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圆珠笔画是由一根根笔迹纤细的线条累加而成的,明暗对比细腻。因为圆珠笔的油墨不可擦去,观看者可以从作品中看出每一笔的轨迹, 这也就对圆珠笔绘画有了更严格的要求:每一笔画都需力求一笔到位,不可修改。又由于圆珠笔画的明暗层次感,绘画者在用圆珠笔绘画时对力的把握控制至关重要,其绘画难度也大大高于其他绘画作品。可以说,一个娴熟的圆珠笔画家,至少可以证明他在绘画能力上是完全合格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圆珠笔画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B.圆珠笔画技法是最难以掌握的技法
C.圆珠笔画能够体现画家的绘画功底
D.圆珠笔画的水平直接反映绘画水平
2.文学批评中有句老话叫“知人论世”,也就是说,论其世,才能知其人其文。接受美学有条重要原则叫“视野融合”, 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文学文本相融合时,才谈得上理解接受, 而读者的期待视野因时而异,故讨论作品的接受就不能不牵涉到时事变迁。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
A.讨论作品的接受必须考虑读者所处的时代因素
B.不同时期的读者对于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C.不同人生阶段对于同一作品的理解也可能不同
D.讨论作品必须考虑作者所处时代及作者的经历
3.传统的“穿越”,对象是空间,如“穿越边境”“穿越沙漠”; 现在大多的“穿越”,则是“穿越时空”的简称,是文艺作品中一种展开情节的流行手段。穿越电影、穿越电视剧、穿越小说等共同的特点,是人物会不断地往来于不同的时空。这种时空的乱容易造成受众的费解或误解,于是,“穿越”又有了“玄”“乱”“令人莫名其妙”等意思。
该段内容主要说明( ):
A.“穿越”一词被赋予了新含义,有了“玄”“乱”等意思
B.“穿越”成为文艺创作中一种展开情节的流行说法
C.因时空的错乱,“穿越”作品容易给受众造成误读
D.“穿越”作品中的人物可以自由地往来于各个时空
4.现代农业的发展不能脱离生态安全和产品安全两个基本要求,因此,农业污染防治应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不同于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农业污染涉及面广而隐蔽性强,评估难度大, 不适合建立惩罚型机制。同时, 由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不可能进行“污染收费”。所以,必须建立激励型经济补偿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农户防控污染的积极性。这种补偿机制实质上是对生态建设与保护所付出的成本(包括放弃发展机会的损失) 进行补偿。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农业污染防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B.治理农业污染与工业污染的方法有所不同
C.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是治理农业污染的前提
D.现代农业污染防治应树立激励补偿型理念
5.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的文化信息被大量地记载于历史经典文献中。除了经典文献,还有各种各样的历史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被代代相传地保存下来。传统村落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文化载体,相对于经典文献和文物,它所承载的有关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信息更具鲜活性,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的“实证”。它比文字、文物更能真实地反映中华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生产生活方式、道德伦理观念以及民族习俗风情。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重视传统村落,保护传统村落。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保护传统村落对保护民族历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B.应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传承、保护民族历史文化
C.传统村落是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现实体现
D.传统村落文化较之经典文献更能鲜活地展现历史
答案解析
1.答案:C解析:文段为分总结构, 总结的部分为文段的主旨,也就是文段的最后一句“可以说,一个娴熟的圆珠笔画家,至少可以证明他在绘画能力上是完全合格的”为文段的主旨句。因此,对应C项。A、B、D三项对圆珠笔画的描述均不是文段重点。当选项里没有意图选项,即没有基于主旨延伸的选项时,可以选择主旨作为答案, 本题无其他基于主旨的延伸选项。故选 C。
2.答案:A
解析:文段通过讲述文学批评中的“知人论世”引出接受美学的“视野融合”的原则,关键字眼“故”对文段起到了总结作用,即“讨论作品的接受就不能不希涉到时事变迁”,换句话说,讨论作品的接受必须考虑读者所处的时代因素, 故A 项符合文意。D项是干扰项,文段强调的是读者讨论作品时要考虑到读者所处时代,而不是“作者所处的时代”,故排除; B、C两项主要谈论的是对作品的理解这一话题,而文段的重点在“作品的接受”这一话题,故均排除。故选 A。
3.答案:A
解析:根据关键词“于是”可知,材料整体构成总结关系,总结内容即为材料主旨,论述穿越有了其他不同的意思, 对应A项。B项为现象说明, 并非材料重点; C项为原因, 并非主旨所在; D项为对穿越的具体阐释, 并非重点,均不选。故选 A。
4.答案:A
解析:文段开篇指出农业发展不能脱离生态安全和产品安全两个基本要求,所以要对农业污染进行防治,接下来分析了一些现实的具体情况,进而通过“所以”一词引出防治污染的具体方法,即有效对策“必须建立激励经济补偿机制”,尾句对这一做法进行解释说明。D项契合文段中心, 当选。A项,对应文段首句“因此”之后提出任务的表达,非重点,文段的重点在“所以”之后的对策,排除; B项,对应结论之前,非重点, 排除; C项,“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无中生有, 排除。
5.答案:A
解析:文段开篇指出文化传统和信息被记载于文献中,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文化作为文化的载体保存下来,接着指出传统村落承载的信息更具鲜活性,更能真实反映生活方式习俗风情,强调传统村落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因此”得出结论,我们要重视和保护传统村落,故文段重点在结论, 即要保护传统村落, 对应A项。B项没有提及文段的主题词“传统村落”,偏离文段中心, 排除; C、D 两项对应结论之前的内容,非重点, 均排除。故选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