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开皇十七年,即公元597年,长安仁寿宫里一位董姓小姐病逝于此,小姐年仅19岁。其老公杨秀为香消玉碎的爱妾题写了一篇情怀真挚的墓志,并用工整的小楷亲笔书录,可谓字字珠玑,文辞精粹。
该名为《董美人墓志》的石碑随董氏灵棺长眠于陕西,直至距今200年前的清朝嘉庆年间才被发掘。赏阅原文,观其秀雅的小楷书法,大家不要认为杨秀是一个柔情酣畅的文人,碑款明文记载作者为当时蜀王。其父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他的二哥便是史上有名昏君——隋炀帝杨广。
杨秀在隋唐史剧中往往也是被边缘化的人物,被淹没在符号化的叙述中。但在中国书法史上,杨秀却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董美人”。
来吧一起欣赏下《董美人墓志》中的内容,领略一下董美人到底有多美:
董美人墓志
美人姓董,汴州恤宜县人。祖父叫董佛子,是北齐朝的凉州刺史,敦厚仁慈博学、与人相处融洽,他的名誉在地方广为流传。他的父亲是董后进,风流倜傥、有英雄气概,他的声名在黄河与渷水一带广为流传。董美人体质文雅优美,天性柔顺和美,对待长辈很恭敬,对亲人很温顺,谈吐与作文,都很有文采。就像台阶上的美玉,庭院里的兰蕙芳草,来仪(入宫)于鲁殿,又出宫到梁台去侍奉,她的环佩在芳林里回响,她的衣服在春光里耀目。她作投壶的游戏时,有飞鹤那般的巧妙;在弹棋时能尽巾角的巧妙。
她美丽的容颜能倾国倾城,她妩媚的笑貌可值千金。她的靓妆就像池上的莲花,她照镜的时候,就像是月亮挂在窗上(均指其花容月貌)。她回眸时的神态很美丽,她的裙裾散发的清香如细风,她走路时,头发就像是吹过了花,又像是雪轻柔地飘过(用《洛神赋》的典故)。
董美人墓志
她在开皇十七年二月时得病,到七月十四日戊子,在仁寿宫逝世,去世时才19岁。用神农、羲皇氏的药去救她,也无济于事;太上老君的灵丹,也回天乏术,只能对着山中的道士埋怨,叹惜她的大好年华。忽然就像花一样凋谢了,令人很伤感。在那一年十月十二日,葬于龙首原,那个坟上很荒凉,晚上她必将很寂寞,夜也很长。将令人爱慕的人埋于九泉。只有在设灯时见到她的精魂,想文成这个方士来作法,让我在梦里见到她,也没有办法。音乐响起,希望能令你的魂愉悦。很伤感,于是刻了这篇铭文。
董美人墓志
高唐神女走了之后,阳台这里就很凄凉。花在充满芳草的园子里,云霞飘到了遥远的天边。洛水边的波浪太大惊动了洛神,琼田里的灵芝还是很茂盛。在日落时嗟叹,在流逝的河水旁感喟。比翼鸟要单飞了,同心人只能孤枕独眠。风扫过愁苦的黄昏,枕边的泪水就像冰一样寒冷。夜晚很长睡不着觉,四季里仿佛没有了春天。掉下的发髻在棺木里,眉黛和尘土长在。以前是活着的人哀悼逝去的人,现在却是曾经哀悼的人,变成被别人哀悼的人(就像《兰亭序》里说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余下的人只留下想念,却再也见不到思念的对象。
去年游玩花台,与喜欢的人一起散步,现在的秋天凉夜,思念故欢,不禁泪下湿襟。她的元神回到了本来的宅所,她的仙骨返回了玄房。黄泉的路上她依依不舍,留恋阳界,白杨树发出萧萧的哀鸣,孤单的坟冢在静寂的山中很凄苦,松树的枝杈疏疏落落,扫着如水的凉月。现在把这方墓志装在玉箱子里,愿她的余风流韵得以永续。
董美人墓志
细品此志,似乎隐约见出董美人的美丽端庄、落落大方、神采焕发。这种风格在整个魏碑体系中是难得一见的。若与唐楷的法度森严相比,虽也有几分工巧、精致,但显得更加自然、清畅、生动多姿。
董美人墓志
根据落款得知,墓志完成并刻录完工是在当年十月份,董美人去世三个月后。在这期间,杨秀日夜苦思冥想,铭文反复推敲,书写的字体也如董美人般娟秀、美妍,无意间成就了这副开创先河的小楷经典。
董美人墓志
隋人书法,上承北魏书体,下开唐朝新风,是南北朝到唐之间的津梁。《美人董氏墓志》恰好反映了这一点,属隋代墓志中的上品佳作,堪称隋志小楷第一,开唐代钟绍京一路小楷之先河。其书法布局平正舒朗、整齐缜密,结字恭正严谨,笔法精劲含蓄,清雅婉丽。从字体面目看,楷法纯一,隶意脱尽,已与晋人小楷、北朝墓志迥别,但是可以看到部分的外方里圆、华美坚挺的笔致,给人以清朗爽劲,古意未尽的感觉。
清罗振玉对其评价很高:“楷法至隋唐乃大备,近世流传隋刻至《董美人》、《尉氏女》、《张贵男》三志石,尤称绝诣。” 赵万里亦评其书法云:“字迹稳秀端丽,与《公元》、《姬氏》二志同为传世关中随志翘楚。”
唐初的一些著名书法家(如欧阳询、虞世南等人)多取法于隋代墓志书体。清代中叶以来,更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垂爱,视为学习楷书书法范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