩序感、成就感等四大心理需求。一般来说,这四大心理需求的70%来源于父母。

父母以为在孩子身边玩手机也是在陪孩子,孩子却认为是手机抢了他们的爸爸妈妈。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是什么样,就会教育处什么样的孩子。沉迷手机的父母也会教出性格孤僻、沉迷手机的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努力, 80%取决于父母教导。

你觉得放下手机陪孩子耽误了你的时间,你不陪孩子则会耽误孩子的一生。

别在孩子面前玩手机,陪伴孩子比什么都重要!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教出诚实守信的孩子的,但生活中父母却先做了不守信用的人。

很多父母为了激励孩子,给孩子许下承诺:

如果你这次进步了,我就带你去游乐园;如果你能考到前三名,我就给你买球鞋;如果你成绩提高了,我带你去海边玩。.......

激励对孩子来说是很有用的教育方法,孩子会为了父母的诺言发愤图强。可当孩子实现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有了各种借口:

没时间去,你能不能懂事点儿,我当时就是为了鼓励你等等话语。

"言必信,行必果"是父母拥有威信的重要条件,说话不算数的父母失去了孩子的信任,也就失去了威信。

父母轻易许诺却又不兑现承诺,会让孩子逐渐对父母失去信任,慢慢不接受父母的说教,父母在孩子心中威严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

孩子甚至会学着父母的方式,在生活中欺骗父母。

记录片《镜子》里有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在父母。

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诚信的人,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不轻易许诺,一旦许诺,就要想尽办法去兑现诺言,否则最后伤了孩子的心,寒了自己的心。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总有被孩子气得发疯的时候,吼叫就成为了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

家长往往以为这样的发泄了自己的怒气同时还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但其实,冲孩子大吼大叫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会造成更恶劣的影响。

经常被当面吼叫和怒斥的孩子,内心得不到尊重,不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父母在他心里是恐惧一般地存在。

孩子常被吼叫教育,内心会缺乏安全感,自卑,胆小,内向甚至会学着父母解决问题的方式,脾气暴躁,当面发火。

父母越能好好说话,孩子越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作为家长,应该懂得,一味的吼叫斥责并不是教育的最佳方式,棍棒底下不一定能出孝子。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完美小孩,大人们试图照着这个标准,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按照自己心中的那个样子生活成长。

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父母只能当好引路人和陪跑人的角色。

在生活中好好说话,控制好情绪,做好亲子交流。

在孩子的人生选择上,尊重孩子,不做专制的父母。

父母要知道,教育好孩子就是投资自己的后半生。

教育这件事,得讲究一个度,更要有耐心,恒心,还要用心,用爱。

0 阅读:89
瑞鹤仙

瑞鹤仙

给大家带来新鲜的科技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