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化工新材料基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1-20 21:26:35

南港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项目一次开车成功并打通全流程,生产出合格产品;南港工业区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一体化一期项目正式投产;南港绿色石化科创中心在中心正式揭牌;南港工业区获评全国2024高质量发展化工园区,纳入绿色化工园区名录……

连日来,天津滨海新区石化产业捷报频传,这也是滨海新区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滨海新区,这片我国民族化学工业的发源地,绿色石化产业链规模已超4000亿元,建设世界一流绿色化工新材料基地目标“提速”。

“一体两翼、三区联动”

目前,滨海新区形成了以南港工业区为主战场、天津港保税区临港新材料产业园和大港石化产业园区协同联动的“一体两翼、三区联动”石化产业集群。

其中,南港工业区规划面积180平方公里,定位建设世界一流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是京津冀化工新材料基地入海口、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天津港保税区临港新材料产业园规划面积6.29平方公里,形成以渤化园为龙头的氯碱化工产业集群;大港石化产业园规划面积7.27平方公里,着力打造以化工新材料为主导的专业型主题园区。

“三化合一” 链入“快车道”

石化产业是滨海新区工业规模最大的优势支柱产业,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三化合一”地区。目前,全区共有绿色石化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221家,占全市绿色石化产业链90%以上。

滨海新区汇集了巴斯夫等多家全球化工百强、利安隆等一批上市公司以及诚信、金发等重点民营企业,渤化集团更是有着“千年盐业、百年化工”的美名。

在南港工业区,围绕乙烯项目,除了吸引中石化催化剂天津公司等上游企业,还做好乙烯下游的延链补链。如石化产业民营龙头之一河北诚信集团在南港工业区布局的甘氨酸项目,正抓紧建设,能将乙烯生产中的副产品进一步加以利用。

目前南港工业区产业体系日益完善,围绕特种烯烃衍生物、先进化工材料、高端精细及专用化学品、高端生产性服务业4大领域,形成了碳二至碳五、高性能工程树脂及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电子化学品等10个子链。

绿色石化重大创新平台相继落地

近年来,滨海新区围绕石化产业链加快部署创新链,绿色石化重大创新平台相继落地,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建成投用,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中海油天津化工设计研究院等8个中试基地加快建设,构建起化工产业从技术创新、概念验证到成果转化的全生命周期科研创新体系。

滨海新区坚持绿色发展,以南港工业区为例,定期组织园区绿电交易沙龙,同时建立绿电交易公司的资源盘子,为企业提供竞价选择,在市场上寻找适合自己的绿电交易伙伴。2024年,园区预计绿电交易总量约4亿千瓦时,占天津市绿电交易总量的约7%,同时与天津市电力交易中心开展绿电消费试点核算推进工作。

南港工业区依托丰富的冷能资源,建设中圣冷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打造了全国首个冷能梯级利用示范园区。随着先达海水淡化项目一期正式投产,南港工业区将成为以淡化海水为工业主水源的化工园区。南港海水淡化项目着力打造绿色零碳海水淡化工厂,依托“分布式光伏+绿电交易”模式,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同时,海水淡化产生的浓盐水计划输送给渤化集团海晶盐场进行提溴和用于下游盐化工项目,形成“海水淡化—提溴—绿电—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

滨海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滨海新区将持续支持石化领域国有经济与外企、民企合资合作,着重推动绿色石化产业向精细化转型,夯实烯烃子链优势,加快芳烃、先进化工材料、高端精细及专用化学品、生产性服务业等子链向高端化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推进京津冀绿色石化科创资源集聚,培育石化领域新质生产力。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韩梅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