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网·甲秀新闻讯从草木葱茏的森林公园,到家门口的城市公园;从开窗见绿的生态城市,到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放眼贵阳贵安,抬头可见“天空蓝”,远眺尽是“生态绿”。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质量,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花溪黄金大道美如画。
今年1至9月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贵阳位列第三;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5平方米……这是一份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答卷,更是一份写在人民心中的答卷。这份答卷的背后,是贵阳贵安始终坚持把数智赋能作为“强生态”的重要抓手,不断促进数字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的不懈努力。
促进生态环境监管精准化
生态环境科技是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和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生态环境保护全过程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推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利器。
近年来,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强化移动源管理,大力推进智慧监管执法系统建设,通过持续完善涵盖多要素的智慧感知端、具备精准协同能力的指挥端以及能高效运转的处理端,逐步构建起可视、可溯且可靠的智慧监管模式,显著提升全市生态环境精准执法监管效能。
在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的污染源监控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着不断驶过的汽车。得益于贵阳黑烟车及遥感监控系统的投用,每一辆车都能被精准识别、记录。
“过去识别黑烟车主要靠人工,需借助色板比对烟度值,这种方式不仅容易产生误差,而且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此,我们积极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助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科长吴庭文说。
2020年,贵阳市黑烟车及遥感监控系统投用。该系统由现场抓拍卡口、分析仪、后台数据平台构成,具备全天候无人监控、自动筛选、保存、传输以及播放黑烟车视频片段等功能,能迅速且精准地识别、抓拍排放黑烟等明显可见污染物的车辆。
“借助遥感进行识别抓拍并自动判定烟度,基本上1秒钟之内就能抓拍1辆车。”吴庭文介绍,系统将汽车尾气划分为五个等级,将尾气达到三级及以上的车判定为黑烟车,随后由人工审核,排除光线等因素的影响进行再确认。被判定为黑烟车的车主,在接到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的电话告知后,车辆应在15日内完成整治,并前往最近一次年审的检验机构进行免费复检,复检合格才能上路行驶。
截至目前,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已对4.8万条黑烟车数据进行审核,确认黑烟车3352辆,并在电话告知车主后进行公示。其中,1157辆黑烟车信息移交贵阳市公安交管局,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依靠大数据,贵阳探索出监管黑烟车的科学路径,达成了生态环境监管精准化的目标。
助力生态环境综合决策科学化
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中,空气质量监测预报至关重要,关乎城市的宜居程度。然而,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长久以来面临着数据多变、影响因素繁杂等难题。
在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处办公室的大屏幕上,一张电子地图引人注目——这张地图是贵阳市生态环境监测的“智慧大脑”,集成了全市180个空气质量微型监测站点的数据。
在贵阳市头桥小学,一个方形金属盒被设立在楼顶,这正是贵阳市生态环境局的空气质量微型监测站之一,它除了监测PM10、PM2.5等5种主要污染物浓度,还可以监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指标。
“监测数据通过网络同步上传,只要在电脑上登录贵阳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平台就可以看到相应内容。”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处高级工程师焦树友介绍,在该数据平台有一张贵阳市电子地图,地图上分布着不同颜色的圆点,每个圆点代表一个空气质量微型监测站,目前,微型监测站已覆盖全市143个乡(镇、街道)及工业园区。“哪个站点的数据有异常,一眼就可以看到。”焦树友说。
贵阳市空气质量数据是通过26个国控、省控、市控空气环境监测站测出来的。那么,新建的空气质量微型监测站有何不同?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处负责人何能勇介绍,虽说目前贵阳市未依靠微型监测站数据对空气质量进行判断,但微型监测站设置在重点企业、园区、街道等附近,能实现加密监测,监测数据汇总在平台上,还能动态掌握污染的产生、扩散与迁移情况,实现对污染过程的精准细化分析,辅助污染排查,让污染源无处遁形,为空气质量保障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如今,贵阳180个大气微型监测站点与国、省、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共同构成了一张大气监测网,监测数据实时更新,提升了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为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高效、科学的数据支撑。
推动生态环境资源服务便民化
生态环境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如今的贵阳贵安,鲜花扮靓街巷,绿树环绕干道,碧水润泽城乡。市民漫步其间,移步换景,尽享生态文明带来的舒适生活。
“现在小区绿化越来越好,我经常下楼跳舞、健身。”观山湖区远大美域小区居民石桂英说,小区有一块电子大屏,实时显示当天各种空气质量参数。这样的电子大屏正是观山湖区“微生态小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居民关心的环境要素数据化,例如,空气、水、噪音、辐射等与生活关联度较高的指标,实现24小时实时采集、传输,反映小区生态环境质量。
观山湖区于2021年初在远大美域和金华园两个小区率先开展“微生态小区”建设试点工作,每个小区分别设置两个污水排放监测装置和3个空气质量监测微站,方便居民实时了解小区生态环境情况。
市生态环境局观山湖分局工作人员雷钦义介绍,目前,观山湖区已建成远大美域、金华园、中铁云著、观山湖一号、观山小区、阅山湖等9个“微生态小区”。
用数字化守护绿水青山,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有助于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微生态小区”是贵阳贵安聚焦群众需求,推动生态环境资源服务便民化的一部分。
近年来,贵阳市生态环境局结合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和“放管服”的要求,围绕“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理念,规范从“接件”到“批复”的行政审批内部流程,实现部、省、市三级联网审批互联互通,压缩审批时限。
目前,环境评估报告书、报告表办理时限分别由60和30个工作日缩短至15和7个工作日,并与移动执法模块衔接,促进生态环境业务协同,实现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
“下一步,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将全力构建生态环境‘数智’体系,通过数据治理和网络协同,最大限度发挥数据价值,提升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贵阳市环境信息中心技术运维室负责人杨艳说。
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是民生之要、百姓之盼,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如今,以“数智”赋能“生态”的创新实践,形成了强大的生态环境防护网,正护航贵阳贵安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记者 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