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回:修行怎么找到自己的老师?南怀瑾那样的师父是很难找到的
首先要以自己为老师,为未来做准备!
现在时代信息爆炸,物欲横飞,人心不古,想要找到一位真正的师父是非常困难的!
虽然困难,但是还有一定的可能能够找到,在我们找到师傅之前的这段时间之内,都是需要我们独自实践修行,独自处理事情的。
所以,渊回建议大家在找到师父之前,首先要以自己为老师。拿今天的自己,和过往的自己作出比较,看看究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这样的话,我们才可能不至于过分的堕落,我们才可能在未来碰到师父的时候,真正能够被我们心仪的师父所看重,并且接纳。
其次,要做好这一辈子都找不到师父的准备!
传统文化当中有一句老话儿叫做,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拜师收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这并不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简单。
真正厉害的好师傅,一般他是不会随便收徒的。弟子不仅要选择师父,师父同样也要选择弟子。
比如,国学文化大师南怀瑾老师。他的一生就不承认自己有什么所谓的弟子。那些在外面打着他的名号,说是他的弟子的那些学生,他老人家大概率是不承认的。
我们现代的人,想找到像南怀瑾老师那样的师父是极其困难的。要注意,渊回这里用的形容词是极其困难的。现实的情况可能更为残酷。
我们今天像南怀瑾老师这样伟大的师傅,可能压根就找不到。我们可能奔波寻找一生,都找不到一位真正适合自己的师父。
所以,我们要时刻做好这一辈子找不到好师父的准备。
正所谓,有备无患。这样能让我们至少不会把一生的时间都浪费在寻找师父上面。
最后,以万物为师!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设想一下我们拥有自己师父之后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不外乎,自己有疑问向师父请教,师父可以解答。或者是师傅教授给我们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我们所需要的事情。
这些种种的现象背后都是一个信息的交流。现在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我们如果没有师父,我们自己能不能完成这样所谓的信息交流呢?渊回认为是完全可行的。
自古以来,只要有一些思想的人都会想办法将自己的思想变成文字,流传于世。这些东西就是流传下来的经书典籍。包括我们的周围的凳子桌椅,石砖瓦块,甚至是从树上飘下的一片落叶,我们细心观察到了,思考到了,都能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和智慧。在某些程度上,这些外在物质的自然现象带给我们的启发和智慧,往往比人形化的一个所谓师父带给我们的启发和智慧,更为强烈。
如果我们学习能力足够的强势,能够从这些经书典籍当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那个信息和智慧的。再加上我们自己强大的独立监察能力,是完全能够模拟实现自己有一位老师的。
当然,这个方法只不过是一个方便的方法,是在我们找不到自己师父的前提下所使用的一个方法,有师父,有一个人来指导我们学习,是件非常好的事情。
好了,以上内容只是渊回的个人经验,见解不足为论,仅供大家参考,大家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大家长按点赞一键,三连关注原惠,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更新,我们下期内容再见,谢谢大家。
不愤青
自己具备弟子相时候。善知识就出现了。自己不是材料。找到也不认。末法时期一般都是混迹民间。只要有点办法。不提自己是学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