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中苏关系达到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特别是珍宝岛事件后,两国关系急剧恶化,边境摩擦不断升级。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中国高层开始做出相应部署。然而,10月,在杭州的林彪未经上级批准,擅自口授命令,试图应对潜在的危机,最终引发了不小的国际反应,也让他自己在事后写下了四个字自我警戒。
中苏关系的裂痕早在1958年便开始出现。苏联一向以社会主义“老大哥”自居,企图在各个方面干涉和控制中国。然而,毛泽东领导下的新中国虽然在经济建设上有赖于苏联的援助,但在政治上坚持独立自主,反对外来干涉。到了1960年,苏联在没有事先通知的情况下,撤回了派往中国的1000多名专家,单方面撕毁了合作协议。这一举动使得中国当时正在努力恢复的经济遭受重创,特别是在三年自然灾害的背景下,无异于雪上加霜。
不仅如此,苏联还要求中国偿还欠款和物资,试图从经济上进一步压制中国。面对这些压力,中国人民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终于在1964年还清了所有欠款。这一事件使中苏之间的裂痕逐渐加深,最终在1969年珍宝岛事件时,双方关系跌入谷底。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界处,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成为了中俄边界的一部分。然而,该岛的归属问题始终存在争议。建国后,苏联在我方交涉下承认珍宝岛是中国领土,并交还。但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苏联再次对珍宝岛虎视眈眈,并多次在中苏边境挑起冲突。
1968年,苏联军队挑起流血冲突,随后频繁出现在珍宝岛周边,引发了中国的强烈反应。中国军队忍无可忍,于1969年3月对苏军展开了猛烈反击。这场战斗虽然规模不大,但中国军队以灵活的战术和顽强的作战精神,成功击退了苏军,并在这场较量中重创对手。尽管苏联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装备优势,在这场战斗中失利,令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十分愤怒,甚至扬言要对中国实施核打击。
此时,中国也做好了应对最坏局面的准备。毛泽东提出了“广积粮,深挖洞”的战略方针,防备苏联可能的核攻击,同时中央高层领导分散到各地办公,以避免遭到集中打击。
当时,林彪作为军方领导,随同毛泽东前往各地分散办公。他在杭州期间,考虑到中苏边境的紧张形势,决定采取一些应对措施。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林彪没有按照正常的程序向上级请示,而是直接口授了四条命令。这些命令包括全军进入紧急备战状态、加强武器生产、确保突然袭击时的应急疏散等内容。
林彪指示秘书张云生将这些命令传达给时任总参谋长黄永胜,并让张云生先交给叶群过目。虽然张云生提出这些命令涉及军队调动,按照规定应该向毛泽东请示,但由于叶群并未提出异议,张云生误以为叶群已经向毛主席请示过,便将命令传达给黄永胜。
黄永胜接到命令后,立即召集军委办事组成员,讨论林彪的指示。然而,黄永胜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副总参谋长阎仲川提出应当如何传达这些指令,黄永胜决定以电话方式下达。阎仲川后来为了便于传达,给这份命令编上了一个号,命名为“林副主席第一号令”,并将其传达至全军。
随着命令的下达,整个中国军队进入了紧急战备状态。这一系列行动迅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让周边国家误以为中苏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纷纷进入紧急状态。
毛泽东直到第二天才得知此事,他对于林彪未经请示、擅自下达如此重大的军事命令感到极为不满。尤其是这类命令竟然以“林副主席”的名义发布,这在国家层面是极为不合适的,过去此类文件通常以国家的名义下达,而非某个人的名义。毛泽东看完文件后,只简短地对周恩来说了两个字:“烧掉!”
周恩来接到指示后,立即找黄永胜询问详情,黄永胜也感到困惑,因为命令的编号并非出自他之手。经过进一步调查,阎仲川承认是自己为了方便而擅自加了编号。尽管他只是按照惯例行事,叶群却对此大发雷霆,认为是阎仲川的自作主张导致了事态扩大。
然而,根本的问题出在林彪身上。如果林彪严格遵守程序,在发布如此重要的命令前向毛主席请示,那么这场风波就不会发生。
林彪在事后意识到自己的过失,感到极为后悔。他无法辩解,只能默默接受批评。为了警戒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林彪提笔写下了四个字:“克己复礼”。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反省,也是一种自我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