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飞泉图(背景作品)360x145
陈安明,又名安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国山水画创作院院士,北京凤凰岭书院中国画创作院院士,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艺韵阁书画院院长,北京正心正举应用科学研究院山水人文艺术中心主任。作品入选第九、十届全国美展等国家级展览,多幅山水画作品被中央直属机关重要机构收藏,作品入编《当代美术全集》第二卷,出版有《陈安明美术作品集》《贵有古意·山水画作品集》《师古图今·中国画名家档案陈安明卷》等个人画集。
1、寒云45x45
陈安明,传统山水画实力派画家。1984年开始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90年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届展获得铜牌奖, 1999年作品入选全国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和全国第十四届新人新作展,2000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05年作品入选第十届美术作品展览,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2、幽轩含气象45x45
陈安明,从2009年至今,先后10余年在中国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凤凰岭书院等机构研修学习师从龙瑞,得到龙瑞、王鲁湘、程大利、姜宝林、张立辰、许钦松、刘曦林、霍春阳、曹建华、张桐瑀、韩国栋等国画家、美术理论家、文化学者的指导,遵循龙瑞先生"正本清源,帖近文脉"的理论,研习宋元、明清山水画经典,师古人、师造化,不断精进。从陈安明的山水画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山水画传统笔墨、开合、气韵等等语境的亲切,也可以看到黄宾虹的“浑厚华滋”艺术审美的高度,也感受到笔墨相融、天人合一的艺术追求的灵性。
3、山雨欲来69x69
近年来,陈安明先后在北京荣宝斋、珍宝艺术馆、山水艺术馆举办个展,他的画是北京琉璃厂的硬通艺术品。在广东、江苏、陕西、新疆等地举办“浑厚华滋”全国巡回展,每一场巡回展览,还邀请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山水画创作院的专家学者,举办陈安明山水画研讨会,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得到了广泛好评。
4、望江南68x68
[每周画题]陈安明山水画(005)应物象形
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中提出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排在第三法的是“应物象形”。 《易传》提出“观物取象”和“立象以尽意”。“观物取象” 是“意象”之来源。《系辞》曰:“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系辞》曰:“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八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立象以尽意”进一步把“象”与“意”相联系,指出“象”对于表达“意”所独具的特殊功能。《周易》以“观象制器”说中国文化之起源;汉字以“象形”为基础推衍造字规律;中医提倡“藏象”之学;天文历法讲求“观象授时”; 传统山水画以内观丘壑山体形象,通过“意象” 的笔墨法度,从“应物象形” 中的线条、皴法、笔墨形态的外观发展演变,到通过传统经典传承的格物转化,伴随着中国文化发展的终始,笔墨千古不易。
5、春烟夕照69x69
黄宾虹的应物象形之丘壑内营观
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成功与否,关键的一法在于应物象形之丘壑内营、笔墨营造、内观其质。近代黄宾虹在近一个世纪的艺术追求中,经过深入古人经典的研究,长期的艰辛实践和磨炼,形成了基于历代画论支撑的浑厚华滋、沉雄博大的艺术风格,登上了应物象形笔墨与丘壑兼胜、人格与画风融合的境地,成为自宋元以来山水画史上的又一巅峰。他的山水画是以心接物,借物写心,不为自然景物所圃;博览前人经典,吸收自然之道并铸之一炉的结晶;又以深厚的书法功力、借笔墨提取自然之象,抒发胸意情怀。应物象形之丘壑内营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由有“形”即:文化现象(象)到“无形” 即:文化属性(相)最后又回到文化本质的(本)即:笔墨,达到天人合一。
6、溪云初起70x59
黄宾虹的应物象形之笔墨外化观
黄宾虹博取古人山水画精华,通过传统经典的格物来修正即“外察象”,再跨越到山水丘壑内营的本质即“内观质”,将应物象形的要诀外化、转化为笔墨,成为他特有的艺术人文的生命之“魂”为载体。黄宾虹在《画学臆谈》中说:“中锋之说,不必纯取把笔端正,要使笔尖锋芒八面生出,有藏有露,藏者为中,露者为侧,皆是用笔,则落笔圆浑自然,不为板滞。”主张用笔不可有弱笔,就是有力度。他一再强调笔力的重要性:“气关笔力,韵由墨生;笔有力而后能用墨,墨可有韵,有气韵而后生动;有笔力然后可观水墨之干湿浓淡,以笔法之强,能使墨法变化从心;青绿用笔亦贵乎有力。诸如一点之中有锋、有腰、有根,一点墨中有干湿互用之笔;有分明而融洽,含刚劲而婀娜;从火车远观似缓近观急速悟用笔:‘静’字诀;用笔似刀的‘辣’字诀;悟自行车泥淖的转笔法;不工者,工之极;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黄宾虹不直接讲象形,而是以笔墨(亦即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艺术形式美),体现生动、丰富的形象中“应物象形”,在具体行动中用艺术的眼光去外化分析自然,以艺术的手段去表达自然,对于当代山水画艺术创作具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7、远芳清翠79x60
创造山水人文故事和艺术精神
陈安明的山水画艺术,扎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学院素描和色彩写生的基本功,九十年代美术作品就在全国展览中获奖,2000年就加入中国美协会员。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敢于放低身段,以务实的为学次第,深入传统中国山水画的经典,同时能师古而不泥古,批判性地吸收能量;晋京研修,尊贤求艺,追随龙瑞先生弘扬其“正本清源,贴进文脉”的理论思考。经过十多年对山水画传统理论研读和艺术实践,积极实践将书法线条运笔和绘画的线条进行转化,提、按、扭、转全部注入在山水物象的表达中,“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力求笔墨紧紧围绕物象的形态结构,通过传统山水画的程式语言进行创作,在细节的刻画上有中国画的经典语言,在构图经营的布局上有集大成的传统信息量,在形式语言上有传统积累的文化符号的元素组合。画面更显厚重,体积感更强;更深化强化对物象的深层次感受,应物取象的表达事物的本质和艺术家对山水人文客观的感受,创造山水人文故事和艺术精神。
8、扁舟79x36
“外察象,内观质”
“应物象形”是画家用艺术的眼光去分析自然,以艺术的手段去表达山水丘壑,象形从“应物” 中来。唐代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又说明了艺术化了的象形的核心在于存其骨气,对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来说,就是笔墨功夫。即“应物象形” 要尊从于笔墨转化的过程。 宋代苏轼 “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 将“言志缘情”的思想性作了进一步发展。今天,我们通过“应物象形” 的解析,唤醒人们在欣赏作品外在的自然形象美的同时,“外察象,内观质”,能经过学识修养和艺术抽象的“以书入画” 的意象蒙养,能高维度的进入传统山水画抽象笔墨内美的境界!(文/志实)
9、关山千里80x45
【作品欣赏】
10、树木有春意80x45
11、楚客行136x60
12、帆翅来客138x70
13、隔岸峰峦遇雨新139x6
14、江行扁舟145x76
15、云中江树179x96
16、褂席移轻舟248x124
17、秋风片帆138x70
18、桃花溪115x35
19、清晖满江城144x76
20、飘飘江风248x124
21、泉清影见138x60
22、雾有疏有叶137x59
23、烟树还相似137x69
24、万里客舟还178x96
25、渔曲飘秋137x70
26、云雾初开80x45
27、野望45x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