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斯的神话:一场由情报撑起的精确打击?

萌兔萌宝 2025-03-07 14:09:39

朋友们,咱们今天不聊虚的,就聊聊这在俄乌冲突中大名鼎鼎的“海马斯”火箭炮。这玩意儿,刚亮相的时候,那叫一个风光无限,各种战果新闻满天飞,仿佛是乌克兰战场上扭转乾坤的神器。可时间一长,这新闻就渐渐少了,甚至销声匿迹。这到底是为啥?是海马斯不行了?还是另有隐情? 让我们抽丝剥茧,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得说说大家对海马斯的误解。很多人觉得,海马斯之所以厉害,是因为这火箭炮本身有多牛。其实,这可就大错特错了!海马斯的真正威力,不在于它那几根火箭弹,而在于它背后的情报支持体系,以及北约强大的情报网络。 这就像一个神射手,枪再好,没准儿也打不中靶子,但要是有个千里眼给他指点方向,那命中率可不是一般的高。

在俄乌冲突中,乌克兰军队对海马斯的使用,颠覆了传统观念。他们可不是简单地把海马斯当做火力压制武器胡乱发射。而是结合北约的情报优势,精准打击俄军的机场、弹药库等关键目标。想想看,这得有多高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做到! 那些关于海马斯精准打击的新闻,背后无一例外都少不了北约情报的支撑。 这些情报,就像黑暗中的明灯,指引着海马斯精确命中目标,这才是它战果斐然的关键。

但反过来,当乌克兰军队尝试用海马斯进行常规的火力压制时,效果却差强人意。为啥?因为俄军拥有明显的空中优势,海马斯发射的火炮暴露无遗,成为俄军空袭的活靶子。 这就好像一个挥舞着大刀的战士,面对手持弓箭的精兵强将,虽然气势汹汹,却显得力不从心。 这反差,是不是很鲜明?

再看看海马斯在俄乌冲突中的“寿命”。刚开始,它风光无限,各种战果报道层出不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新闻越来越少。这可能有多种解释,比如被俄军摧毁,或者在实战中发现其实并不适合在正面战场上使用,只能打一些“游击战”。这不得不让人反思:海马斯的神话,是不是被过度渲染了?

所以,海马斯的优劣,并不完全取决于火箭炮本身的性能。情报支持,战场环境,这些才是决定性因素。 乌克兰能用海马斯精准打击远目标,主要得益于北约的情报支持,用增程导弹取得的战果更是如此。 但如果缺乏这些支持,海马斯就如同拔了牙的老虎,威风不再。

说到这儿,咱们不妨跟其他火箭炮系统比较一下。比如中国的PHL-191和俄罗斯的“龙卷风”。 这些火箭炮的火力都非常猛,但轻量化设计却差强人意。

海马斯的设计理念,是轻量化、快速机动和空运。 这与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时期的“拉姆斯菲尔德军改”理念不谋而合,追求的是快速反应和适应低烈度冲突。海马斯重量不到18吨,可以轻松装进C-17运输机。而PHL-191重达45吨,这重量级的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

但轻量化也带来了问题。比如海马斯采用6联装发射箱,承载能力不如PHL-191的8联装。轻量化的底盘,也使得其难以适应复杂地形,远不如PHL-191在高原等复杂环境中的适应能力。此外,海马斯的模块化程度也较低,弹种选择有限,只能使用6联装火箭弹和战术导弹。而PHL-191则可以兼容多种口径的火箭弹。

俄罗斯的“龙卷风”火箭炮呢?火力很猛,300毫米口径,12联装火箭弹,重量更是达到了43吨!但它就像一个只会挥舞肌肉的莽汉,缺乏精确打击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和PHL-191以及海马斯相比,简直是落后了好几个时代。

总而言之,PHL-191和“龙卷风”更适合高烈度战争,而海马斯则更适合低烈度冲突,例如反恐战争。 俄乌冲突的强度,显然超出了海马斯最初的设计预期。

最后,我想说,信息来源很重要。我上面提到的观点,都来自于像和讯网、新华社客户端和俄罗斯国情网等媒体的公开报道。大家也可以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来印证我的观点。

好了,说了这么多,大家对海马斯是不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这场俄乌冲突,让我们看到了现代战争中信息化、精确打击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武器装备的局限性。那么,大家觉得,在未来战争中,像海马斯这样的武器系统,会扮演怎样的角色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

1 阅读:206
萌兔萌宝

萌兔萌宝

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关注,关注我了解更多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