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可以集中反映出19世纪末清朝益阳人街市文化的老照片,拍摄地点可能是二堡,也可能是头堡。
清朝保镖兼轿夫。
拍摄于1904-1906年间的益阳五马坊教堂建筑群,如今的五马坊只剩下当年牧师们居住的牧师楼仍然矗立在资江北岸。
1904年,益阳信义医院(现益阳市中心益阳)施工前的工地。
资阳河上一艘正在行驶的平底帆船,它的动力全靠风力,其帆巨大无比,和船体相形见绌,不成比例。像这种船当时在中国的各大江河流域很常见。清末开始益阳的码头船运商业开始盛行,资江河里来往的大小船只络绎不绝。
资江河里的大船携带木材等货物一般可顺流远航至武汉、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小船基本就在资江流域来回打转,照片中两艘小帆船的船老板,似乎相熟,停船相靠快步迎上去,右边小船两边似乎挂这些山里砍伐的竹子,也积极参与资江上下游经济的发展中。
船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资江两岸的人民,很多就早把这条河当做他们的生命的源泉,船就是他们的家,很多船老板都是拖家带口的生活在船上,所有的家当都在船上,他们在船上出生在船上老去,甚至有点人终生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船,也是旧时中国的船运文化的一个缩影,图为两艘船靠在一起进行家庭聚餐。
摄于1909年,矗立在资江南岸龟头山下的斗魁塔,始建于清代乾隆12年,寓意宝塔镇河妖,以此来祈求神明能镇压住每年夏季到来的资江洪水。
东正街依稀可见“安化” 、“蕊馨斋”、“协和药”、“复兴斋”“顺义旅馆”等安化老字号品牌。
图为1906年后倪尔生传教士修建的信义教会建筑群,其中包括信义医院、桃花仑教堂、信义小学堂、信义大学、育婴堂、瞽目院等。
信义教学建筑群中的——信义大学教学楼(位于现益阳市一中内),1906年由挪威信义会修建,是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占地面积为100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照片中这颗参天的槐树,在六七十年代还有依然还在,只是一中门口那口大水塘在建国后就被填平。
益阳的航运码头数量大且种类多,这是在长江沿岸和洞庭湖周边鲜见得,据不完全统计清末就有50多个,民国初后期多达86个,这得益阳的水道贯穿全境,航运商业文化浓厚,这是张摄于清末的照片,地点是益阳资江北岸某民用码头照片,可以看出码头边停靠着密密麻麻的各种小船,搬运货物之人络绎不绝,远处的江中还有稍大的船在航行,但基本都是本地木帆船为多。
(以上影像资料为挪威礼百丽女士及其家族提供,版权归其所有。)
来源:梵阿聆的私房菜微信公众号,在此致谢!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