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重温最经典 86 年 版本的《西游记》,马上就要看完了(还剩 2 集)。
孙悟空让我再次触动了。
他回去找菩提师祖求救人参果树方法的时候,寺庙荒芜一片,他以为师父不在了,再也不见他了,我也跟着哭了。
小时候看《西游记》,只记得是孙悟空一次又一次地杀怪打妖,通天的本领,厉害得脱离现实,所以也没能把孙悟空这个人物放在心上。
1/
现在重温后,观感完全不同,果真是“少年不懂孙悟空,看懂已是中年人”。
不再为他的 72 变惊叹,也不再为他的筋斗云震撼。
真正触动我的,是他的内心和精神世界。
很多人看到的是他超级正点的三观,和心高气傲或者可以说心比天高的性情。
也很多人说孙悟空其实很慕强,很渴望强者的“偏爱”。
我都挺认同的。
但,我想,人物性情分析的意义在于对普世的意义,而绝非在于这个人物本身。
2/
看到他找菩提师祖那段,我哭了的原因是觉得这人物太让人心疼了。
从石头里蹦出来,一个天生没有爹妈疼的孩子,其实他也不懂怎么给予别人爱。
所以他只知道别人不能侮辱我、不能诋毁我、不能害我,否则你就是坏人,我就跟你没完。
孙悟空的最开始的善恶分明就是那么简单,非黑即白的二元论。
大闹天宫后,被如来压在五指山 500 年,后来唐僧解救他,他陪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护送唐僧毫无怨言,心存感恩,所以尽心尽力保护唐僧。
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孙悟空被压了 500 年。这么大的屈辱,现在自由了,他为什么不再像以前那样心高气傲了呢?
我在想,500 年的时间何其漫长啊。
一开始的痛恨和愤怒,到无力反抗、无力改变,到适应环境、顺从、等待。
3/
这 500 年虽然他被禁锢了,但是他的脑子肯定无时无刻都在转动。
用 500 年的时间,他才想清楚人情世故中最关键的几点:
1/哪怕自己本领再大再强,总有比自己更厉害的人。这个世界不是围绕自己而转的。
2/ 欺负自己的人虽然本领没有自己大,但他们身后却有能力本领比自己更大的关系人物。
3/要取得更大的成就才能换的来别人的尊重。
自由后的孙悟空升阶了。不再是原来的非黑即白二元论。
所以,从天庭放下来给他们制造困难,拦他们路的妖魔鬼怪,孙悟空降服后只要是神仙一出现说是关系户,他马上也就放行了。
就可以说明孙悟空不再是以前的孙悟空了。但换个角度去想,又觉得这是不是有点悲哀呢。
但其实这何尝又不是讽刺当时现实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
作者吴承恩也是煞费苦心了。
4/
其实会发现,孙悟空是很多出生穷苦普通人的真实写照。
因为没人可靠,只能靠自己,所以很明确自己要练就一身本领才能保护好自己,才是“有用”。
也是因为没人可靠,所以他渴望得到“强者”的认同和肯定,可以做更大的事,得到更多权。
在他心里面他会认为,真正的强者一定是善恶分明、严于律己的。
他自认为自己是个好人,所以他认为自己理应得到所有人的“友好”和“善待”。
可是上到天庭后,就发现那些神仙一个个地耻笑他、看不起他,还整日开开心心地过着奢靡的生活。
实在气人。
5/
那些人在他的认知里,就不是好人。所以他就要捣乱。
其实这就是一种认知的偏差,也是一种自恋受损的表现。
自己明明是个好人,又一身本领,为什么却得不到神仙们的眷顾和重视呢。
就跟很多普通人发出的呐喊是一样的“我明明那么努力那么善良,可是为什么遇不到贵人,为什么得不到老板的重用呢!”
简直就是一模一样啊。
一部西天取经苦难历险记,就形容了人的一生,得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抵达自己最终的“灵山”。
再通过孙悟空人物性格性情的成长和转变,教世人洞明世事,学会如何为人处事。
真的要给原著作者一个大写的赞。
6/
越是到后面的集,孙悟空就越没有了战斗力。因为他越来越成熟了,越来越洞明世事。
很多人一开始也是这样的一腔热血、理想主义、不顾生死,历经了人生百态,知道生活的不如意之事永远无穷无尽,从而学会了淡然面对。
其实每个人内心都装着一个孙悟空吧。
看到他撒泼打滚调皮捣蛋会开心,看到他被菩提师祖宠爱会开心,看到他做弼马温被人看不起心里也跟着气愤,看到他被如来压山底 500年心都碎了,再看到他谦卑地守护师父对师父嘘寒问暖,就觉得好心疼...
每个人看孙悟空的时候,可能就是在看自己。
最后孙悟空成熟了,懂人情世故了,跟着看的人好像也觉得自己内在的那个小孩也跟着成熟了。
不得不说这部四大名著之一是真的厉害.
代入他,成为他,再由他带着成长、变成熟,懂人情世故、洞明世事。
电视剧结束了。
心里也住下了一个已经成熟的“孙大圣”,更清晰地面对我们自己的现实生活。
END
你的关注是我持续更文的动力↓
苦主愁客将不知帅
既然改变不了世界格局就去顺应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