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其微博账号发布告别书,宣布“从今天起,我告别商标维权,不再对侵犯我原创的知名文学角色在先权益的673个侵权商标维权。我每天依然写作,但写出的作品包括已经写出的长篇小说等永远不再发表,因为发表了将面对商标侵权而难以维权成功。”
商标维权21年只成功了37个,“侵权易,维权难、维权成本高、赔偿少”一直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最大痛点。
这位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扫黄打非办和国家版权局认证的“反盗版形象大使”最终也无奈认输,面对高达710件的商标侵权行为,郑渊洁已经有心无力。
从为了全力以赴专心维权不惜停刊《童话大王》的商标维权斗士,到哀叹“商标维权之难,难于上青天。我知难而退。别了,商标维权。”彻底认输,纵观郑渊洁商标维权之路可谓困难重重。
但是就目前舆论来看,公众似乎对于郑渊洁商标维权是否合理看法不一,究竟是如郑渊洁所说,是法律的不完善、审查人员的失职、商标代理公司的唯利是图以及相关机构可能存在的寻租空间导致他维权之路多艰,还是郑渊洁太过固执,即使是燃气、管道等不相关行业的商标也“锱铢必较”?
是合法合理维权还是跨界碰瓷?至今尚未有定论,但随着郑渊洁宣布放弃维权,此事或许也将就此搁置,再难有定论了。
注:本图文部分综合自互联网,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转载侵权问题,请联系后台,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