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最惨的诗人,本是皇族后裔,却过得穷困潦倒

钧儒说古代 2023-09-20 21:50:07

唐朝时期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并涌现出了一大批天才诗人。

其中创作作品不多,英年早逝的李贺,凭借惊人的想象力和充满个人风格的语言艺术从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诗鬼”的美名。

▲唐代诗人形象

然而在李贺过人的才华背后,却隐藏着一个空有一腔热血却无处施展的落魄王孙形象。

或许只有认清这个真实的李贺,我们才能理解李贺诗歌的特别之处。

在李贺的诗歌中有一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那便是——王孙。

这是唐代皇家宗室自称时所用的词语,再加上李贺经常在自述中强调自己是陇西和成纪人士,这都证明了李贺乃是唐朝王室之后。

▲李贺画像

对于李贺先祖的身份,在史籍中记载不详,如今学者普遍认为其乃唐高祖李渊的叔父大郑王李亮之后,而李贺出生的时候已是中唐时期,其和皇族的血缘关系已经很淡了。

因此李贺的这种王孙身份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好处,即使是家乡的小吏也敢对李贺呼来喝去,这让他感到非常愤懑。

除了社会地位低下之外,成年后李贺的家境也颇为贫寒,其平日里甚至只能靠蔬菜果腹——“白日长饥小甲蔬”。

▲野菜

在送别朋友的时候,他也没有办法为其置办酒菜,由此可见其困窘的地步。

按理说此时的李贺应该放下自己的皇族身份,接受生活的现状,但他却并不愿意如此,而是一直保持着重新跻身上流社会的梦想。

可后来考场失意加上身体问题,让李贺的梦想终究化成了泡影,这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打击。

▲唐代皇宫复原图

此时,李贺便开始将创作的部分重心放到宫体诗之上。

虽然以他的身份没有可能进入皇宫内院,但其在长安城中有不少好友,李贺可以根据他们的描述来想象宫廷的繁华。

在李贺的宫体诗中他都是以全知者的视角来创作的,这说明李贺是将自己带入了贵族身份的,这也证明其终究没能放弃对王孙身份的执念。

在李贺纠结于自己王孙身份的时候,其长相也给他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古代贵族形象

史书记载李贺身形消瘦,有两条浓眉,鼻子也较大,形象不甚讨喜,李贺在自己的诗中也曾自嘲过自己的长相。

这种对自己外貌的不自信,让李贺难以将自己的形象带入到幻想的贵族生活之中。

因此在李贺诗歌中宋玉、何晏等美男子的意象层出不穷,这些人都成为了李贺想象中的自己。

这种幻想和现实之中的落差,对李贺造成了极大的打击,这也是其英年早逝的原因之一。

▲宋玉剧照

在李商隐的《李长吉小传》中还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即李贺在去世前仿佛看到有神官邀请自己到天宫中为天帝作文。

这显然是李贺去世前的幻想,这也说明了李贺到死也没有放弃对对贵族生活的追求,而这也成为了他一生的桎梏。

李贺一般被认为是韩愈的学生,韩愈作为古文运动的发起者,十分推崇在文章和诗歌中抒发自己的政治观点。

但李贺的作品中很少见到这类表达,因此有学者认为李贺对于进入仕途并没有兴趣。

▲古代科举考场

然而事实上李贺对于入仕非常看重,其诗作中也经常见到愿意为国家效力的内容。

比如著名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以及“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等等。

李贺为了为国效力,在年轻的时候也立志于功名,在十几岁时便参加了科举考试。

以当时李贺的才学而言,其脱颖而出的难度并不大,但当时的考官却以李贺的父亲李晋肃名字中的“晋”字和“进士”的音相同,这犯了“嫌名”一条,不允许其参加考试。

▲李贺的恩师韩愈

李贺知道后感到十分震惊,其恩师韩愈更是亲自撰文为其辩解。

但无奈李贺人微言轻,他的遭遇并没有引发更多人的同情,最终他只能放弃科举,只得做个奉礼郎的小官。

这个官职的具体工作内容如今已经不可考了,但李贺在上任后不久就写下了《始为奉礼郎忆昌谷山居》一诗。

他思乡的情感说明这个官职并不能让李贺满意,他很快也辞官离开了长安。

有人说李贺自此便对官场失去了信心,也放弃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但从李贺的诗歌作品中,我们却能看到他无时无刻不期望自己得到重用,这样的情感在他的二十三首《马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飞驰的骏马

在这组诗歌的第一首中,李贺便将自己比喻为一匹无人赏识的千里马,并表达了自己对明主的盼望: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在后续的诗歌里李贺也给出了自己心中的明主,即周天子,齐桓公,唐太宗等人。

▲唐太宗

这些人除了创立了不朽功绩之外,也都是善于发现人才的伯乐,这也说明了李贺对自己进入仕途依然抱有一定的期待。

当然在歌颂昔日明主的同时,李贺也不免对当时唐朝的政坛进行讽刺。

他先是抨击了朝堂上奸臣当道,和对无能之人身居高位的不满,“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便是对这些胸无大志之人的直接攻击。

▲相马的伯乐

除此之外,李贺对于当时的唐朝皇族高层也颇为不满,他认为是高层没有改革进取的勇气才导致困顿局面的形成。

在《马诗》第十首中,李贺留下的“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便是李贺对不逢明主的慨叹。

与此同时李贺还经常和一干好友聚会讨论政事,这些朋友和李贺相似,大多是官场失意之人。

这让李贺进一步坚定了自己是因为政治环境问题,才难以施展抱负的想法,这令其心中愈发愤懑,最终导致身体健康每况愈下。

李贺在二十多岁时便疾病缠身,这令李贺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很深的忧虑,他担忧自己壮志未酬便撒手人寰,这让他对流逝的时间产生了深深的恐惧。

这种忧愁在李贺的诗歌中也有鲜明的体现,那就是李贺喜欢把一些流动的意象,描述得尖锐凝重,似乎这样就可以锁住时间,让它走得慢一点。

▲《李贺诗集》书影

比如在《李凭箜篌引》中的“空山凝云颓不流”,《勉爱行》中的“荒沟古水光如刀”,以及《十二月乐词》中的“缸花夜笑凝幽明”等名句,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在《秦王饮酒》一诗中,李贺更是写下“酒酣喝月使倒行”,这也体现了其对于时光流逝的恐惧。

一般诗人在遭遇病痛折磨的时候,会对人生的意义产生深深的质疑。

尤其是在体会到面对时间的无力感之后,他们更会生出及时行乐等想法,或是一味伤逝感怀,放弃对时间这一概念的审视与思考。

但李贺与他们不同,李贺虽然对时间流逝抱有恐惧,但他也深刻地认识到时间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公平的。

▲道教神祇

他甚至会担心那些天上的神祇,会不会也受到这种困扰,为此他还做出了“七星贯断姮娥死”,“天若有情天亦老”等猜测。

这些思考让李贺对于时间这个概念愈发敏感,到了生命的后期,李贺的身体出现了白头等早衰迹象。

其对于时间的恐惧愈发强烈,这也给他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心理负担,令他的身体不堪重负。

过早地面对死亡,也让李贺对于身后世界有了很多的遐想,这也是为什么在李贺的诗歌中鬼神出镜频率极高的原因。

▲长平之战古战场

在日常生活中,他对于鬼神也是极为敬畏的,比如在路过长平古战场的时候,李贺就捡到了一枚箭头,上面血红色的锈迹诱发了他对于古战场的联想。

当时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牧在古战场捡到箭头后,想的是如果没有那场东风,说不定曹操已经完成了统一大业。

而李贺想的则是那些在长平之战中战死的人们,他们的鬼魂无人祭奠,想必已经饿得面黄肌瘦了。

于是,李贺便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乳制品倾倒入大地,又宰杀了羊来祭奠他们,这种对于鬼魂的慷慨和怜悯,其实也是李贺对自己的安慰。

▲李贺塑像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李贺作为唐朝皇室宗族,其一生中遭遇了无数的坎坷,但他又是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这让他的内心备受折磨。

这些情绪最终凝成了其笔下的无数诗作,也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历史上的华丽篇章。

在李贺年少的时候,韩愈曾经亲自拜访过这位小天才,当时李贺笔下的“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一句,饱含了冲天志气。

但之后的曲折人生却是少年李贺始料未及的,这位诗人的悲剧人生也实在令人惋惜。

参考资料: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从李贺诗歌里的‘愁’字透析李贺的焦虑》,颜健著,2013年4月发表;

《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

0 阅读:0
钧儒说古代

钧儒说古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