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健教授
最早讲到“源、流、场”概念的是我的一个好朋友,他是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双博士学位。虽然已经是十五年前提出的概念,但这三个字的原理始终在我这些年的讲课和创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运用。接下来,我讲讲“源、流、场”与我们网宴的发展和成功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什么是“源”?怎样理解善恶基因的道德之 " 源”?为什么说所有的事业成功都来自于善意的起心动念?源就是源头,即我们的本源。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发展。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企业的成功都像种子一样,需要一个从萌芽期、成长期到收获期的成长过程。为什么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因为这个“源”,这个基因所在。比如现在的“网红生日宴”,我们对它未来的发展充满巨大的热情和信念,原因在于我们的起心动念是关注弱势群体。为什么关注的是群体?因为基因在群体中,这是我们的源,确定这一点,我们才能够往前推进,才能够不断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带动更多同频共振的人走到一起。我们不求速度而求稳健,因为我们是在完成一个作品,而不只是做生意。如果单单以赚钱为目的,其实方法有很多,比如疫情时期成立了几十家核酸检测公司的某些人。我们当然知道那种做法可以快速发财,但绝不能效仿。因为基因决定了我们是有善念、善缘、善心的,起心动念的善则决定了我们要走的路径注定与那些一心只为钱财的人不同。所以,万事万物,求本溯源,必须确认其基因。这是第一个关于源的问题。什么是“流”?怎样看组织的价值与传播的力量?你在组织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就涉及到“流”的问题。“流”的本意是河流、流动,而我们在组织行为学中把它引申为组织、形成的团队。众所周知,没有良好的组织架构、良好的岗位设计以及合理的人员配置,人力资源的价值就难以发挥。再好的起心动念,事情也做不起来。所以我们既要关注“源”,又要关注“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人、成就人等等。团队在不断成长,这也意味着我们的组织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将来还会不断地扩充、引进更高端的人才。实际上,我们现在真正需要的优秀人才还远远不够。不仅如此,现有的中高层干部远远没有达到我所期望的高度和效果。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行内训,不断地开展空中课堂、开展公益讲座以及内部活动。如果没有一流的人才,就很难达到一流的效果。每一个组织成员,在团队里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是对组织发展有价值、有推动作用的角色,还是成为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很显然,能够留下来的都是精华,都是优秀的一分子,至于个别产生负面影响的人,往往都是被清理的对象。也就是说,我们要保持源头的水是清流,避免中途被害群之马污染。如果能够一直保持良好的起心动念,一直处在组织架构当中,并且在团队的组织运营中保持从高端、中端到执行层都高度一致的效果,那就意味着我们的“流”是正常的,你在这个组织当中的位置也是正常的。什么是“场”?怎样理解有形的“场”与无形的“场”?网宴之“场”是怎样一步步从小变大的?一般来说,实际的理解是场地、场景、环境。而我这里所指的“场”,是营造的文化氛围、文化理念,以及面对市场、面对社会,产生的综合影响力、信誉度、美誉度等等。网宴的“场”是如何一步步从小变大的?凡是从开始到现在都自始至终跟着走的人一定知道,我们最早的起心动念是帮助被割韭菜的弱势群体,下决心把这个上市孵化项目带到云南来,这是“源”。其实我们一开始没打算那么快,只是在摩玛大厦九十平方的房子里待了一个月就把这个项目成功做到风生水起,于是搬到了国际会展中心,后来又搬到了现在的南塔以及冠炜国际,从几十平方到上千平方,这是场地的“场”在变化。项目落地的时候,还需要与各种类型的实体进行对接,而在对接的过程中,我们的团队建设、员工队伍,包括工作模式,都在逐步发生变化,这是综合影响力的“场”在变化。网宴最关键的不只是物理环境的硬件场所,更是由我们一手打造、缔造起来的无形的精神职场、文化职场、思想职场,以及由此带动社会外部力量形成的影响力,这一切集合成更大的磁场。不懂“源、流、场”,就不懂得企业运营的规则逻辑,懂了“源、流、场”,至少头脑中的思路是清晰的。有些人之所以一生糊里糊涂,是因为头脑是空的。脑子里东西多的人,对事情看得很通透,就能够知道路在哪里、知道该怎么走,不会感到悲哀。就像我现在有事业、有未来的前景,能够带动更多人享受更好的回报,即使很辛苦,内心也是幸福的。这种由本身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力就是巨大的磁场。这种磁场可以凝聚人心、推动力量,带动各个方面的资源优势。所以,懂得“源、流、场”的人,就知道路在哪里了。我们的事业正是按照这样的模式在行动。网宴的“场”,通过 2022 年 11 月 5 日的一场活动得到了 248 家官方媒体的全面正面报道,已经形成巨大的影响力。我们现在所处的珠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许多与我们发生链接的基金公司,都开始主动递来橄榄枝。我们目前依旧采用相对稳健的思路,不急于让风投介入。按照三年五阶段规划,现在已经过去七八个月,如果再经过两年、甚至一年半、二十个月左右就可以成功上市,说明我们的节奏是对的、设计是成功的。那又何必在意别人的影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旦被资本方影响甚至控制,则很容易失去最终话语权。当我们的“源”是正确的,“流”是健康的,“场”的形成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是“场”还需要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时间。我在讲“Y”型结构的时候就提到过,“Y”型结构是接地气的基因,互联网和金融证券化是两个翅膀,再添两横才能变成人民币符号。那两横的第一横是数据库,我们一直在构建大数据;第二横是时间维度。所以当时机不够成熟时,千万不要进行人为加速,强扭的瓜不甜。市场需要经历正常周期,如今我们只是在云南都尚未真正成型,更遑论大西南乃至全国,那是不现实的。我在任何时候都坚决保持行动的节奏感,这种节奏感也源于我脑海之中“源、流、场”足够清晰的特点。合伙人怎么发掘自己的“源”,构建自己的“流”,营造自己的“场”?看完对于“源、流、场”的基本概念分析,以及网宴项目的“源、流、场”特点之后,我们还要了解更多。过去有一句话是大河有水小河满,我认为应该是小河有水,大河才能满。在 运 营 的 过 程 中, 只 有 每 一 位 合 伙 人 做 到 把 握 好 自 身 的“源、流、场”,才能在网宴平台体现出整体的效果。不过个体的“源、流、场”要想达到理想的状况,也需要由组织、由整体的平台进行赋能,所以在思想上可以说是大河有水小河满。因为如果大河里面都没有这个思想,小河也就做不到,所以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那么,个体人如何来打造自己的“源、流、场”呢?首先第一点,你的思想和起心动念,必须做到和总部的“源”接轨。我认为,只有起心动念善良的人才配跟我们合作,如果起心动念像那些发国难才的人只是为了盈利、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的人那跟我们是不合拍的。放着那么好的、那么有前景的项目不去做,去做伤天害理的事,这就是基因有问题、源头有问题。我们要求所有的合伙人起心动念必须符合组织的要求。我们欢迎的就是能够与总部的起心动念保持一致,以善良的发心永远关注弱势群体,同时,当企业做大以后,愿意做慈善回馈社会,弘扬中华文化的人,这才是符合我们的根本目的。符合这种要求,就完全能够在个人的“源、流、场”问题上拥有一个好的前提。至于具体该如何做,我们也提过不少好的建议,比如咨询式营销,这是属于构建自身渠道的好方法。首先要考虑清楚,你能为身边的人带来什么价值?用什么来吸引别人买账?一定要注意,你的起心动念必须是好的,是为了真正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的,怀着关心别人的目的所发的信息、所打的电话都是有效的。即使只是在外吃饭,都可以尝试认识一下店员和领导,慢慢建立关系,陌生人也可能成为我们潜在的合伙人。但是绝对不要太快,急功近利难免引人防范。第一步要建立信任链接,第二步要关心对方,引起情感上的链接。如果一开始没有起心动念的善意,后面的体系就建不起来,做营销也很难做好。如今已经不是做实体产业具体产品的黄金时代。当初销售某个产品,看的是产品价值。想买某个商品就买了,不会管卖给我们的人是谁。因为东西不是他做的,我们只看商品的价值属性,不在乎个人。今天我们所做的工程、所做的这些项目,它本身带给别人的是无形的东西、是未来的东西。如果不建立信任,他是不会买账的。凡是营销项目,产品属性不同,营销方法自然也不一样。要想建立自己的渠道,就必须懂得这些逻辑,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真正建立信任之后,还要再借助平台的力量。如果经历了跟总部一样的起心动念,又能够像我们之中其他做得比较好的人一样,有更广泛的人缘,时间久了圈子就会有所不同,你在圈子里的影响力也会变化,这就是“场”的形成。有了个人的磁场吸引力、美誉度、信誉度,再想组织个饭局,马上就有人来捧你的场,到那时你讲的话才会更可信。如果没有做好前期准备,没有源头的起心动念,也没有组织过程的“流”的效果,又凭什么能拥有“场”呢?如果自己都没有“场”,又凭什么带动别人呢?道理很简单,关键要悟懂。首先,在起心动念方面,跟组织保持源头的一致;其次,建立自己的组织人脉。我们之所以要成立多个事业部,并且安排三人小组,除了对内部形成职位划分,更是要在外部形成一个小气场、小环境。在接待来访者的时候,三比一的沟通价值远远超过一对一。任何一个部门,比如隶属于每个事业部的合伙人,在带动别人的时候,最好让组内的成员全部出动,共同努力产生影响。由此所构造的场就比一个人的场所拥有的影响力大。再次强调,必须学会运用组织平台借力发力,同时也要建立良好的个人信誉。有个人信誉,就拥有了个人的影响力,也就有了个人的场。不仅仅是事业部,包括中高层的干部和职能部门,编辑部、教育学院,以及我们的领导层也都要听懂“源、流、场”的概念。尤其是我们的教育学院和编辑部这两个部门,代表着宣传的平台和喉舌。你们懂了之后,才能将我的声音传播出去。如果始终无法做出成效,我们用人的思路一定是能者上,庸者下。因为我们是企业而不是机关,哪怕是机关也需要变化,所以我们要不断引进人才,让真正有能量的人找到合适的岗位。能量不够可以学习,可以不断地成长。我相信每个人只要愿意学习,都是能跟上队伍前进的脚步。但如果实在是跟不上,拉都拉不住,那你就掉队了;掉队就得走人,没什么好讲的。为什么说一个个合伙人的“源、流、场”汇聚,共同达成了网宴事业的发展与成功?组织最终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真正弄懂组织发展奥秘的,一定是以人为本的企业家。为什么说人比钱重要?钱的属性是在于用价值符号去衡量我们的成功,它是一个丈量的尺度。仅仅是有钱而不能成大事的人太多了。为什么只靠炒股票赚钱的人没有成就感呢?因为他没有帮助过别人,他只不过是利用了国家合法环境的资本市场,并且在那个市场当中赢了而已。他的赢代表是财富的增加,但如果没有国家的形势变化作为前提,也难以达到这个效果。其实这在二级市场上仍然属于割韭菜,只不过是合法的。以前在二级市场,为什么炒股票能赚钱?因为大势所趋,股市处在低位必然不断上涨;为什么后来很多人炒股票不赚钱了?是因为大势出现了起伏动荡,股票的数量变多了,需要进行慎重选择了。所以说,时也、运也、命也,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做人做事如果不懂得变通,时空发生了变化而人的思路还没有变,是没有用的。时间、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是很正常的。纠结过去的话没有意义,最重要的是打造自己。我们必须要让每一个合伙人真正理解“源、流、场”的基本内涵,以及它们在事业发展中的价值,能够形成引导好自己的“源”,打造好自己的“流”,最终决定和影响你的“场”。我们要让所有的合伙人达到这种效果,然后形成巨大的汇流。小溪流汇到河流,河流汇到长江、黄河再奔到东海,最终流入太平洋。我希望所有的合伙人、工作人员、职能部门人员和事业部人员,都能够理解这三个字的含义、奥妙,然后运用在自己的工作中。只要跟上公司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同时听话照做,其实就已经赢了。我们表扬了芒市的赵总和莫总,其实通过对他们的认真的分析和了解就能够发现,他们身上都有着一种很强烈的正义的特点,起心动念都是善意的。他们两位都是非常注重自己信誉的类型,同时人也是正心正念的。其实我并不是希望你盲目听话照做,而是希望你在听懂之后,保持自己的善念、善心、起心动念,真正做到与我们同频共振。如果我们的封疆大吏、我们的事业部部长都只会盲从,而不会分析,不能听懂理解,那也是不好的。我希望你在理解和懂的基础上能够有自己的体会,那才是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