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刷《还珠格格》,有个小发现:小时候被忽略的“尔泰”,其实是个挺立体、挺暖的角色。尤其再看一遍,竟然觉得陈志朋那会儿的演技真不差,演出了少年将军的英气与温柔。
但真正让我“重新认识”陈志朋的,是最近播出的《无限超越班3》。
这档节目里有一场面试小考,让人印象特别深刻。陈志朋拿到的表演题和《我就是演员3》里张百乔那场翻车片段非常相似——饰演一位精神状态异常的嫌疑人,被警察审讯。
但这回,剧情没变成“社死现场”,反而有点惊艳。
陈志朋邀请了曾志伟做助演,两人提前沟通了推搡动作的细节,为了表演更逼真,陈志朋甚至自己在眼圈上抹黑,让整个人显得憔悴不堪。还没开演,就能看出他是真的拼。
正式开场,曾志伟问他:“你杀了他们吗?”
他低声说出:“童话故事里不能杀仁。童话里的狼做错了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句台词不多,但层次感拉满。一瞬间,我们就明白,这个囚犯活在他自己的童话逻辑里——他不是在杀仁,而是在惩罚“做错事的狼”。
他是真的疯,还是装疯卖傻想逃避法律制裁?这个角色的魅力,就在这模糊地带之间。
接下来,当曾志伟一连串追问:“你杀了几只狼?它们犯了什么错?它们长什么样?”
陈志朋开始出现明显的闪躲、慌乱。他退缩、回避、不敢正眼看照片,肢体和眼神都很到位。不是每句台词都有回应,但观众能清楚看出他“接住了戏”。
更厉害的是,他的情绪有升级。他从开始的“童话叙述者”,慢慢变成一个陷入癫狂的失控者,最后甚至歇斯底里地大笑——不是无意义的疯,而是内心崩塌后的挣扎。
刘涛在点评时说,陈志朋的肢体语言和眼神非常好。她一语中的——现在很多年轻演员,只知道背台词,不知道什么是“接戏”和“传情”。站在那像个发声机器,再完美的对白也没用。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买账。
比如吴镇宇。他觉得陈志朋的角色虽然演得扎实,但“魅力”不足。他举例说,一个好的反派要有美感、有气质,要像安东尼·霍普金斯那样,“令人恐惧又着迷”。
从高标准来看,吴镇宇的意见没错。但这是一个即兴面试,时间紧张,角色准备时间有限。要在几分钟里做到“疯癫”又“优雅”,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但我愿意给陈志朋高分,不只是因为他演得不差,更因为他“想清楚了自己演的是谁”。
我们在节目里也看到一些其他演员,有人连角色的犯罪动机、心理状态都没搞明白,硬着头皮上场,结果就是“演空气”。
反观陈志朋,他知道自己要演一个什么人——他设计了童话背景、安排了情绪节点、做了视觉铺垫,甚至手铐都不愿意松一点。
所以他能从一开始的平静、躲闪,到最后的疯狂、大笑,完成一次完整的角色弧线。即使逻辑上还有些许跳跃,也不影响整体呈现。
过去几年,大家对陈志朋的印象停留在“粉衣辣眼”“迷之造型”,可在真实的舞台上,他用细节、用敬业、用演技,告诉我们:他不只是那个“尔泰”。
他曾被嘲、被忽视、被标签化,但这一刻,他终于以“演员”的身份站了出来。
有些演员,值得一次重新开始。而这一次,我们也许可以多给陈志朋一点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