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2岁儿子从博物馆长椅上一跃而下

努力啊大奇邃 2022-08-22 14:05:07

一个美国女子带着2岁儿子逛博物馆,儿子从博物馆长椅上一跃而下,把自己撞死了看到这则新闻,我就为人父母之后的我们感到深深的不安如果把两人比做是生活在不同阶段的两个人,那么就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从女孩的角度看,心理学家和母亲对这种幼年时期养育方式进行了有趣的对比,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如何做到与自己的内心和解我们不知道这个女孩在发育前后,所有经历的内心历程都给她留下了怎样的体验。对于正在成长的幼儿来说,他们无从知道自己在经历什么,只是不断重复着以前的习惯。如果父母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可以触摸亲近的环境,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情感需要被承认,这样孩子就可以成为独立的个体——他没有所谓的“亲人”,但他能够和自己产生情感联结。

这样才可以完全的实现:没有什么人会影响我,也没有什么人可以把我杀死,只有我自己在“创造”和自己相关的一切,把自己所有的情绪、想法、感受、回忆和情境都带给自己。所以女孩的痛苦其实是因为她从心底里对“创造”这个概念并不认同,而且在两个孩子关系中没有达到“理解”这个情境的目的。对于这个小女孩来说,“创造”意味着做父母的应该去了解孩子的感受,这样父母才能在孩子面前体现出最真实的自己,在和对方互动的时候也能够体现出最真实的自我。

但这种认可是一种“本能”的需要,也就是说,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能够达到情绪和情境的融为一体,所以才会被亲情对立的母亲的理性、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以及认可所吓倒。只有从心理学角度上给出意见,才能让女孩从小就能够认知到父母的不准确并在未来的恋爱婚姻中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建议父母要学习育儿理论,关注育儿知识每个养育孩子的父母都有自己的“育儿理论”,但“育儿理论”和孩子的感受是有出入的。

比如有些父母认为小孩子要经常与大人互动和交流,可实际上孩子需要的安全感恰恰来源于父母给予的“空间”和“支持”。所以,如果你想让孩子有所成就,就必须保证孩子处在一个最放松最安全的氛围中——如果不能保持放松,我们就会对孩子的一切都持有戒心,因为担心出错或者害怕自己不够好,我们总是会把这种“过度保护”的心理特征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很多父母认为这样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但实际上,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养育过程中,情感越少越好,也就是说,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要让孩子感受到最少的精神紧张。

0 阅读:7

努力啊大奇邃

简介:情感大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