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增加人口数量,想出了一个妙计,把全国的光棍都高兴坏了

繁华落尽啊 2025-02-02 11:36:43

【前言】

一个国家要实现繁荣昌盛,靠的是什么呢?是强大的军事力量,还是发达的经济状况?或者是广阔的领土面积以及丰富的各类资源?确实,这些都是一个强大国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然而,有一个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因素,我们却常常将其忽视,那就是人口。

没错,要是人口基数不够充足,那就算宫殿建得再宏伟,也只是一座空荡的城罢了。那在历史上,帝王们是怎样去应对人口方面的危机呢?他们又给子孙后代带来了哪些启示呢?

【一、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权力之路】

在公元626年,大唐皇宫的玄武门那儿,上演了一场政变。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在宫门外遭到杀害,秦王李世民就此顺利地把太子之位攥在了手中。这便是众人皆知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这人呐,那可是野心勃勃。打小就接受了优质教育的他,跟哥哥李建成一道,陪着父亲李渊四处征战,去攻打隋朝剩下的那些势力。他功劳太大,连皇帝都有些忌惮,于是在他心里,早就有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的念头。经过玄武门之变,他迫使父亲李渊把皇位让给他,而后自己坐上了皇帝的位子,这就是唐太宗。

不过呢,李世民登上皇位后,可没想着轻轻松松地去享受那富贵生活。恰恰相反,他得面对好多难办的事儿。这里头最让人头疼的,就是打仗闹得人口大量减少。有史料写着,在贞观元年(627 年)的时候,全国的户口才只有 391 万,总的人口还不到 1300 万呢。

李世民作为一位极具雄才大略的君主,心里很清楚,国家的兴衰存亡和人口数量紧密相关。于是,他便开始施行一系列能够让人口兴旺起来的政策。

【二、开仓放粮,减免赋税:李世民的民生之策】

若想使人口得以迅速增长,那得先把老百姓的温饱问题给解决好。李世民颁令打开粮仓,把粮食发放给灾民,同时在整个国家的范围内降低赋税,激励农业的生产发展。另外,他还花力气整治官吏作风,对贪赃枉法的官吏予以严厉惩处,好让百姓们能够生活安定,愉快劳作。

在李世民的睿智引领下,社会渐渐趋于安稳,百姓的生活也有了好转。老百姓不必再成天提心吊胆,害怕因为没吃没穿而丢了性命,生孩子的意愿也随之大幅增强。

【三、放出宫女,打击阉党:李世民的另类;】

除了以往常规的减免赋税,李世民又琢磨出一个独特的法子,用以处理那时男多女少的状况。他发现,宫廷之中有众多年轻漂亮的宫女,每天都闲着没什么事做,这着实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基于此,他颁布命令,把宫女放出宫廷,使她们能够自主选择伴侣并组建家庭,从而为国家增添更多的人口。

与此同时,李世民坚决制止了宦官干预政事的不良风气。在唐初的时候,宦官的数量不少,他们不但把朝政搅得一团糟,还霸占了许多女性作为配偶。李世民先是将一部分宦官遣散,接着对太监的人数及权力进行严格把控,把后宫交由皇后和嫔妃来管理。

这一政策着实令那时的光棍们兴奋不已。刹那间,长安城四处彩旗飞扬,鼓乐之声响彻云霄,众多宫女都觅得了心仪之人,到处都能见到洞房花烛的欢乐景象。

【四、降低婚龄,奖励再婚:李世民的;】

不光这样,李世民还提倡丧偶的男女重新组建家庭。在咱中国的传统想法里,丧偶的妇女要是再嫁人,常常会被当成不守贞节。可李世民把这老规矩给打破了,让丧偶的人再找另一半不再是啥难堪的事儿。朝廷还会给再婚的家庭发些奖励,好让他们更愿意生孩子。

除了力倡早婚,李世民在生育这事上也挺有一套。他定下规矩,只要是一对夫妻生育三个及以上孩子的,就能受到国家的表扬和奖赏。这着实大大激发了育龄夫妻生孩子的积极性。

【五、吸纳外族,赎回流民:李世民的;】

贞观四年(630 年),唐朝和突厥达成盟约,众多突厥人进入唐朝疆域,变成了唐朝新增的人口。李世民不但不抵触他们,还满心欢喜地接纳,把他们安排到各个地方去垦田守卫边疆,让他们成为了开拓疆土的有生力量。

与此同时,唐军派遣使者,携带着诸多金银财宝,前往各个地方,去赎买那些因战乱而不幸沦为奴隶的汉人,使他们能够摆脱奴隶身份,重新获得自由。据史书所记录,单单在贞观年间,便有几十万的流民被成功赎回。当这些人回到自己的家乡后,给唐朝的农业以及手工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六、桃色陷阱:刘邦的权谋;】

咱们把视线投向四百多年前的西汉开国皇帝刘邦那儿。他也碰到了人口稀少的难题。和李世民那种稳扎稳打的方式不一样,刘邦用的办法更为直白、蛮横。

刘邦下了个规定,要是女子到了十八岁还没嫁人,那她家每年就得交跟五个成年男子一样多的赋税。要是到了二十岁还没结婚,那赋税就得加倍,搞不好还得吃牢饭呢。

刘邦这一手,那可称得上是古代版的“奇招”了。他靠着明晃晃的经济手段,迫使老百姓赶紧把自家女儿嫁出去,好让国家的人口增多。这一办法虽说有了效果,可总让人觉得有些不顾根本,只是临时应付问题,就像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似的。

【七、两位君王的制度选择】

李世民跟刘邦虽说都想凭借政策办法来让人口增多,不过他俩的具体举措却差别很大。李世民看重“民生为本”,先把减轻民众负担、保证百姓生活这事做好,然后才推出鼓励生育的政策。他的这些政策比较温和,百姓也更容易接受。另外,李世民在用人这块挺开明的,还招揽外族人才,这展现出了唐朝的宽广胸怀。

再看刘邦,那可真是毫不掩饰的“霸王”做派,丝毫不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与主观想法。虽说他的“手段”能立马见到效果,可留下的后患也着实不小。百姓畏惧朝廷的威压,想方设法地早早把女儿给嫁出去,这无疑是让“重男轻女”的老旧观念越发严重了。时间一长,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也就变得越发难以改变了。

【结语】

瞧瞧李世民和刘邦的那些事儿,咱就能明白,人口这问题那可是相当重要,不过解决的办法可得好好琢磨琢磨。要是光知道一味地强制施行,光晓得惩罚,那老百姓可就该满肚子怨气了,这也会间接对社会的安稳造成影响。唯有把民意放在心上,给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保障,再用些柔性的法子去引导,这样才能让国家发展和百姓生活都有个好结果。

李世民推行的人口政策收获了显著成果。史料表明,到了贞观末年,也就是 649 年的时候,全国的户数达到了 371 万,总人口更是超过了 5200 万,这一数字是贞观元年的四倍呢。唐朝由此一下子成为了当时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给后来的开元盛世创造了良好条件,打下了牢固根基。

瞧瞧西汉,虽说刘邦施行了高压手段,在某种程度上让人口下降的糟糕态势得到了些遏制,可这并没把问题从根源上处理好,相反,还为社会矛盾埋下了祸根。待到王莽当政的时候,天下变得混乱不堪,人口大量减少,西汉王朝也就这样垮掉了。

历史经验表明,不管是古时的帝王,还是当下的执政者,在规划人口政策时,都得依据本国实际情况,重视民众意愿,要让百姓切实成为国家发展的获利者。唯有秉持以人民为核心的理念,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方面同时发力、同等重视的情况下,方可打造出国家昌盛、民众安乐、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而这,便是李世民和刘邦为我们带来的制度启迪。

0 阅读:0
繁华落尽啊

繁华落尽啊

个人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