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73岁的她,如今成了大明星
电影《我不是药神》里,有一个情节让人泪目——
一位贫病交加的老人,眼神里满是对生命的渴望,她低声恳求:
“我不想死,我想活着。”短短几秒,观众落泪。
这个老人,由苇青饰演。
她当时70岁,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绽放耀眼光芒。
如今,她73岁,依然活跃在演艺圈,拍戏接到手软,甚至比儿子还要红。
可谁能想到,她是58岁才开始演戏,60岁才真正入行。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入行前的十年,她深陷抑郁和精神分裂,甚至一度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她的逆袭,是如何发生的?
二、13岁入伍,50岁退休,58岁才开始北漂
1948年,苇青出生在河南平顶山,原名柴正荣。
家里条件普通,但父亲是一名老红军,家风严谨。
13岁,她参军入伍,被分配到河南军区文工团,成了一名文艺兵。
17岁,她转业到河南电台,当上了播音员。
她从小喜欢文艺,可现实让她明白,这辈子大概就是在电台里安稳工作,结婚生子,平淡度日了。
她不甘心,但也无奈。
就这样,她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养育了一对双胞胎儿女。
儿子毛孩后来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成为了一名演员,女儿则做了影视编导。
1998年,50岁的苇青退休。
原以为,退休后能享受生活,没想到,迎来的却是无尽的空虚和抑郁。
她无法融入当地的退休生活,和广场舞、麻将都搭不上边。
身边的人也都觉得她“怪”,慢慢地,她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出门。
更年期的到来,让她的情绪彻底失控。
她开始失眠、心慌,严重时甚至出现多重人格,时而狂躁,时而抑郁。
她对自己充满厌恶,甚至开始自残,狠狠扇自己耳光,骂自己是“废物”。
这时候,儿子毛孩做了一个重要决定——暂时放下事业,回家陪母亲治病。
他日夜守在母亲身边,防止她自残,每天带她散步、看医生。
甚至在她崩溃时,自己也扇自己耳光,只为了让母亲清醒过来。
这一陪,就是八年。
三、病情好转后,她踏上北漂之路
八年后,苇青的状态终于稳定下来。她不想继续这样下去了,想找点事做。
她决定去北京探望儿子,顺便看看有没有演戏的机会。
她到了北京,刚好赶上《炊事班的故事3》拍摄。
导演看到她,觉得她很适合一个妈妈的角色,就让她客串了一场戏。
结果,她的表演惊艳全场。
导演惊讶地问:“你确定是第一次演戏?”
这场戏,让她兴奋不已。
她回到河南,正好遇上《任长霞》剧组来选演员,主动去试戏,结果拿下了“寇大娘”这个角色。
导演夸她:“你的戏太好了,不去北京发展,太可惜了!”
这句话,让她彻底下定决心——去北京!
四、58岁北漂,跑龙套养活自己
她没有跟家人商量,收拾行李,买了张火车票,58岁,北漂。
可现实很残酷。她既没有背景,也没有知名度,能接到的,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
但她不在乎。她不挑戏,能演就演,没钱也行,中午能管顿饭就行。
她不会背台词,就手抄几十遍,背到滚瓜烂熟。
她没有科班训练,就偷偷观察其他演员,学他们的表演技巧。
她什么戏都接,越演越好,导演们都开始注意到这个低调又敬业的老太太。
机会越来越多,她渐渐在圈子里站稳了脚跟。
五、60岁成名,73岁成“百亿老太”
2007年,60岁的苇青,在儿子的推荐下,参演了《炊事班的故事3》,开始真正被观众熟知。
接着,她演了《王贵与安娜》《全家福》《继父回家》等多部电视剧,虽然都是配角,但她的演技一次次打动观众。
2017年,她迎来了人生巅峰——参演《战狼2》和《我不是药神》。
在《我不是药神》中,她饰演一个买不起药的贫苦奶奶。
短短几分钟的戏,她用眼神和动作,把一个病痛缠身的老人的绝望与无助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泪目。
这场戏后,导演对她说:“你真的太厉害了。”
观众也记住了她。
她因此被称为“百亿老太”——因为她参演的电影总票房破百亿!
六、她的人生,活成了奇迹
如今,73岁的苇青依然活跃在荧幕上,不断挑战新角色。
她的演艺生涯,比她的儿子还要红火。
很多人问她:“你60岁才入行,不觉得太晚了吗?”
她笑着回答:“只要开始,就不晚。”
她的人生,是一场奇迹。
58岁北漂,60岁成名,70岁成为“百亿老太”。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所有人——
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