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首家镇史馆牛头山会客厅于日前正式开馆,7月20日,全景VR正式发布线上参观。云上会客厅通过全景列表或直接点击场景中的引导图,即可转换会客厅场景,自由浏览,身临其境感受舞鸾风采。
山川秀美 历史悠久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牛头山镇,依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金湖,地处贵池区西部,东依殷汇、南靠唐田、铜山,西滨长江,东南枕秋浦河,北靠秋江街道、乌沙镇;贵池区牛头山镇,山川秀美,物阜民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的牛头山镇,在清代属于舞鸾上乡。境内有黄湓河在西南部穿境而过汇入升金湖、木闸河环绕东北部汇入秋浦河。升金湖、马料湖、洪湖、西湖等犹如串串明珠,滋润着这片丰饶的土地;姥山(舞山)与秀山联翩而立,恰似鸾凤起舞,丰姿绰约。诗仙李白荡舟秋浦,留下千古名篇《秋浦歌》;战神岳飞饮军马料,训练雁汊水军无敌天下。九房朱商周文化遗址,见证了悠久的远古历史;罗隐、杜牧、文天祥行吟留踪,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抗日战争中的红色三万圩,军民一心勇抗强寇;渡江战役牛头山船队奋勇支前,同奏天翻地覆慨而慷。
馆藏丰富历时两年建成
牛头山会客厅历时约两年建成,展陈面积约1500平方米。展陈内容主要由镇史镇情展、红色记忆展、乡村振兴展、农民电商服务中心四大板块组成,分为“序厅”“舞鸾之地、滨江明珠”“凤鸾之采、史润秋浦”“火鸾之鸣、岁月峥嵘”“飞鸾之舞、西部新城”“尾厅:《牛头山赋》”六个展厅,通过图文展示、实物展现、多媒体介绍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展示牛头山镇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和发展改革等方面内容,是一个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变迁为一体的综合性展馆。
诗人林兵观展之后激情难抑,吟唱一首《鹧鸪天、观展厅感吟》继往开来会客厅,恢宏大气且鲜明。古今中外全含盖,声影图文脉络清。吟宝地,颂群英。辉煌史绩令人惊。承前启后初心记,再展雄风鸾凤鸣。
一幅铜浮雕壁画展示历史与现实
进入序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一头昂扬奋蹄的铜牛雕塑,它象征着牛头山镇人正以新时期的“三牛精神”为指引——争当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孺子牛,争当创新发展、攻坚克难的拓荒牛,争当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老黄牛,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
紧接着序厅前言的,是一幅铜浮雕壁画,以浮雕剪影形式展示牛头山镇的历史与现实,画面选取“九房朱遗址”、“诗仙李白与秋浦河”、“战神岳飞与马料河”、“神奇姥山”、“商旅要隘黄湓闸”、“渡江战役牛头山船队”、“前江工业园”等牛头山代表性靓点元素,按照历史时序、时空交错予以全景式展示。真可以说得上是地灵人杰、风采灼然。我们给这幅壁画起名为“神奇牛头山”。
舞鸾之地、滨江明珠
牛头山镇在2007年2月由木闸乡和牛头山镇合并组建新的牛头山镇,但在古时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舞鸾。据《贵池县志》记载,原木闸乡在清代属舞鸾下乡,原牛头山镇属舞鸾上乡,现今合并后仍属舞鸾之地。
为什么叫:“舞鸾”?《说文解字》中对鸾的解释为:“鸾,赤神灵之精也,赤色,五采(通彩),鸡形,鸣中五音,颂声作则至。”“青凤为鸾”,古人认为鸾即是青色的凤凰。至今牛头山镇姥山社区和牛头山村还有凤凰湖和凤凰桥的地名。清雍正十年池州府儒学士陈以刚撰写过《重修凤凰桥碑记》中写道:“池州府出西门九十里,有凤凰湖,旧有桥,以地而名曰凤凰桥,绵亘一里许,西至黄湓镇……不知创于何时,岸侧遗残碣剥落依稀有大宋字,则知桥建于宋,乞今有六七百年。”
而“舞鸾”中的舞字,离不开今天的镇政府对面的姥山。据康熙年间编撰的《江南通志》卷八载:“秀山,在舞上一保,峰峦秀丽,故名。”“舞山,在舞上三保,距黄湓江五里,层峦叠嶂,为一方巨观。”据志载,或曰,姥山,势如颠鸾,故又名舞山。所谓“舞上”,即是清代对“舞鸾上乡”的简称,正是今牛头山镇所在地。和秀山并肩的是舞山,即舞鸾山的简称。此后历代府志、县志都有记载。它地处滨江之南,是进入皖江的交通要隘,自古即是安营扎寨的驻点。(备注:有《姥山砦记》载入志书。)
今天的牛头山镇,是以建镇时驻地牛头山而得名。而“牛头山”之名,最早出自嘉靖《池州府志》。其志记载:“牛头山,在城西南九十里,濒江,以形肖名。”
凤鸾之采、史润秋浦
牛头山镇人文蔚盛,物产丰盈。唐代大诗人李白数次泛舟秋浦,带来不朽的诗文;宋朝抗金名将岳飞曾到此处驻兵牧马,留下了“马料湖”的美名。如今的马料湖风光秀丽,水美鱼肥,吸引了众多垂钓者纷至沓来。古时的黄湓河是徽商水上主要通道,黄湓闸是升金湖流向长江的唯一出口处,“金黄湓,银大通”美誉流传至今。
九房朱商周文化遗址位于牛头山镇前江村(原木闸乡长岭村)。1985年发现,为一台地类型,高出四周6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东南面为三级阶梯状,西北面为陡坡,顶部辟为旱地。采集的文物标本有铜斧、磨制石铲等;陶片多为黑陶,以印纹陶为主;纹饰有网纹、方格纹、细绳纹等,器足均为实心。1987年3月间,在遗址南部发现一件红砂岩石质铸范,范面有钁、针、鱼钩铸槽。一范同铸三件器物在国内出土文物中尚属少见,此遗址的发现,对研究江南地区商周时期文化和冶铸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考古价值。1988年11月,被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
高足瓷碗,是元代龙泉窑产品,通高9.8厘米,口径11.8厘米,底径4.3厘米。碗口外撇、深腹,腹下承高足,足呈圆柱形。通体施青色釉,釉色匀厚,底足露胎,胎质厚重。1984年11月在原铜山乡(今牛头山镇)征集。(暂缺照片)
民俗文化有:目连张家嘴、观山达花棍、万子龙舟赛、姥山祠堂祭,都是当地久负盛名的民俗活动。
“文川武乡” 文化底蕴深厚
江南古镇,商周留遗。牛头之象,舞鸾之姿。物阜民丰,枕九华之名胜;钟灵毓秀,咏秋浦之清奇。南望黄山之秀美,北览桐城之雄辞。更有济济名士,焕焕文章。太白泛舟,遗丽句于山水;武穆秣马,慑胡虏于草场。更兼儒释并融,雅俗通汇;山歌传唱,曲艺绵长。
“文川”指的是:由于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山水景色,尤其是闻名遐迩的秋浦河,吸引来以诗仙李白为代表的历朝历代文人雅士,川流不息来到这里,饮酒赋诗,流连忘返,留下不少名篇佳作。仅李白就至少三次游历秋浦河(还有说他“五游秋浦、三上九华”),留下50多首诗歌,最著名的是《秋浦歌》十七首。
李白游秋浦、上九华,给池州引发的效应是无可估量的。一批批历代文坛泰斗、骚人墨客、朝廷名臣、政界精英、民族英雄、儒雅隐士,纷至沓来。在池州寻幽访胜,留下了大量诗文、遗迹。是一笔无法估量的文化财富。这些名人学者的诗词游记,将秋浦河与池州焊接成一条长过千年,闪耀着古朴厚重、灿烂辉煌的美丽彩虹,使池州名扬四海,赢得了“千载诗人地”的美称。而牛头山,正处在这条流淌着千载诗韵的秋浦河要津,是十分值得骄傲和自豪的。
岳飞曾长期“驻节”、“屯兵”于池州,在池州留下了两首著名诗篇《池州翠微亭》:“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题池州翠光寺》:“爱此倚栏干,谁同寓目閒。轻阴弄晴日,秀色隐空山。岛树萧疏外,征帆杳霭间。予虽江上老,心羡白云还。”
池州的许多地名与岳飞的名字紧紧相联,并寓于美好的传说。今天牛头山镇与岳飞相关地名:“宝赛”村,相传岳飞在此“赛宝”而得名;“马料湖”,为岳家军军马草料的生产基地。也有人称“马尿湖”,相传岳飞在此牧马,因马众多,马尿成湖,吓得金兵不敢犯池州。岳飞还在这里建立了岳家军的水师——雁汊控江水师,有力阻止了金兵顺江南侵。牛头山因岳家军的驻扎而称为“武乡”。
牛人事迹 光照千秋
进入近代,牛头山地区出了一位享誉省内外的诗词楹联大家纪伯侣,在民国省会安庆以及沿江沿淮很多城市题写许多著名楹联,至今仍然留存。
民国初年,还有一位贵池清末秀才钱翰臣,字墨卿,率先倡导在牛头山湖滩地带,集资圈圩防洪,招佃耕种田地。民国3年至民国9年(1914——1920年),在他率领下筑成万生、万成、万宝三圩,合称“三万圩”,圩田面积3.15万亩,变荒地为熟田。民国13年(1924年)又筑成万兴圩,面积有5万余亩,为当时全县第一大圩,钱翰臣因此名振一时。
抗战时期,又有一位时任中共晏塘区委书记、游击队长、周暮樵同志在这一带开展抗日斗争,他在九房朱村(今牛头山镇前江村)召开秘密会议时,遭遇殷汇、方村日军,当夜突袭,被村民朱老奶奶藏在稻草堆里,才得以安然无恙,让地人把朱老奶奶比作沙家浜里阿庆嫂。
记者痴迷于皖江文化与沿江抗战史的研究,参与池州及贵池地方志史的编辑,馆藏如此丰富的镇史馆横空出世,记者十分震撼。这次记者看到文史馆上一块展示——游击队长周慕樵的故事引起了记者的特别关注,当年活跃在贵池沿江地区,记者的岳父当年是他的部下,曾在一次战斗中,将身负重伤奄奄一息的周慕樵救活!后周曾担任上海市副市长!
牛头山地区有着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牛头山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中的红色三万圩,军民一心抗强寇;渡江战役牛头山船工奋勇支前,同奏天翻地覆慨而慷。英勇的牛头山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在贵池的现代革命斗争史上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渡江战役 排山倒海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人民解放军立即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军参战部队有第二、第三野战军等部约100万人,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约12万人。国民党军参战部队有汤恩伯集团、白崇禧集团约70万人。4月20日20时,人民解放军中突击集团首先渡江,并迅速突破安庆、芜湖间防线。21日晚,东、西两突击集团分别从镇江、江阴间和贵池、湖口间渡江。人民解放军全线突破国民党军江防阵地。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22年反动统治的崩溃。
1949年1月,国民党第六兵团刘汝明部在贵池至九江一带布防,该兵团的五十五军(军长曹福林)负责贵池江防,由二十九师(师长黄芳俊)防守贵池至牛头山地段。国民党军在贵池地区采用一线兵力配备,防守重点是乌沙夹至大渡口地段,其战役密度为每个师平均占17公里地段。
中国人民解放军方面,西线作战集团的第三兵团(陈锡联、谢富治部)在枞阳镇至安庆段渡江,重点突击地段为贵池江边的牛头山。4月20日,西线作战集团的各部队进入起渡点,三兵团先遣部队十一军的三十一师、三十三师分别开进鸭儿沟、铁板洲(今铁铜乡)。4月21日17时30分,担任安庆至枞阳渡江作战任务的二野三兵团开始对南岸国民党军阵地猛烈炮击。19时55分,前线指挥部一声令下,各起渡点的战船一齐出发,三十一师的突击队九十一团 三十三师的突击队七十九团以一批“土轮船”为前锋,其余大小帆船排成长三华里的一字人形,向南岸突进。 解放军战船快要抵达南岸时,国民党守军仓皇开火,先遣突击队的战士前仆后继,先后在乌沙夹、前江口登陆,并迅速向西攻占了牛头山后续部队随即扬帆渡江,国民党在贵池的防线全面崩溃,五十五军经青阳向太平逃窜 九十六军经殷汇沿秋浦河逃向祁门。解放军追击部队在牌楼的奇壮岭、济公岗追上九十六军断后部队,歼灭九十六军一个团。有22名解放军指战员在战斗中牺牲。22日凌晨三点,解放军占领贵池县城。
在战役进行期间,通过地下党组织的牛头山船队,为解放大军顺利渡江和沿秋浦河南下追击敌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鸾凤之乡,红色基因,人杰地灵。忆舞鸾历史,英才辈出,民间传说,志士贤通。太白吟诗,岳飞饮马,各领风骚传美名。姥山庙,古商周遗址,罕见传承!湖光山色风轻。鸾凤舞、沧桑蝶变惊。眺长江南岸,楼房林立,升金湖畔,百鸟争鸣。飞地生财,海螺长久,物阜民殷尽笑声。新时代,致乡村振兴,再迈新程!这是一位诗人填写的《沁园春、牛头山》。文词清丽鲜活,纵论古今,江水滔滔!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牛头山会客厅作为贵池区首家落成的镇史馆,将充分发挥其教化作用,向广大群众乃至全社会宣传展示“贵池门户重镇”的丰硕成果,让更多的人了解牛头山的发展和变化,为推动“西部新城-牛头山”的发展凝聚人心、汇聚力量、集聚动能。
展望未来,一个集文化、休闲、娱乐、商旅、康养为一体的贵池西部发展副中心,指日可待。让我们“踔厉奋发启新程 勇毅前行谱华章”。(文/纪良发)
作者简介:纪良发,皖江文化、抗战史、红学研究专家、学者。安徽省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池州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皖江晚报》驻池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