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有一座历史悠久,面积最大的休闲娱乐场所,它就是久负盛名的迎泽公园。
迎泽公园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几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同时代的建筑。当时的人民公仆岳维藩(当时的太原市长)为了给全市广大群众人民建设一座休闲娱乐场所,选择太原市“满州坟”的西侧、大南关的东侧一片沼泽地,动员全体人民开展义务劳动,硬是靠人工一锹一锹挖出了一个人造湖泊——迎泽湖。挖出来的土填平了原来的沼泽地,一个规模宏大,景观错落有致的公园格局初步形成。公园初建以后还规划了不少建筑,但是共和国成立之初,资金短缺,当时的山西省政府秘书长郑林提出了一个建议,后经省人民政府办公会议通过,经当时的山西省委书记陶鲁茄批准,决定将位于山西省太谷县资福寺的主要建筑物于公元1961年整体搬迁到迎泽公园,初名藏经阁,为清代康熙年间的建筑物,坐北朝南,面阔五间,直进三间,高度为18米。
藏经阁为中国古代传统三层四檐歇山顶式建筑,黄绿琉璃瓦脊饰,周围剪边,阁体周围有18根红色廊柱圆顶。飞檐斗拱,凌空飞翔,斗拱紧抱浑然一体。雕梁画栋,雀容彩绘,鸥吻相望,脊兽有序,瓦当密布。藏经阁周边松树、柏树林立,尽显沧桑!
经过仔细驻足观望,了解才知道这座藏经阁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并且是从太谷县搬迁而来,单是搬迁事宜就用了整整两年时间。
当时的省政府有关领导认为中国古代“阁”是存放经书的地方,在迎泽公园这种大庭广众之下的休闲娱乐场所将它改成“藏经楼”会更加适合这样一种寓教于乐之场所,便请山西大学历史系姚奠中老先生润笔提写“藏经楼”的牌匾,悬挂于安顿好的藏经楼上。
走进迎泽公园中心区域,就可以近距离观察到魏峨壮观、古朴典雅、结构精巧、秀逸自然,清俊华丽、装饰一新的古藏经楼。藏经楼经过重修和彩绘面貌是焕然一新,色彩艳丽而不失古朴。正南面匾额上书写着“三阳开泰”对联为:“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二层三层匾额为:“凡吾祥地,”“藏经楼”。北面最大的匾额为:“有容德大”。对联为:“玉清当欗碧,山晓入楼青”。最上边的匾额就是“古藏经楼”!
迎泽公园公元2000年被太原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文物保护重点保护单位。
藏经楼南面有两只大石狮子,其背后也有两只,高大威猛,有破损部分但是不多,在藏经楼北广场几十米处有一对黑色石狮子,与一般的蹲坐的狮子像不同,这一对黑狮子四腿着地,身体几乎与地面平行,这样充分展示出狮子的蓄势待发的姿势,更显其威武之志,这对黑狮破损比较严重,某些部位修复痕迹比较明显。
现在的藏经楼,原来在太谷县,不由得增加了我们好奇,太谷县是晋商云集的地方,曾经号称“东方华尔街”,现在到太谷县城的老街走一走,属于原太谷县的大东街,仍能看到古老县城繁华的风貌,处处是明清古建筑群,商号,票号半个世纪以来这里发生的商业奇迹是家喻户晓,数以万计的白银由这里流向全国各地,流向世界各国,历史如此厚重的太谷县城东,“东寺园”内就坐落着一座藏经楼,它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重建于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于康熙十五年又大修一次,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7年)再次大修。现在的藏经楼仅仅只是太谷县资福寺的一部分,你就可以想象一下当年资福寺的宏大规模,历史上太谷县佛寺遗址很多,但是唯独资福寺有专门存放经书的藏经楼阁。
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在其《中国建筑史》第七章:元、明、清中介绍有“资福寺藏经楼”,具体位置在山西省太谷县城东大街,创建于金皇统年间,真知殿前的藏经楼,划为立构,其楼左右加以鼓楼、钟楼形成了三楼并列之势,楼本分两层,每层各重檐,便形成两层四檐,外观极为俊秀,其平座铺垫之上,施楼作檐,这样的设计和施工工艺极为罕见,这就是“藏经楼”建筑艺术的价值所在!
抗日战争期间,资福寺正殿毁于战火,其他建筑物也呈现出倒塌之势,当时的藏经楼也是岌岌可危,四周墙壁用几十根五六米长的椽木支撑着,一直没有维修,且非常破败。当时的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经过实地考察认为藏经楼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必须进行抢救性保护,故决定在太原市迎泽公园选址搬迁,作为太原市一处历史文物景点,太谷县的老百姓听说以后非常高兴,积极配合将此楼顺利搬迁到迎泽公园安顿下来。
藏经楼的文物历史价值就在于楼内保存着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大藏经、华严经这些佛教的经典之作在中国大地极为珍贵,是广大佛学爱好者研究,探索佛教的上乘之作,后来有关部门为了历史文物的安全,将这些经书全部转移到了“崇善寺”统一保管,随之山西省佛教协会依法入住“崇善寺”。广大佛学爱好者可以在这里学习,交流以至升华。
所以笔者认为山西省政府对于藏经楼的搬迁、保护,维修,尤其是对于佛教经典著作的保护是明智之举,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
有一个问题笔者经过初步调查研究在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关于藏经楼的藏到底是念cong呢?还是念zang呢?这里告诉大家标准的答案念zang,再不要以讹传讹。通俗意义上讲或者说老百姓不知就里念cong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研究历史的,或者说有一点历史常识的人就另当别论了,从历史渊源角度来讲,最早重建资福寺内的初名就是(zang)藏经楼,它是元代建筑,也是佛教大兴于中原地区之时,所以当时修建这座阁楼的目的是存放藏经书籍的地方故名藏(zang)经楼!
作者:王恭建
2020年5月1日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