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 那曲草原 144cm×76cm 2015年
刘云,江苏省国画院原书记、常务副院长、艺委会常务副主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画院联盟常务副主席,江苏书画家联谊会会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21年荣获江苏“十大文化人物”。
沉浸水墨 大气淋漓
——刘云和他的山水画
◎文 / 徐建明
一打开《刘云画集》,就有一股清气扑面而来,一幅幅山水力作的艺术氛围,将我们带入刘云的笔墨世界,
从这个世界看到的是一个艺术家博大的胸怀。
认识刘云的人都知道他个性中有天生的艺术气质,看了他画的人也都知道他是一位将灵气与严谨融为一体
的画家。
刘云有两种角色,其一是作为省国画院领导的刘云,每天忙于画院的工作,处理各类事务,衣着得体、穿戴整齐、一尘不染。其二是作为画家的刘云,他握笔凝神、思绪翻卷,挥洒间完全沉浸在他为自我营造的艺术氛围里,展示出才情合一的艺术境界。这两种角色刘云都做得非常出色,浑然一体中各具魅力。
在画院工作这些年来,无论工作繁忙与否,刘云每晚都要铺纸弄墨,画上几笔,有时感觉突来,画兴大发,
直至彻夜挥毫,以此尽兴。他的画作,有着傅抱石先生的风范,皴点渲染间看出他对傅抱石笔法的钻研与学习;而在学得傅抱石的表现语言之后,以其道而为之,裁剪构图,抒情达意,在构图的经营中、情绪的把握上来发挥,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幅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山水作品,这当中注入了刘云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审美体会,使画面不是停留在学习傅抱石技法的初级阶段,而是灵活地运用到自我谋篇的学术领域中去了。在这方面,刘云学习诸家以丰富自己的表现力,当然绘画的天分与画画的执着兴趣是必不可少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就是对山水画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他常说的一句话是:“自己在画院工作,有近墨的机缘,不跳入砚池里把自己染黑太可惜了!”由此可见刘云的性情。
一幅好的具有内涵的山水画作品,需要有情感的注入、技法的提炼,以及画者当时的精神状态,只有具备
这几方面的条件,好画才能产生。刘云是一位颇有情趣的人,他的幽默风趣、才思敏捷、性情举止,无不为他在画山水画的时候,凝练思绪、注情于景提供了必备条件,有了这些条件,面对山水的表现手法,诸如勾、皴、点、染之类,便可贯穿情绪、挥洒自由,任何一件注入了画者情感意识的作品,它必定是经过了升华的,绝不会是面对实景再现的样式。前面所提到的傅抱石的画法也是如此,刘云把实景中大的具体形象分解成为笔墨骨架和有血有肉的物象,其中的组合、对比的关系,以及在整幅画面上所占位置等等,以尽可能畅达的方式写出,再加以淡墨、色彩的层层渲染。在中国传统山水绢本画中常常有如此之法,后此法为日本南画所用,傅抱石在日本学习时受其影响。这一来一去的研习,组构成刘云山水画的生态结构,既是自我情感的需求,也是借力而为的方法,由此产生了共鸣。这在他的《山中访友》一画中可见一斑,画面上林木葱郁,与飞瀑、山石相映,产生了既对比又统一的结构,而山体与树石的层层积染又将画面气氛烘托出来,在画的过程中大胆地落笔与小心地收拾,使画中的精度与纯度大大提高,山中溪桥上的两位人物点缀,则使全画皆活,充分表现了访友的主题情节。刘云非常喜爱和擅长营造具有如此意趣的场景,
并使之在山水画中具一席之地。与很多山水画家不同,他并不是一味追逐构图上的伟岸奇雄,而转而迷恋一种看似轻松又确实难以把握的意趣。他的《春到江南》《秋山鸣泉》《冬林雪霁》,则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对于山水画的意境都分别作出了自己的追求,用不同的笔墨情调,为抒情达意作出了努力。
刘云的个性是坦诚的,有一说一,不善虚伪,这一情格对画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潜质,任何优秀的画家,
绝对是真实面对自己的内心的,并以此对待艺术,追求艺术的本质体现。刘云说过,“他并不是‘科班出身’的那一类画家,在所谓的‘基本功’上自然无法与其他人相比”,但是他的长处是,对山水画艺术的兴趣不衰,执着地追求艺术,坦荡地面对艺术语言的抒发,扬长避短,不断地吸收山水画优秀传统里的精华,以为己用。正因如此,我们在刘云山水画中看不到死板的教条式的罗列,看不到做作,看不到矫情,看不到拙劣,他以赤子之心研习古今高手的作品,不断思索,不停尝试,他以放松的心态,投入山水画的创作。我们相信他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山水画作品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