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足在本届世界杯上的表现令人失望,以1胜2负的战绩无缘出线,创造了历史最差成绩。而在赛后,女足内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一些国脚对于选人标准的质疑和不满。
8月16日,女足留洋国脚赵瑜洁在社交媒体发文,她晒出了多位世界女足球星的体重,表示:这些球员在咱们国家队都不会达标,会是第一批被淘汰的。这些球员包括美国队的摩根、劳埃德、拉皮诺等,以及英格兰队的詹姆斯、白兰卡等。赵瑜洁的言外之意是,中国女足选拔球员的标准过于死板和片面,过分注重体重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特点。
赵瑜洁的发声引起了不少网友和媒体的关注和讨论,有人支持她的观点,认为中国女足应该打破传统思维,更加开放和包容,吸收不同风格和类型的球员;也有人反对她的观点,认为中国女足不能盲目模仿外国球员,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和特色,制定合理和科学的选人标准。
事实上,在赵瑜洁之前,还有其他一些国脚也曾经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过对于选人标准的不满。例如,在世界杯结束后,肖裕仪发文说:“我本将心向明月……”暗示自己被教练组冷落。肖裕仪是女足亚洲杯夺冠功臣之一,但在本届世界杯却没有出场机会。据悉,她被弃用的原因是因为她的防守能力不符合教练组的要求。
还有唐佳丽、王霜等留洋国脚,在世界杯期间也曾经与教练组产生过摩擦和冲突。据媒体报道,唐佳丽曾经拒绝做热身活动,并与教练组对着干。王霜则曾经在比赛中与教练组发生口角,并在赛后抱怨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
这些事件都反映出中国女足内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分歧和不和谐。一方面是教练组坚持自己的战术理念和选人原则;另一方面是部分球员对自己的能力和地位有着较高的自信和期待。这种矛盾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和调节,可能会影响到球队的整体氛围和战斗力。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指责教练组或者球员,因为他们都是为了中国女足的利益而努力。我们应该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分析和反思,中国女足选人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和完善。
我们认为,中国女足选人标准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科学合理。选人标准应该基于客观的数据和证据,而不是主观的感觉和偏好。选人标准应该全面考察球员的身体素质、技术能力、战术意识、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不是单一地依赖于某一项指标。选人标准应该与时俱进,适应国际足球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而不是固守过时的思维和模式。
公开透明。选人标准应该向所有的球员和公众公开和透明,让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能够了解和接受。选人标准应该有明确的制定和执行机制,让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参与和监督。选人标准应该有及时的反馈和评估机制,让所有的结果都能够得到检验和改进。
灵活多样。选人标准应该根据不同的比赛目标和对手特点,灵活地调整和变化。选人标准应该兼顾球队的整体战术风格和个人球员的特点,形成多样化的组合和选择。选人标准应该尊重球员的个性和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尊重。
中国女足选人标准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和探讨。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关心,并且能够为中国女足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