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在幼儿园被其他孩子打了,怎么办?
为这个事,全家人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事情的起源是因为彤宝说她被别的小朋友打了一下。
大概经过是这样的:小朋友打了她肩膀一下,她哭了,然后去告诉了老师。
询问的过程中,我能察觉只是单纯的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
肯定了她“有困难找老师”的做法,并告诉她再有小朋友打你,要大声喊、并躲开后,我想着这件事就算结束了,结果全家人显然觉得我过于“小事化了”了——
奶奶说:“小朋友打你,你就推他!”
姑姑说:“要分情况,如果对方比自己大就跑,然后告诉老师;反之就要勇敢地还手,下次他就不敢打你了。”
姑父说:“姑姑说的不符合彤宝3岁的年龄,这么小的娃哪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姐姐(10岁)则愤愤地表示,哪个小朋友这么大胆,敢打我妹妹?
看着一家老小如此护犊子,我心里暖暖的。
到底如何教育彤宝应付幼儿园里这样的事情呢?
这是我一直都在想,却始终没有答案的问题。
从个体来看,按彤宝个性打回去的时候比较少。
从整体环境来看,他们班的老师对小朋友之间的打打闹闹处理得比较好。
从我个人的看法来说,孩子之间推搡、打闹是避免不了的,而且他们打得欢,和好的也快,一般情况没必要大动干戈。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描述事实不清晰,带有明显的“自我”性。
事实也如此,事后我问她:“小朋友为什么打你呀?”
她说:“我动了一下他的椅子。”
你看,事出有因吧!
随即,我也借此再次告诉她:“征得小朋友同意才可以动别人的东西。”
不过,小家伙还是“记仇”了,这两天告诉我她不喜欢和那个打她的小朋友玩了。
昨天晚上还和我说:“妈妈,现在某某某小朋友是我的好朋友,他不打人!”
哈哈哈哈……
笑归笑,如何教彤宝保护自己、应对“被打”还是有必要的。
这种事情如果教育、引导不好,她的心里会留下阴影,还有可能影响她的自信心,变得胆小懦弱。
02说实话,作为第一次当妈的人,我能教孩子分享、懂礼貌,却不知道怎么教她“打回去”。
只能拿自己儿时的心理经历来将心比心,去引导她。
这是一件发生在我大概5、6岁时的事情吧。
现在看来极小的一件事,却像根留在我心上的刺,现在想起来还隐隐作痛。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一次,幼儿园里的一个男同学用绳子把钥匙绑在过道两边的两个桌子腿之间。
我路过时绳子崩断了,男同学就说钥匙找不着了,要我赔。
可是我不知道怎么赔,也不敢告诉家里。
从此,他经常拿这件事威胁我。
那种既有把别人钥匙弄丢的愧疚,又有被胁迫、不敢声张的内心挣扎感,存在了很久很久。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钥匙并没有丢,他也只是小男孩的调皮心性捉弄我。
如果我当时回家告诉了爸爸妈妈,顶多就是配一把钥匙还给他。
哪会天天被焦虑、害怕折磨,以致留下心理阴影。
这件事让我得出的经验就是:
和彤宝做好心理沟通,告诉她在幼儿园有不开心、被欺负的事情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
03接下来说说我“英勇无比”的妈妈在小时候是如何帮我和弟弟摆平被“欺负”的。
我有一个同学,个子比我高,年龄也比我大一些,下学排队时站在我后面。
小孩子很单纯,老师交代要排着队回家,就乖乖一路排着队走,直到自家路口。
结果呢,我和这个同学家还离得近,排队走路的时间也长。
她经常一路走,一路故意踩我的鞋。
我妈得知后,几次三番告诉她不要再踩我的鞋了,可她就是不改。
我妈就找到了她家,当时她吓得都不敢出来。
还有一次,我带着弟弟玩,一个孩子欺负我弟弟,我就去骂那个孩子。
结果,那家的大人出来把我和弟弟骂了一顿,还打了我弟弟。
我妈听被人说我们姐弟俩被欺负了,立马赶了过来把那家人骂了一顿。
哈哈哈……我妈是不是很“彪悍”?
正是她的“彪悍”,给了年幼的我非常大的安全感。
让我觉得,什么时候都有妈妈保护我。
所以,我的态度一直是小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很正常,没必要大动干戈,给孩子自己处理的空间。
但如果遇到真正的“熊孩子” ,我会鼓励彤宝打回去,也不介意做“泼妇”找他的家长理论。
04上面提到的那两个同学,并不是真正的坏小孩,只是或调皮或脾性厉害了一些。
上了小学后,我们还分到了一个班。
而且并没有成为“仇人”,该玩玩该闹闹。
但这些小小的“被欺负”事件留下的阴影并不那么容易挥之而去。
相对那些新闻中比较大的欺凌案件,这是最常见、家长最不易察觉的。
除了保持和孩子的沟通,做孩子坚强的后盾,也要教育孩子自己强大一些。
上小学后,我的成绩慢慢好起来,老师也会时不时安个小组长什么的当当。
同时,我的“气场”比小时候强了,也就没什么同学敢“欺负”我了。
为什么李玫瑾老师提倡孩子被打时,要告诉孩子打回去?
一,可以保护自己;
二,显示出自己的强大。
越懦弱的孩子越容易被欺凌。
当然,李老师也说了,要告诉孩子哪些地方不可以打。
奶奶和姑姑教彤宝“打回去”是有一定道理的。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
这是一个辩证的问题,始终没有标准答案。
上面也只是目前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各位爸爸、妈妈们你们是如何教孩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