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天,申请退ofo押金的人数超过了1000万,这也算是一项新的世界纪录吧,在媒体和自媒体上都掀起了一股狂欢。
ofo和戴威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当然主要是自己的错误,不必去怪资本的误导、媒体的落井、用户的薄凉——因为,他们一直都是这样的,有各自的利益立场,这不是很正常吗?
怎么评价戴威这个人?年轻单纯、不懂事、一意孤行……有老员工说他在最近一年里从“相信一切”到“一切都不相信”。他曾相信资本的引导?媒体的善意?团队的事业心?用户的素质?事实是资本是嗜血逐利的,媒体是要搞轰动性大新闻的,团队是会贪污挥霍的,用户更是谈不上爱惜车辆的。
我忽然想到了马克思曾经与女儿的问答,女儿提问,马克思回答,其中有些对答是这样的:
您认为一般人最宝贵的品德——纯朴
您认为男人的最好品德——刚强
您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
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
您能原谅的缺点——轻信
您喜爱的座右铭——怀疑一切
戴威其实和马克思的回答很像。他是纯朴而又刚强的,做ofo的斗争坚持也显而易见,不愿屈服,曾经轻信一切,如今怀疑一切。
“您能原谅的缺点——轻信”,作为一个ofo的用户,我个人可以原谅、接受退还不了押金的结局。我已经忘记去年开始用小黄车时我是交了99还是199的押金,但我确信它至今给我带来的便利早已超过了押金和后来的月卡消费。
去年底1元月卡还风行时,我曾以为ofo和摩拜必然会合并,因为这种亏钱的模式显然无法持久。虽然知道它们一旦合并就会提价,但也能够接受,每次骑车花个5角1元总比它们都消失了好。所以,对ofo居然坚持独立运营以至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实在是没想到。或许,如果没有几个月前滴滴突然因顺风车业务陷入危机,ofo也会和摩拜卖身美团一样,投入滴滴的怀抱了吧,哪怕戴威不甘心。
只是,现实没有如果,时间不能倒流,在这2018年的尾声和全然改变的资本环境下,ofo和戴威似乎真的山穷水尽了。
我希望,还能尽量多几天骑ofo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