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家的狗能活15岁,我的狗才10岁就病了?”
这是许多新手狗主懊悔时,常常发出的疑问。

要知道,养狗绝非“喂饱就行”,一些看似无害的习惯,可能在无形中缩短你的爱犬的寿命。
本文将揭秘新手最易踩的5大误区,并提供科学解决方案,助你成为狗狗的“守护神”!
错误一:凭感觉喂食,胖狗=健康?

“狗狗胖乎乎的多可爱!”,这种观念正在害死你的狗。
一些狗主完全按照自己的感觉喂养狗狗:一看狗盆里面狗粮空了,或者发现狗狗紧盯着自己手中的鸡腿,就不由得又给狗狗喂上了。
事后还安慰自己:“没事,就是多喂几口,狗狗胖一点而已,没啥大不了的。”
据统计,超重狗狗的寿命平均缩短2-3年,并还会伴随关节炎、糖尿病等疾病,这种不规则进食的习惯,对狗狗非常有害。
科学喂养原则:
1、拒绝“餐桌食物”:洋葱、巧克力、葡萄等对狗是剧毒,而高盐、高油食物会损伤肾脏。
2、要定时定量:幼犬每日3-4餐,成犬1-2餐,避免因饥饿引发呕吐或暴食。
错误二:不重视牙齿护理,口臭只是小事?
根据统计,3岁以上狗狗,80%的都有牙周病的潜在风险,细菌会通过血液侵袭心脏、肝脏,引发致命感染。

所以,各位狗主要注意以下3个要点:
1、每周尽量刷牙2-3次:一定要使用宠物专用牙刷和牙膏 (人类牙膏含氟,对狗狗有毒)。
2、用狗胶来清洁牙垢:平时买些磨牙食品或者代替品,比如橡胶咬胶,帮助狗狗清洁牙垢。
3、每年至少洗牙检查一次:尤其针对小型犬(贵宾、吉娃娃等),牙结石堆积更快。
狗狗牙齿好了,进食就会很轻松,咀嚼也容易,长期下来,身体就会非常健康。
错误三:忽视社会化训练,狗狗凶=会看家?
很多狗主忽视狗狗正常的训练,甚至还会盲目的认为:见人就叫,出门见别的狗就咬的自家狗子凶是好事。
其实这是不对的。
未及时社会化的狗狗,可能因恐惧产生攻击行为,甚至被弃养。
网上之前有过一个悲剧的案例:一只因护食咬伤邻居的德牧,因主人未及时纠正,最终被送进收容所。
一般来说,狗狗的最佳训练时机是在其出生后3-6个月。
下面是3个训练要点:
1、接触多元环境:平时尽量带幼犬适应车流、人群、其他动物,减少应激反应。
2、正向奖励法:用零食鼓励狗狗对陌生人/狗保持冷静,而非打骂惩罚。
3、避免过度保护:允许亲友适度抚摸狗狗,建立信任感。
错误四:疫苗打完就万事大吉?
有些狗主非常粗心,认为给狗狗打一次疫苗就够了,其实打一次疫苗,绝对不等于终身免疫!
根据统计,大概有45%的犬瘟热病例因抗体不足感染,尤其幼犬和老年犬风险最高。
所以大家请不要怕麻烦,一定要按照要求,定期把疫苗打满,这样才能保证狗狗体内有足够的抗体。
这个对于延长狗狗寿命,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很好避免犬瘟等恶性疾病。
错误五:把狗当人养,过度拟人化
给狗穿鞋、喷香水、喂高级保健品......,这些“溺爱”不但会伤害狗狗天性,而且还容易让狗狗得上一些疾病。
请大家一定注意:要把狗当“狗”养,而不要当“人”养。
1、允许刨地、嗅闻:这是狗狗释放压力的自然行为,每天至少遛狗1小时。
2、拒绝过度穿衣:除极寒天气和体弱病犬外,皮毛健康的正常狗狗根本无需穿衣,因为它会影响散热和皮肤呼吸。
3、谨慎使用补剂:鱼油、关节粉等需遵医嘱,盲目补充可能中毒。
爱狗≠会养狗,科学才是长寿密码。
避开这5大错误,每年为狗狗做一次全面体检,结合科学喂养和情感陪伴,你的毛孩子完全可能突破平均寿命,陪你更久!
-- 欢迎关注“狗狗知识大全”,每天带给你有趣实用的狗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