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从人类走出地球以后,人类就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宇宙的奥秘,目前人类最想要知道的事情就是在宇宙中除了地球生命之外,是不是还存在外星生命?带着这些疑问,人类走上了探索宇宙的道路,科学家认为,既然地球能够诞生生命,那么宇宙中其它的星球也可能会诞生生命,只要满足生命诞生的基本条件,任何星球都有可能诞生生命。而且岩石行星诞生生命的概率会更大。科学家根据数据推测,宇宙中的岩石行星数量至少有2000万亿亿颗,在数量如此庞大的岩石行星当中,哪些行星有存在生命的可能?这需要特定的筛选条件,每个恒星系统中都存在一个宜居地带。
在这个区域,行星和恒星的距离恰到好处,能够使行星表面的温度维持在-50摄氏度到50摄氏度之间。恒星的质量和温度各异,导致宜居带的位置也有所差别,如果恒星的质量较大、温度较高,宜居带就会离恒星较远,反之宜居带则会靠近恒星,太阳系的宜居地带是指距离太阳0.99-1.70天文单位之间的区域,在1978年的时候,天体物理学家迈克尔.哈特做了模拟计算,考虑太阳光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将地球所处随太阳系演变向外推移的狭窄条带称为“持续宜居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天体生物学家詹姆士.卡斯廷和他的同事在1993年估计,太阳系持续宜居带的宽度在0.95到1.15个天文单位。宜居带内的行星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适中。
既不会使水结冰,也不会使水沸腾,刚好能维持液态水的存在,按照科学家的计算,金星、地球、火星都处于太阳系的宜居地带,但并不是所有位于宜居地带内的行星都适合生命的居住。如果说每个恒星系统中至少有一颗岩石行星位于宜居带内,经过筛选,宇宙中至少还存在有400万亿亿个宜居星球,它们的环境和地球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那么这些星球上面能够诞生生命吗?如果说只是简单的生命,应该有很多星球都能够满足。一般来说,碳、氢、氧、氮、磷、硫等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它们能形成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氨基酸、核苷酸、糖类、脂质等有机化合物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它们可通过化学反应逐渐聚集、组合,为生命诞生创造条件。
环境条件对生命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温度影响生物化学反应速率和生物大分子的稳定性,适宜温度使分子运动适度,利于生命活动相关的化学反应进行,水是良好的溶剂,能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参与很多生化反应,还为生命提供稳定的水环境。阳光是主要能源,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推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化学能可以支持深海热泉等特殊环境中生命的诞生和生存。不过拥有宜居星球并不等于生命必然会在其上诞生,适宜的环境仅仅是一个方面,生命的诞生还需要很多其它的条件,即使如此,宇宙中存在大量潜在宜居星球的这一事实,依然让我们对是否存在外星生命抱有一线希望。为了寻找外星生命,科学家们也做了很多努力。
在1977年,人类带着梦想发射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探测器,它就是旅行者1号,这个承载着人类梦想的探测器已经在宇宙中飞行了40多年,距离地球超过230亿公里,在它穿越太阳系的漫长过程中,每一次数据的传回都让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发生着革命性的改变,这个探测器发射的目的除了探索太阳系内的奥秘之外,还肩负着寻找外星生命的重担,旅行者一号携带了一张镀金铜质唱片,记录了地球上各种文化和自然的声音。这张唱片包含了55种人类语言的问候语、27首世界名曲、115幅图像以及地球的自然声音。它是人类文明送给外星文明的"名片"。在科学层面,旅行者1号的探测器数据为研究太阳系和星际空间提供了宝贵资料。
它直接测量了星际介质的特性,为理解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提供了关键信息,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旅行者1号探测器并没有完全飞出太阳系, 科学家经过计算得出,如果按照旅行者1号探测器的飞行速度,想要完全飞出太阳系需要上万年的时间,对于人类来说,上万年的时间太漫长了,而且预计在2025年它将会彻底和地球失去联系,因为它的电池电量即将耗尽,但它携带的人类文明信息将会永远的在宇宙中漂流,成为人类存在过的永恒的见证,虽然旅行者1号探测器无法飞出太阳系,但是科学家还通过太空望远镜来观测宇宙中的外星文明。目前人类发射的最强大的太空望远镜是韦伯望远镜。
韦伯太空望远镜被誉为人类探索宇宙的“黄金瞳”,它不仅是哈勃望远镜的继任者,更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强大、最复杂的太空望远镜,它的主镜直径达到了6.5米,是哈勃的2.7倍,集光面积是哈勃的6倍,能够收集更多来自遥远天体的微弱光线,获得更加清晰、更加锐利的图像,韦伯主要工作在红外波段,能够穿透尘埃和气体,观测到宇宙大爆炸后形成的第一批星系和恒星,韦伯还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能够分析系外行星大气层的成分,寻找生命存在的迹象,韦伯太空望远镜配备了先进的红外仪器,能够分析遥远行星大气中的分子特征,比如说水、二氧化碳、甲烷和氧气等,目前韦伯望远镜已经对多颗星球进行了大气研究。
WASP-96b:韦伯首次在其大气中发现了水的明确迹象,并检测到了云和雾霾的存在。
K2-18b:这颗行星位于其恒星的宜居带内,韦伯在其大气中发现了水蒸气和甲烷,甚至可能检测到二甲基硫醚(DMS)。在地球上,DMS主要由海洋生物产生,因此这一发现引发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TRAPPIST-1:韦伯正在观测这个系统中的多颗岩石行星,它们可能拥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这些发现表明,韦伯能够探测到生命相关的化学特征,尽管韦伯太空望远镜还没有直接发现外星文明的迹象,但是它已经为这一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分析系外行星的大气成分,韦伯正在帮助我们寻找可能支持生命的条件。不过近百年来,人类探索的成果并不尽如人意,除了一些模糊难辨的UFO录像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宇宙中存在外星生命。这不禁让人产生怀疑:难道说人类真的是宇宙中唯一的高等智慧生命?从概率学的角度来分析,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极大,可为什么我们至今都没有发现它们的踪迹?
关于为什么我们难以找到外星文明,在科学界有两种假说,第一种假说,宇宙目前还年轻,还没有培育出足够多的高等文明,虽然我们的宇宙年龄已经诞生138亿年,从某种角度来看,可以说宇宙还是比较年轻的,宇宙中像星系团、超星系团等大尺度结构,是在宇宙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根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郭琦团队的研究,他们利用斯隆光谱红移巡天发现大质量星系群中卫星星系对相对于中央星系有同向运动超出,这与标准宇宙学模型预测差异显著,表明真实宇宙中大质量星系群比根据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推测的形成更晚,预示着宇宙可能比我们目前理解的更加年轻。
宇宙中恒星和行星的形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宇宙早期,主要是第一代恒星的形成,它们由原始的氢、氦等元素组成。之后,随着恒星的演化、死亡,重元素被抛射到宇宙空间,为新一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目前,宇宙中仍然在不断形成新的恒星和行星系统,这表明宇宙还在不断发展和演化,从这个角度看它还比较年轻。相比之下,质量适中且寿命较长的恒星大约在50亿年前才开始出现,这时它们周围的岩石行星才有机会逐渐稳定下来,进而有可能孕育出生命和文明。按照这个假说,当下的宇宙仍处于智慧生命诞生的初始时期,人类或许属于最早的一批智慧生命之一。科学家预计在未来的几十亿年之后,宇宙中才会大量涌现出高级智慧文明。
第二种假说,宇宙中的所有文明都受到了光速限制。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任何具有静止质量的物体都没有办法达到光速或者超越光速,光速大约是每秒299792458米,这一限制是宇宙的基本法则之一,意味着光速是信息、能量或者物质传播速度的上限,比如说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阿尔法星,以我们现有的技术远远无法达到光速,即使未来能够接近光速飞行,往返也需要十年的时间。由于光速有限,我们和外星文明之间的信息交流存在巨大的时间延迟,如果向距离我们几十甚至几百光年的外星文明发送信号,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才能够收到回复。就算是我们现在发现了外星文明,因为光速的限制,信息交流缓慢,建立有效的沟通也需要几代人的时间。
而且不同的文明之间文化是有区别的,即使我们接收到了外星文明发出的信号,那么它们的信息我们也无法看懂,这使得我们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就理解外星文明所表达的意识,也无法在第一时间确定它们就是外星文明所发出的,这对于人类寻找外星生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障碍。所以很多科学家认为,光速的限制,不仅仅是距离上面的限制,更是文化交流的限制,它使得不同的外星文明之间无法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所以这也可能是我们一直都无法找到外星文明的原因。不过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文明不可能成为宇宙中唯一的文明,即使是智慧文明出现的可能性非常低,但是站在宇宙的尺度上来说,宇宙中应该存在大量的外星文明。
小编认为,探索外星文明的道路非常艰难,不过人类从未停止探索外星文明的脚步,人类的科技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只要人类能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人类一定能够飞出太阳系,找到宇宙中的其它文明,这对于人类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小编希望人类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能够在宇宙中长久的发展下去,希望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一样的月光
放屁,太愚昧了,外星人怎么说
用户17xxx93
别再或许了,外星文明存在与否不重要,地球上的文明还没有搞懂,否则就没有玄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