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 玉箫苒得笔记
这位英勇抗击辽国的边塞将军不仅战功赫赫,还留下了显赫的子嗣。
但说起他那几个儿子,很多人可能就傻眼了,历史上的真相和《说唐》《杨家将》等小说、戏曲中的形象可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历史文献
根据《宋史》和《续资治通鉴长编》等正史记载,杨延昭确实只有一个儿子,那就是杨文广。
杨文广,是杨延昭与其妻刘氏所生的独子。
史料记载他自幼习武,骁勇善战,曾随父亲杨延昭征战沙场,后来继承父志,守卫边疆,官至云州团练使。
在公元1034年(明道二年),杨文广在与西夏军队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享年39岁。
历史上就这么简单,杨延昭只有杨文广这一个儿子。
如果你看过《杨家将》《说唐》之类的小说或戏曲,估计会一脸懵:咦,杨六郎不是有好几个儿子吗?杨宗保、杨文广、杨文辉……怎么历史上就一个?
在小说中是杨延昭的次子,而非独子,虚构的杨延昭三子,杨文焕:有些版本中还有这位四子。
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被戏曲小说骗了好多年?
实际上,杨宗保完全是虚构的人物,而且穆桂英也没嫁给杨宗保,因为根本就没这个人。
杨家将故事在民间流传了数百年,每传一代就会添油加醋一些。
宋朝时期边塞战争频繁,人民渴望英雄,于是将杨家塑造成了抗击外敌的一门忠烈。
艺术创作需要戏剧冲突,一门数代抗敌、几代将军牺牲的故事,比单纯的父子两代要有感染力得多。
宋元明清时期,杨家将的故事被不断加工整合,融入了大量其他家族的故事元素。
比如穆桂英原本可能是另一个故事系统的人物,后来被嫁接到杨家将的世界中。
历史真相
虽然杨延昭在历史上只有杨文广这一个儿子,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欣赏《杨家将》故事的艺术魅力。
毕竟,小说戏曲的目的是通过艺术加工,表达特定的价值观和情感,而不是记录史实。
所以,当我们看到杨延昭在小说中那些英勇的儿子们时,不妨把他们当作是对杨家忠烈精神的一种艺术象征。
毕竟,一个有血有肉的虚构人物,有时候比干巴巴的历史记载更能打动人心,不是吗?
下次再有人跟你聊起杨延昭的儿子们,你就可以笑着告诉他:
这下,你可就是真正的历史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