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三大战役之一,是我军在兵力和装备完全处于劣势下,与国民党优势兵力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我军60万官兵硬扛国民党80万精锐,最后以我军全面胜利告终。
至此,国民党在华东战场以及中原战场上的兵力,基本被我军消灭干净,55万兵力战损也让国民党元气大伤,南京直接暴露在我军攻击范围内,国民党土崩瓦解只是时间问题了。
这次战役,粟裕出神入化的指挥堪称经典,特别是他无以伦比的作战谋略,以及根据战场态势及时调整的能力,还有捕战机的能力,简直堪称一绝,对于战役的演进和控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淮海战役胜利以后,毛泽东给予了粟裕高度评价,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没错,粟裕的确应该拿下淮海战役的首功。但是,作为总前委五大书记之一的陈毅,在肯定粟裕功绩的同时,重点提了到一个人,他强调说:“粟裕的功劳虽大,但有一人贡献不在粟裕之下。”
那么,陈毅讲的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豫皖苏军区后勤司令部司令毕占云。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被授予了中将军衔。那么,陈毅为何评价他在淮海战役中,功劳可比粟裕呢?一切还得从淮海战役的后勤说起。
陈毅曾经说过一句经典的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他在总结淮海战役的时候还说过:后勤的贡献,不亚于前线作战。由此可见,淮海战役中,后勤工作对于全局胜利的重要性。
实际上,大家都是知道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充足的后勤保障,任何战争都是无法取得胜利的。而淮海战役中,陈毅那句话,更显后勤的重要性了。
毕占云的贡献不下于粟裕,就是因为他主要从事的就是后勤工作,并出色、超额地完成了前委赋予的各项任务。因此,虽然毕占云没有上前线打仗,但他的功劳巨大。
先看淮海战役一组后勤数据:整个战役期间,参与支前的民工大概有540多万,整个战役期间筹措的粮食约9.6亿斤,小推车88万辆,牲畜76万多头,还有大量的武器弹药的数据,就没有详实的数据来源了。
当时,负责淮海战役后勤保障的有四个解放区,分别是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解放区,大家共同承担了战役物资的保障。
毕占云所在豫皖苏军区,隶属于冀鲁豫解放区,看看它们为淮海战役贡献的保障数据:派出支前民工110多万,支援粮食3亿斤,牛马的柴草6亿斤,蔬菜100万斤,牲畜10多万头,各类弹药无数。
从两组数据对比来看,毕占云所率的豫皖苏军区所派出的支前民工,占了整个淮海战役民工的五分之一,支援的粮食更是占总量的近三分之一,就是这简单的数据对比,就说明毕占云已经相当了得了。
那么,总前委和冀鲁豫解放区在战役发起后,给他的任务量是多少呢?只是毕占云所完成的任务量的一半。也就是说,毕占云按照总前委分配的保障物资指标,全部是超两倍完成。不但这样,还支援了不在任务内的蔬菜以及柴草,以及无法计算的弹药量等等。
由此可见,毕占云在整个淮海战役期间,是后勤保障重要的支撑点。因此,当陈毅看过毕占云后勤保障数据后,意味深长地评价,他的贡献不在粟裕之下。
实际上,这个评价也是非常客观的,甚至是完全准确的。毕占云也为了完成后勤工作,付出了巨大牺牲。
他在给刘邓的报告中讲,战役后期,后勤保障越来越难,军区已经征不到粮食了,可是,前线的需求量还是很大。他没办法,就从豫皖苏军区自身来抠粮,他带头减少口粮,然后全部运送到前线。
同时,他不但要完成支援保障任务,还要在筹粮间隙抢修铁路,还要派出担架队运送大量的伤员……
军区官兵评价毕占云,整个战役期间,他从来没吃饱,从来没睡好,更是不停地跑。而这,也是形容毕占云淮海战役贡献最形象的比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