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世界》:改编得挺好,下次别改了

文娱先声 2024-06-29 00:20:07

作者 | 卡卡 编辑 | 先声编辑部

每年夏天都是古装剧的战场,今年一众古偶、仙侠中,出现了一部武侠剧——《金庸武侠世界》。这部剧于6月17日在腾讯视频上线,站内成绩尚可,开播首日站内热度破22000,次日破23000,站内武侠剧榜单第一。

在站外《金庸武侠世界》的表现就有点惨了。猫眼数据显示,这部剧累计有效播放1.61亿,实时播放排名第七,实时热度排名第11,基本是日榜单守门员的位置。

这里必须客观说一句,《金庸武侠世界》上线档期不占优势,用K-Pop名词来说就是“撞大物”。《墨雨云间》和《玫瑰的故事》分走了观众大部分注意力,爱奇艺的《狐妖小红娘·月红篇》虽然批评声很大,但毕竟是杨幂和龚俊主演,号召力在那摆着。

好不容易等《墨雨云间》和《玫瑰的故事》完播,又杀出来《颜心记》和《度华年》。天时地利,《金庸武侠故事》开局就失了先机。当然剧集市场上有很多打赢逆风局的翻盘故事,《金庸武侠世界》目前上线半个月却没太多起色,归根结底还是内容本身出了问题。

不吹不黑,就让我们来冷静地看看所谓的“颠覆性改编”,到底成色如何。

不是《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宇宙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创作的14部武侠小说中,属“射雕三部曲”知名度最高,也是被改编次数最多的。《金庸武侠世界》(后文简称《武侠世界)选择了《射雕英雄传》作为改编对象。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它整个的改编思路,应该是拆解、加速和视觉效果。

先说拆解。

《射雕》的故事大家很熟悉,就算没经历过上世纪全民武侠热的时代,也能从社交网站的讨论,以及网络游戏中大体知道故事梗概,至少绝大部分人都知道“郭靖”和“黄蓉”的名字。

基于这样的大众认知,《武侠世界》把《射雕》拆成了五个单元,共六十集。主角郭靖黄蓉的故事是主菜,占30集。剩下的四个单元分别为:以黄药师和欧阳锋为主角的《东邪西毒》、讲一灯大师和洪七公的《南帝北丐》、桃花岛群像故事《九阴真经》以及“五绝”做主咖的《华山论剑》。前三个单元剧均为8集,《华山论剑》短一点,6集。

看惯了按照原著线性叙事的拍摄手法,这种做拆解的改编思路倒是让人眼前一亮,有点漫威宇宙的感觉,重要人物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篇章。而且,无论是原著还是电视剧,“五绝”出场基本已经是大宗师,王重阳甚至一直没有正面出过场,始终活在他人的回忆中,相信大多数读者都会好奇“五绝”年轻时的故事。

《九阴真经》中陈都灵饰演黄药师妻子冯蘅

但这也很考验编剧的功力,因为这部分内容属于原创,而金庸对“五绝”的过去往往一带而过,没有可参考的对象,写不好就会人设崩塌。

“金庸宇宙”严格说来,也不是《武侠世界》的首创。早在1983年TVB版《射雕》播出后,翡翠台的编剧们就紧锣密鼓写了四部衍生剧,分别为《南帝北丐》《东邪西毒》《九阴真经》和《中神通王重阳》。

这巧了不是,连名字都一样。但显然TVB的改编剧并不及原著精彩,当年播过几轮后就没了动静,甚至很多观众都不知道在30年前就已经有人在做金庸剧番外篇了。

再说加速。

这是剧情进展速度最快的一次改编。原著第六回,郭靖撞破陈梅夫妇练功,并且误打误撞杀了陈玄风,江南七怪收郭靖为徒;第七回,穆念慈比武招亲初遇杨康。在83版第10集才讲到这些,94版用了6集,03版用了9集,17版用了7集,这一版的《武侠世界》只用了一集,观众说“郭靖三分钟就长大”,还真不是夸大其词。

有意思的是,虽然剧情进展疯狂加速,该有的名场面它还都有:郭靖黄蓉初遇,黄蓉点菜惊呆郭靖、穆念慈比武招亲遇杨康等等,而且这些名场面都不是一带而过,给的篇幅并不短。

这就造成了许多支线剧情及人物消失了,像华筝、铁木真的戏份要到靖蓉再回草原才能展开,江南七怪和丘处机的收徒赌约也被删掉了。

最后是视觉效果。

这一版选角很有颠覆性,过去的版本中梅超风的形象以狠辣为主,梅师姐的人生悲剧基本是依靠演员来演绎狠辣之下的凄风苦雨。这一版找了笨蛋美人孟子义饰演梅超风,现在这部剧宣传点也以“最美梅超风”为主要话术。

怎么说呢,视觉效果是挺好,孟子义足够美,瞎眼那场戏更是随手一截都是绝美剧照。但,怎么看都不像是孤苦乖戾的梅师姐。

这一版也很强调打戏,《铁血丹心》单元的武指曾对媒体透露,他们设计了几百场打戏,务必让观众感受到“武侠”的魅力。看得出来,炫目的打戏也是这部剧的重要宣传点,短视频平台出现了“打戏合集”这类安利集锦。

不及预期,这锅谁背?

一个很残酷的事实是,《武侠世界》的改编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也绝对算不上烂剧。毕竟,真正的烂剧,往往讨论度都不低,观众会一边追剧一边骂,倒要看看它有什么离谱之处。《武侠世界》则是连骂的人都不多,从开播伊始,市场反应就是淡淡的,

举个例子,相信很多人都刷到过“最美梅超风”的讨论,孟姐的路人缘也很不错,但大家都不会去看,为什么?

如前文所说,观众对金庸剧实在是太熟悉了。像“最美梅超风”也好“精彩打戏”也罢,这类纯视觉的东西完全不需要观众再去看剧,看看剧照或者cut就行了。

从整个改编的大思路上不难发现,剧方锚定的主要受众是Z世代,尤其是叙事节奏怎么看怎么有一种“向短剧看齐”的意思,而且很多剧情都适合在短视频平台做成切片传播。

长剧集短剧化,倒是一种市场趋势,《墨雨云间》也属于用短剧思路做长剧叙事的典型。但不同的是,《墨雨云间》的故事相对简单,就是薛芳菲复仇记,而《射雕》的原著波澜壮阔,核心不止是靖蓉爱情,还有对民族认同感、跨民族友谊的讨论等等。这些东西一旦被忽略,只突出爱情这一小块,那么“武侠”的“侠”字又当作何解?

更关键的是,触网而生的Z世代们并没有经历过武侠小说鼎盛时期,那个身不由己的江湖离他们太远了,或者说缺乏“与我有关”的代入感。

也许有人会说,同样是上世纪活跃的作家,为什么亦舒IP就能够被Z世代所认同?因为亦舒的故事是建立在现代社会的,上世纪的香港与现在的北上广深也具备较强的关联性,更何况亦舒剧还有“新中产生活图鉴”作为抓手。

观众看亦舒剧,学穿搭、学职场进阶、学男女之间的情感经。金庸剧,至少从目前的改编思路来看,没法给观众带来这些体验。

当然《武侠世界》的细节也存在不少问题,而正是这些问题,把那些对金庸IP有感情,只要是金庸剧都会来看看的70-95前观众,也“气跑了”。

小时候看武侠小说时,总会想“如果我能在故事里,我一定会让他们怎么怎么样”,而《武侠世界》总有一种“弥补拍摄者自己童年遗憾”的感觉。原著中许多留白处理的地方,都被直接补全了,一点想象空间都没给观众留下。

举个例子,欧阳锋实际上是欧阳克的亲儿子,这一点就是一带而过。他年轻时因为什么和嫂子产生感情并生下一子,金庸压根没说过,留给读者自己想去。而欧阳克也从未问过“叔叔”自己的身世,《武侠世界》却干脆捅破了这层窗户纸,让欧阳克亲口问了出来。

武侠就像中国画一样,有着含而不露的魅力,也正是这种处理,更让人感觉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几个字的分量、把这层纸捅破了,魅力也就没了。

这也是最让人为后面那四个原创单元担心的一点。倪匡当年评价欧阳锋可是“上上人物”,万一被写成为情所困、继而发疯的模样,那可就从“上上”变“俗俗”了。

金庸IP,该歇歇了

金庸剧这些年,呈现一路向下的态势。

评分一路下滑就不多说了,童年滤镜总会导致“新人不如旧”的情况出现。追剧人数也越来越少,以前出现“金庸剧筹备”的备案消息时,观众就会从选角开始一路关注,全方位进行批判,而如今到了《武侠世界》,很多人是直到剧都播了才知道饰演书中人的都是谁。

也不止是改编剧,金庸IP在游戏行业也没过去能打了。今年网易游戏新游《射雕》上线,事先宣传铺天盖地,明显是想复制去年《逆水寒手游》的成功。结果呢,这个家还是得靠“寒王”。

说来有趣,《射雕》手游的滑铁卢与《武侠世界》的遇冷还真有点类似。网易游戏显然希望靠这款游戏吸引点年轻玩家,于是从立绘到前期宣传,都在往二次元、幼态方向靠,结果弄了个四不像出来,热爱MMO的大哥大姐们与二次元玩家们,都不愿意买单。甘蔗没有两头甜,希望所有创作者都牢记这一点。

从时代发展来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IP。“金古梁温”四大宗师,为何金庸排在第一位?因为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其一,他的武侠不止只是那个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而是有很多对现实的隐喻在里面。这一点在《笑傲江湖》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就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而且,金庸武侠小说在大陆风靡的时间,恰好是水大鱼大的改开时代,小虾米变大富豪的故事比比皆是。这也和小说默默无名的小子成长为一代大侠,有着贴合之处。

其二,和其他三位大师都不同,金庸的小说中有很强的戏剧感。

举个例子,《射雕》中黄蓉受伤,与郭靖躲在密室疗伤,靠墙壁上的洞眼窥探外界,欧阳锋、黄老邪、梅超风、江南七怪等人物依次登场。这个设计,就很有舞台剧的感觉。

所以,与其他几位大师相比,金庸的作品天然适合改编,很多场景都不需要戏剧设计可以拿过来直接用。但在当下,为了变而变,去调整原著中本来就已经很完美的设计,反而成了画蛇添足。

基于这两点,金庸IP在当时能够引起人们的强烈情绪共鸣,继而成为最佳捧新人温床,于是IP含金量也不断提升。

可是时代变了,且不说水大鱼大时代一去不返,现在剧集的主流受众get不到武侠剧要表达的东西。他们是成长在网文时代的,习惯的叙事是三生三世四海八荒的爽文逻辑,金庸剧显然不够爽,强如靖蓉夫妇,最后的结局也是战死襄阳。

也许有人会说,去年暑期档也有一部武侠剧跑出来了,改编自藤萍的《莲花楼》。但藤萍,是80后作家,和沧月、小椴他们一样,属于“新武侠”作家,他们的作品大多数有很强的日漫感,跟“金古梁温”那个时代的武侠截然不同。

从改编思路看,《武侠世界》已经在尽量贴合当下观众审美做调整了,但原著本身就是这样,除非大刀阔斧魔改,否则问题没法从根源解决爽感问题。

可魔改了,就不是金庸了。

就像珍馐美味天天吃也会腻一样,IP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希望长于武侠时代的创作者们,放下你们的童年情结,也放过金庸IP吧。

*本文图源网络,如侵权联系删改

0 阅读:76
评论列表

文娱先声

简介:十万个好奇心,专注文娱观察与商业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