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姥山是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儒岙镇的一座名山,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基本概况
- 名称由来:有“天姥”“髽女”“天台之姥”等多种说法,其得名与秦汉时期西王母神话演化流变契合,据传于越先民是最早的命名者和传播者。
- 地理环境:绵延10公里,占地约30多平方公里,由拨云尖、细尖、大尖等群山组成,海拔818米,属天台山脉分支,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生态丰富,气象景观多样。
- 历史沿革:人类开拓天姥山始于史前时期的海侵海退,南朝谢灵运开辟古驿道,唐代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使其名声大振,2010年被评为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22年入选浙江省新十大名山公园。
自然景观
- 峰林地貌:天姥山属于丹霞地貌和凝灰岩地貌,峰丛、峰墙陡峭,山峦连绵,主峰拨云尖云雾缭绕,气势磅礴。
- 气象景观:山区地形复杂,水网溪流纵横,易形成雾凇、雨凇、烟雨朦胧等气象景观,为天姥山增添了神秘的氛围。
人文景观与文化底蕴
- 历史遗迹:天姥寺始建于五代后周广顺元年,寺内有“李白梦游天姥处”古石碑;班竹村内的章家祠堂是较完整的古建筑,戏台藻井木雕精细;会墅岭头的“太白古井”,清泉常年不竭。
- 唐诗文化:在《全唐诗》收录的2000位诗人中,近五分之一曾寻访过天姥山,留下了大量诗篇,其中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最为著名,使天姥山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向往的文化名山。
- 道教文化:天姥山是道教第16和60福地,唐代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曾在此受诏反悔,深厚的道教底蕴使其成为古代文人寻仙问道的宝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