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养鹅种鹅淘汰标准,产蛋率对比表,五年养殖总结,这些数据关键

青云养殖 2025-02-19 19:36:42

家养鹅种鹅淘汰标准,产蛋率对比表,五年养殖总结,这些数据关键

在农村或者一些小型养殖场里,家养鹅是比较常见的养殖项目。鹅这种家禽,浑身都是宝,肉可以食用,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特别是鹅肝,是很多人喜爱的美食。鹅绒还能用来做羽绒服、羽绒被等高档保暖用品。不过呢,家养鹅要是搞种鹅养殖,这里面就有不少门道。

先来说说种鹅淘汰标准吧。种鹅在养殖过程中的作用可是相当重要的,就像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一样。一般来说,在养殖场地中,种鹅的使用年限大概是3 - 5年。如果是一年左右的年轻种鹅,它们的产蛋率相对较高。比如说,一只年轻的种鹅在一个产蛋季可能能产60 - 80枚蛋。随着年龄的增加,产蛋率就会慢慢下降。当种鹅到了5岁左右的时候,产蛋量可能就只有20 - 30枚了,这个时候就差不多要考虑淘汰了。

在北方干冷的地区,像黑龙江的一些农村养殖场,冬季的寒冷天气对种鹅的影响比较大。在这种环境下饲养的种鹅,可能会因为寒冷应激而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得更快。所以,如果种鹅在这样的环境中已经养了3年,并且发现产蛋量明显低于同龄的其他种鹅,就可以提前淘汰。而南方湿热地区,像广东的一些散养农户,虽然气候相对温暖,但是湿热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和寄生虫。种鹅在这样的环境里如果养了两年,就发现经常生病,或者产蛋量不稳定,也应该考虑淘汰。

这里给大家对比一下几种鹅品种作为种鹅的情况。比如说狮头鹅,它是中国最大的鹅种,作为种鹅,它的体型大,雏鹅的成活率比较高。一只狮头鹅种鹅在合适的养殖环境下,前两年的产蛋量能达到平均每年80枚左右。但是它在饲料转化率方面不是特别突出,有点“能吃但不出活”的感觉。

再看看豁眼鹅,这种鹅的体型比较小,但是它的繁殖性能特别好。豁眼鹅种鹅在第一年就能产蛋80 - 100枚左右,而且在5 - 6岁之前,产蛋量都比较稳定。不过它的耐寒性相对较差,在北方寒冷地区养殖的话,需要特别注意保暖措施,如果保暖工作没做好,对产蛋量影响很大。

还有莱茵鹅,这是引进的国外鹅种。莱茵鹅作为种鹅,它的适应能力比较强,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只要养殖环境合适,它的产蛋量都比较稳定,每年大概能产70 - 80枚蛋。而且它的饲料需求和消化吸收比较均衡,在养殖成本控制上有一定优势。

除了种鹅的淘汰标准,产蛋率也是有很详细的对比表的。我们来看一个简化的对比表。

鹅品种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狮头鹅80枚左右70 - 75枚60 - 65枚50 - 55枚40 - 45枚豁眼鹅80 - 100枚75 - 85枚70 - 80枚60 - 65枚50 - 55枚莱茵鹅70 - 80枚65 - 75枚60 - 70枚55 - 65枚50 - 60枚

这个对比表只是一个大致的情况,实际产蛋量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养殖方式,在养殖场集中养殖和农家散养就可能有差异。散养的种鹅因为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吃的也可能是更天然的食物,产蛋量可能会比集中养殖的高一些。

我还听过一个网友分享的故事。这个网友家在浙江的一个农村,是散养种鹅的。他养的是太湖鹅,太湖鹅的体型比较小,但是很灵活。网友说,他家的太湖鹅在刚开始养的时候,他不太懂养殖技巧。第一年的时候,产蛋量大概有65枚左右。后来,他通过查阅资料,向有经验的养殖户请教,给鹅调整了饲料结构,增加了青菜叶之类的食物,还改善了鹅舍的通风条件。在第二年的时候,产蛋量就提高到了75枚。这个案例就说明,养殖过程中的细节管理对产蛋率的影响是很大的。

还有一个养殖场的案例。在山东的一个养殖场,他们养的是四川白鹅。这个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就特别关注鹅的环境适应性。他们所在的地方是北方和南方的过渡地带,既有北方的干燥,又有南方的湿润。他们在冬季的时候会特别注意防寒,给鹅舍加厚垫料,并且提供充足的热量。夏季的时候,又会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在鹅舍周围种满了丝兰、吊兰、绿萝、吊兰万年青这些绿植。丝兰和吊兰对净化空气有一定的作用,能让鹅生活在一个相对清新的环境里;绿萝生命力顽强,吊兰万年青除了美观,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调节室内的湿度和温度。这些措施让他们的四川白鹅在五年里一直保持着比较稳定的产蛋率,每年的产蛋量都能接近这个品种的平均水平。

在考虑种鹅淘汰标准的时候,除了产蛋率,鹅的健康状况也很重要。一只鹅如果经常生病,它不仅自己产蛋量低,还可能会把病菌传染给其他健康的鹅。就像在湖南的一个养殖场,曾经发生过鹅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情况。这个养殖场的鹅养了两年左右,本来产蛋量还在正常范围,但是得病之后,产蛋量一下子下降了将近一半。虽然经过治疗,鹅群慢慢恢复了健康,但是从那以后,产蛋量就再也回不到以前的水平了,所以就陆续淘汰了一部分健康状况不佳的鹅。

在养殖过程中,时间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比如说,在鹅苗养殖的前30天,这个阶段的营养供给非常关键。如果营养充足,鹅苗长得好,就像在江西的一些养殖户,他们会给鹅苗提供专门的营养饲料,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这样养出来的鹅苗在后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就会更健康,对提高未来的产蛋率是有很大帮助的。到了2个月的时候,鹅的生长速度会加快,这个时候要加强鹅舍的管理,控制好养殖密度。如果密度过大,鹅会互相挤压,容易生病,影响产蛋量。

再说说南北地域差异对养殖的影响吧。在南方,像云南等地,地形复杂多样,山地多,气候温暖湿润。在那里养殖种鹅,就要注意防范雨水过多和高温天气。南方的养殖户会采用比较简陋但是通风良好的鹅舍结构,而且会根据季节调整养殖密度。而在北方,像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地广人稀,气候干燥寒冷。养殖种鹅就需要做好保暖措施,鹅舍的建造要足够厚实,能够抵御严寒。在内蒙古养殖鹅的农户,会选择比较耐寒的鹅品种,像豁眼鹅在那里如果养殖管理得当,也能有不错的产蛋量。

在五年的养殖周期里,每一年都有不同的重点工作。第一年主要是让鹅苗健康成长,打好基础。这个时候的鹅苗就像刚入学的小学生,需要悉心照料。到了第三年,产蛋量开始慢慢下降,这个时候就要开始关注鹅的健康状况,防止疾病的发生。第五年,根据前面提到的淘汰标准,决定哪些鹅要淘汰。

总之,家养鹅种鹅养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很多的因素。从品种选择,到养殖环境,再到时间管理和地域差异,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如果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到最终的效益。

在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北方寒冷地区的养殖场,如果不采用额外的保暖设施,只靠鹅舍自身结构和鹅群的密度调整,你觉得能把种鹅的产蛋率降低控制在多少呢?希望大家能够各抒己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