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曾御封此仓为“天下第一仓”原来是大荔县的丰图义仓

长安阁 2020-07-22 21:06:13

丰图义仓位于陕西省大荔县城东17公里处朝邑镇南寨子村。1882年(清光绪八年)由东阁大学士闫敬铭倡议修建的民办粮仓,历时四年竣工。慈禧太后曾御封此仓为“天下第一仓”,并在仓顶赐“虎”“龙”二字。丰图义仓与苏州的“丰备义仓”并重一时,驰名全国。

据了解,清光绪三年,关中大旱,饿死者不计其数。为了抵抗自然灾害,以丰补欠,在原朝邑人户部尚书阎敬铭的倡议下,从光绪八年开始动工,光绪十一年竣工,历时四年,花费白银四万余两,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如今的丰图义仓,依然发挥着它作为一个粮仓的基本作用,此外,还兼具着旅游文化,为后人了解农耕文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丰图义仓现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丰图义仓选址在朝邑县城西南寨子的高坡上,这里地势高峻,地表平坦,南眺华山,东望中条山,通风向阳,即是黄河再涨,淹了朝邑县城,水也漫不上来。且处全县中心,各村镇缴运粮食也极为方便。这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黄土,用黄土烧制砖瓦筑窑,省工省时省料。阎敬铭考察后,决定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箍窑建仓。

丰图义仓主体建筑坐北向南,高14.89米,东西宽133米,南北长83米,实占面积11039平方米。砖砌周垣,上砌女儿墙、敌楼,甚是威武雄壮。南垣外洞开二门,各为东仓门、西仓门。两个仓门之间的墙壁上有浮雕式的砖作仿木结构的歇山屋顶装饰,正中高嵌朝邑县令题写楷书“豐圖義倉”石刻大字。字的两侧饰有砖雕花瓶,下有环带纹,葡萄纹,雷纹、云纹图案相配。垣内周列仓58洞,每廒净长9.81—12.63米,宽3.72—4.20米,高2.41—2.85米,体积193.5—253.8立方米。

洞中分层隔板,一仓一门,后墙有气窗,仓房地面离地45厘米由松木板铺成,墙体下有4个排气孔,仓内一年四季保持18℃左右的相对恒温。外环筑廊房,以避风雨,立明柱108根。院内中轴线上,坐南向北的建一小院。小院内列东西厦房三间,上首是一座三间大厅,大厅东西两侧又各附耳房小三间,是仓吏办公的地方。小院东边硬山三架梁三间,西边硬山三架梁是五间,是仓吏居住的地方。

丰图义仓内院落宽敞,便于缴粮车马通行。西仓院的西南角有一侧门,门内有台阶直通仓顶。仓顶砖铺,外高内低,四方筑水道12个,水流通畅,直排檐下,仓廒上周围砖砌女墙卫护,脚下平铺青砖,但略向内倾斜,无疑是为排水通畅。仓顶大片面积亦可用于晒粮。北仓廒顶正中建仓楼一痤,系仿古宫殿式建筑,糊门棱格,斗拱飞翅,彩轴争辉,是为纪念南宋社仓倡导人、紫阳仓祖朱熹所建朱文公祠。

光绪十七年(1891)仓外又筑外城一座,墙高7.7米,宽2米左右,城占地63亩;坐东朝西,西有城门,门洞宽达4米、高约6米,有两扇厚重的宫城门,上嵌“以资捍卫”石刻大字,东开小门;土城外筑护城河(城壕)。可谓城中有城,巍峨雄壮,固若金汤。

远眺丰图义仓,像一座壁垒森严、历经苍桑的军事古城堡。建筑格局为城中城,分内城和外城。外城紧贴黄河西岸高出滩涂的河塬,城北侧断开一条深壕,是关中盆地通向黄河古渡的驿道,形成东、南、北三面高显,西一面连塬的特殊地理位置。

许多建筑学家参观后惊叹不已,认为设计理念仍值得现代建筑工程借鉴。民宅房顶一般采取两边分水法,西安明城墙墙顶采取由外向里斜面排水,这两种排水法的平面流程时间相对较长,特别是西安城墙一边汇水后容易渗入墙体。丰图义仓墙顶平面由青砖铺成,采取分段四周高中间低的地面,巧妙地将雨水汇于中间部位再下“U”型落水槽向院内排去,避免雨水四散造成积水、渗水或渗蚀墙体。丰图义仓百年苍桑,至今仍能用,墙体院基少有裂缝破损,与其科学的建筑设计和完备的排水系统有直接关系,粮食不易霉变生虫,保障了粮食的安全。

仓体不修大房而箍窑洞,除了省工省时省料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窑洞冬暖夏凉,恒温恒湿,有利粮食储存,且封密严,便民防鼠防腐。用今天的话讲,窑仓使用的建筑材料无论是烧制的砖瓦,还是它的粘含剂,都是环保、绿色、无污染的原生态黄土,窑仓超前实现了零消耗、零排放、零支出。符合现代生活要求,更为环保和低碳。进仓门后,窑体向南,体现了南为尊,阳为上的《易经》吉封相。

丰图义仓建成后十多年,就遇上光绪二十六年(1900)的关中大灾荒,丰图义仓开赈放粮,救民于水火。《丰图义仓志》记载:“回忆辛丑赈济,全活无算,无不归功斯仓。”丰图义仓在储粮备荒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阎敬铭被人们尊称为“救时宰相”。阎敬铭去世后,为纪念阎敬铭修仓有功,当地百姓在丰图义仓西邻修建了“阎公祠”,以示怀念。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西逃陕西,路过华阴时,百感交织,竟挥毫泼墨,为阎敬铭题写“龙”、“虎”二字,以示褒奖,“龙”、“虎”二字刻碑竖于祠内。“文革”期间,阎公祠惨遭毁损,1976至1977年大荔县文化和粮食部门对仓顶、仓楼进行了修葺。并将慈禧太后为阎文介公祠题写的“龙”、“虎”石刻二字移至丰图义仓朱文公祠两侧。

慈禧太后为阎敬铭题写的“龙”、“虎”二字碑刻

岁月流转,苍桑巨变。丰图义仓自1885年竣工至今,历经一百多年风风雨雨和战火洗礼的考验,仍然保存完好,雄风长存。并一直储藏着粮食,有意义的发挥了和正在发挥着为民储粮,安定一方的保障作用。足见该仓不论是在清朝晚期,还是民国时期,都在储存粮食和解决粮食危机,救助灾民于水火方面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解放后,丰图义仓一直由朝邑粮站使用,尽其职能,为国储粮,为民分忧。为缓解大荔当地的存粮难和保证部队及居民的粮食供应,促进区域粮食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1997年6,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白美清,在考察丰图义仓后题词“天下第一仓”,并指出:“丰图义仓是我国古代粮仓至现在唯一还在使用的粮仓,它无论是在储粮功能还是在旅游、军事、古代粮仓建筑艺术等方面的研究价值,都是最具代表性的”。

“一登厫顶,俯瞰河岳不禁诗在画中,实吾邑洋洋一大观也。”丰图义仓,东接黄河滩万顷良田。西连八百里秦川。

北与岱祠岑楼(宋)、金龙高塔(唐)遥相呼应。南临五岳之一华山,四周风景美丽如画。

2012年10月30日上午,大荔县丰图义仓景区广场开工奠基仪式,在朝邑镇南寨子村丰图一仓西侧举行。该项目规划占地约63亩,广场建成后东西长174米,南北宽242米,建设面积42108平方米,总投资1900多万元。目前,该广场初具规模,地面全用大理石铺设,绿树成荫,华、草、树木相间,广场中央还树起了阎敬铭的石像,参观者络绎不绝。丰图义仓已成为集储存粮食、军事政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绝佳境地。

关中平原东部黄河西岸边的朝坂老崖上,有一座历经百年风雨苍桑,至今仍保存完好并发挥储粮作用的粮仓----丰图义仓,是我国粮仓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揭密丰图义仓百年苍桑,让我们解读馆藏民国二十年(1931)由主任仓绅严志敬等主持、邑人张明善撰写的《朝邑丰图义仓记》。

图文编辑:杜春玉

摄影:嘟嘟视觉

0 阅读:4

长安阁

简介:推广大美陕西,人文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