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放假,回了老家也在追的家庭喜剧《兰闺喜事》。每次看,家里人都能听见我爽朗的笑声,然后好奇跟着看,最后变成一家人一起哈哈哈。
这部剧的魅力在于它有让人看了之后的开心和快乐,这才是追剧的最大意义。
我起初追这部剧是奔着“那存花”去的,毕竟刚完播的《父辈的荣耀》刘琳饰演的那村花妈妈我很喜欢。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其实当在弹幕里也看到网友们刷的“那存花妈妈还在养娃”的弹幕,那种两部剧通过一个角色的联动总是会让人有种莫名的激动。
在《父辈的荣耀》里刘琳饰演的那存花养了一屋子的孩子,自己的亲生儿子,隔壁邻居家超生的二姑娘,以及老公同事们留下来的两个儿子,都被送到她家养。
而到了《兰闺喜事》这部剧里,刘琳饰演死了丈夫带着四个亲生女儿的春夫人。虽然镜头没再对准孩子们的成长,但却把身为母亲的操心在女儿们的各个年龄段开始呈现。
故事背景在古代,设定的家庭条件始于为买新房,全家人孤注一掷,还在外面借了钱,生活有些许的拮据。
大女儿春锦荣,三十岁,天天被春夫人拎着画像奔波在姻缘桥,而她本人用现代话讲典型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且想通过婚嫁攀高枝儿一直是她挂在嘴边的人生信仰。
以她的年纪,待字闺中,很明显能感受到春夫人的着急,但春锦荣本人不旦不会接受来自社会高高在上的道德审视,反而越挫越勇,永远清晰知晓自己的婚嫁目标,最重要的是身为女子,她真的很自信!
姐姐好美,美的不仅仅是面容,还有她身上新时代的女性之光。
其实剧中,与大姑娘互动最多的就是春夫人。
身为母亲的春夫人,精打细算一家老小每天的伙食,但人穷志不穷的执拗也挺让人刮目相看。
故事开始之初,母女俩本约了媒人见面,却被当地大户结婚办喜宴的下人给推搡进了府,被迫入席吃饭。
因捉襟见肘的家庭经济状况,春夫人的正直让她约束了饭桌上的自己,连筷子都不动,甚至还管着大姑娘别动桌上的糕点。
后来想离开,却被府上人拦住,委婉拒绝随礼后,被嘲讽是白吃白喝。这一波先入为主的恶意揣测,让春夫人一顿好解释。
为了不被认为是蹭吃蹭喝,她大手一挥就为不熟的大户人家随了大几十的份子钱,钱交了,她这才带着大姑娘心安理得地坐下搂席。
她有明亮人的耿直和执拗,人物角色也因吃席事件显得棱角分明。
作为生了一屋子女儿的家庭,背景又是古代,剧中任何时候都没有传达出让人不适的重男轻女思想,反而在跟女儿们的日常相处拌嘴啰嗦情景被网友们直呼是“世另我妈”。
母女之间、姐妹之间有话直说,有事真管,自由平等,每个人都能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和谐,这也是这部剧我在放假期间还一直追的原因,人生在世,不论身负怎样的身份和头衔,家本该永远是避风港。
所以不论从剧情还是人物刻画上,这部剧都值得追。
02 幽默点:大龄女青年老大,反派女三,可怜老二,淘气包老四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叫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放在生活中,普通人的家庭多数属于后者,而剧中春夫人和她四个女儿以及一个下人还外带一个旁姓师叔的家却实现了我们对“好的家庭氛围”的寄托。
家庭里的每个人都有让我们纠结的另一面。
春夫人是另世我妈,有妈妈们的唠叨和啰嗦,刀子嘴豆腐心,但也有身为长辈对晚辈以身作则的担当和正直。
大姑娘春锦荣拜金体质,看似嫁人心高气傲,但人有她骄傲的资本不管是美貌还是撒娇的情绪价值提供,嫁给富人她有资格。
虽然说从家庭成员的分工劳动上看,跟二姐和三姐相比,她属于好吃懒做型,提前适应了婚嫁富人家庭里只负责貌美如花的生活。
在家庭分工时,孩子们总是会在意家里姊妹们家务活的分配。老大在家的十指不沾阳春水,就这样的行为让三妹委屈,故事反转到春夫人把她一心想嫁个富人的背后真实目的放大来讲,原来是为了姊妹们的嫁妆。
三妹半夏的强势不认同,到后来的内疚不已,姊妹之间也因此互相多了一层理解和支持。
但旁观者来看,家庭分工的不平等,与我等无关,自然也就对大姐讨厌不起来。反而更欣赏她在婚恋观上一直以来的坚定,永远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卑不亢。
二姑娘春佩兰勤俭持家,天天忙于一家人的吃穿,省吃俭用,自我牺牲奉献的家庭主妇形象,心思单纯,本没有特别多看点的人,却也能成为在母亲和姐妹面前不容忽略的角色。
在跟街头卖菜的西施,来了一出被动“东施效颦”的较量上人物多少有点可爱,加上跟路不平这个外来人的互动,倒霉、出糗、搞笑为一体的故事,展开来讲,也是一个个没有烂梗的幽默剧。
三姑娘春半夏,痴迷于看各种书,在家里跟师叔在药铺忙碌学习。在家里,她虽然是老三,但讲话做事从来都是说一不二,敢怼娘亲,“娘,你是不是不聊我就不会聊天啊?”“原来当娘就可以随便说人?”
起因就在于她娘春夫人,在跟自己的姊妹闲聊说到了春半夏,就得来了半夏当客人面的直接刚,简单的两句话怼得娘亲和客人哑口无言。
这一幕,弹幕上一条条内容,“半夏演我”“说出了当代年轻人的心声!”“互夸别人家的孩子好真实!”“好真实,别人夸我,我妈就贬我!”
这演的不是电视剧,是在演我在家我妈和其他人聊天时的情景,真实又扎心。现实里我们可能只得委屈一阵,剧里却被半夏的所作所为爽到了。
不仅如此,半夏小时候还因为亲娘算错了账,少交了税就把亲娘给告到了公堂。主打一个积极纳税从娃娃做起,这一笔带过的“小事”打了多少偷税漏税人的脸,放在现实中,有些人的觉悟连小孩都不如。
半夏翻脸不认人的正直其实也正遗传了春夫人身上的特质,用春夫人的话讲死犟死犟的,但这份犟在她身为母亲看来,会有种心疼,尽管她犟,却也从未对她偏心过。
家里外姓师叔一直被春夫人视为眼中钉,说处处针对也不为过,但就这样的师叔,却能在半夏的庇护下,坐上桌跟她们一家人一起吃饭。
四姑娘是个假小子,天天搞拜把子当老大的把戏。旁观者看到的是童真、幼稚,在她的世界里一心都是正义和英勇,玩的都是小孩子过家家的江湖英雄梦,而我们则是在以成年人的视角解读她。
不懂爱的年纪,被指出不配四皇子,说到底是我们局外人太过于现实和较真。
03 升华点聚焦女性个人成长剧型为喜剧片,至少到目前为止,一直是喜剧,且以一种带着希望朝好的方向在走。
通过人物、角色把一个家庭母亲和女儿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喜剧的冲突方式展开,在哈哈大笑中感同身受。
春夫人以及春家四姐妹,主讲女性。不同年龄段、不同追求的女性对生活、对婚嫁、对梦想的不同态度和追求,剧外的我们能最大程度地感受到她们的真实、自信和自由。
会苦心于对大姑娘春锦有个好归宿,却也一直支持春锦荣想嫁给有钱人的梦想。对于家里默默付出的二姑娘春佩兰,也会对她比对其他姐妹们更宽容。对老三,执着于读书,本就贫瘠的家,她却从来没阻止过半夏看书,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二姑娘拿全家生活费来贴补半夏买书。
最小的女儿也是在无尽的宠爱里长大,从小就爱跟男孩子们玩,舞刀弄剑。春夫人嘴上嫌弃,但也从不强求她以及其他姐姐们去学习世俗中“姑娘家家要学的三从四德”,而是放她江湖自由。
好爱看这种女子自由的剧,本是喜剧,现下是喜上加喜。
至于阶层家境矛盾,先以个人体验为主,再讲个人背后的家族实力,每个人都有追求真爱的权利,包括春夫人和师叔。
大姑娘春锦荣和世子、二姑娘和身份来历不明的路不平,以及生性活泼的四姑娘和四皇子。
阶级一直在也一直有,编剧巧妙化解冲突,通往爱情路上的基石不仅仅是财富,还有可能是家庭的温馨和爱。
除却歌颂和赞美爱和自由,也有在反讽。
比如,春夫人带着大姑娘春锦荣去相亲,却被办喜事的大户人家下人给推搡入了席,无辜当冤大头交了份子钱还被下人说是蹭吃蹭喝。
后来春夫人住进了世子府,为了给春锦荣找个好人家,硬着头皮装世子府的贵客,来的三位夫人里就有当时进去的那家,很巧合还遇到了当时的下人。
今非昔比的身份,下人吓破了胆,忙慌下跪道歉,把“蹭吃蹭喝”四个字也再说了个遍,这也映射了,世俗人的偏见和现实。
《兰闺喜事》门外的是世俗,是有权有势的趋之若鹜,是骨感的现实。关起门来,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没有勾心斗角,唯有真诚、爱和自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