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也撑不下去了,从2018年美国悍然对中国发起贸易战之后,我国经受了美国在科技能源经贸军事等多个领域的打压制裁,长达6年的高强度中美对峙,影响了整个国际局势的走向。
美国使出浑身解数,妄图围堵遏制中国的发展,可中国顶住了美国的打压。当时间进入到2023年,美国接连派出多位高官访问中国,想要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而对于美国邀请中国高层访问美国的请求,我国屡屡拒绝。
等到了2023年10月,一则重磅消息传出,应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邀请,我国外交部长王毅将于10月26日至28日访问美国。
王毅外长的这次访美,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难道中美关系即将迎来大结局?
一中美之间的竞争
中美关系的走向,在2012年后突然发生了大逆转,从过去小打小闹的摩擦,直接到了愈演愈烈的对抗。这一切的转变,还要和中国“好心”办的一件“善事”有关。
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很快就从美国传播到全世界,形成了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彼时的中国也深受外部环境恶化的影响。要知道,我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就走上了出口导向型经济的道路,严重依赖出口贸易。
美国欧洲日本相继陷入经济危机,我国的外贸出口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国内经济也受到严重影响。这时我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推出了被称为“四万亿计划”的一揽子经济措施。
在缓解国内危机的同时,我国也向危机的发源地——美国伸出了援助之手,那时中美关系还处在相对友好的时期,中美在经贸上也有着密切的往来。
我国动用大量外汇储备来美国国债,几年时间,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就从2007年的4776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1.3167万亿美元的顶峰。中国由此成为了美债第一大持有国。
中国的“雪中送炭”,帮助美国稳定了国内的经济局势,逐渐走出了金融危机。可这时美国也对我国的经济实力产生了深深的忌惮。美国高层意识到,如果任由中国继续发展下去,那美国的霸权地位必将被中国取而代之。
多年以后,奥巴马在他的回忆录《应许之地》中这样写出自己的焦虑:早在20008年,他便发现美国难以同中国公平竞争。
于是美国便开始了一系列的“不公平”手段,首先就是美国在2012年提出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开始将美国的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实则就是要遏制中国。当时美国使用的方法就是怂恿日本菲律宾等国,故意与中国挑起冲突,阻止中国推行的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
这样做既可以避免与中国的直接对抗和冲突,又能锁住中国在东亚地区的拓展空间,也就是所谓的“再平衡”。
此时中美关系已经逐渐恶化,但中国的经济却仍然飞速增长,美国想要通过利用中国周边国家来牵制中国发展,巩固美国战略地位的意图并没有实现,于是等到特朗普上台后,此时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宣告破产,特朗普政府悍然对中国发起了直接的贸易受制裁。
中美贸易战在2018年就此打响。在此之前,美国的制裁可谓是无往不利,所向披靡,而日本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体验过美国的贸易制裁,结果就是日本的经济一蹶不振,陷入停滞。于是当时不少人都以过去的经验来判断中国同样会在贸易战中落败。
但这些人显然忽略了中国与日本的差别。中国是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完善工业体系,最重要的是独立的主权国家,而日本尽管在当时经济发达,却被美国操纵着经济命脉。美国要求日本签署“广场协议”,不许做威胁美国的事,日本就乖乖听话。
而中国可不一样,中国的实力不弱于美国,那些美国的恐吓吓不到我们。在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后,我国随即采取反制措施,也对产自美国的商品征收关税。
双方你来我往,贸易战打得愈演愈烈。只是在中美互相制裁的过程中,人们惊奇地发现,怎么美国成了个“农业国”?美国制裁的中国商品都是钢铁产品电气机械电子仪器等,而我国相应对美国的反制是农产品居多。
这就是美国的窘迫所在了。2018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为6335.2亿美元,其中我国对美国出口4784.2亿美元,自美国进口1551亿美元,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达到了3233.3亿美元。
这对美国来说就是巨额的贸易逆差,换句话说美国必须从中国进口大量的商品来供给本国消费,而美国已经没有了与消费能力相对应的生产能力。
因此尽管美国大打贸易战,希望中国多多进口美国的商品,也扭转不了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于是美国就打起了第二张牌,那就是科技制裁。
二黔驴技穷的美国
2019年,美国发起了对中国企业的制裁,这标志着美国开始转变了思路。美国从曾经的工业强国一步步通过产业转移变成了金融帝国,它的中低端制造业早已经转移到了国外,留在美国手中视若珍宝的就是那些高端制造业。
而这正是中国发起冲刺的方向。早在2015年,我国就向全世界昭告了我们的目标,那就是《中国制造2025》,推动中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我们与美西方国家的一大不同就是有着目的明确方向清晰的战略蓝图,然后稳步地向前推进。
我们没打算藏着掖着,产业升级也是藏不住的。而美国绝不可能坐视中国的崛起,于是悍然发起了针对中国的科技战,其中尤以芯片制裁最为激烈。
拜登虽然在上台后推翻了特朗普时期的种种政策,但却保留下来了针对中国的围堵制裁。这是美国的根本利益,因此不论谁上台,美国政府都会极力打压中国。
美国怀揣着“雄心壮志”,妄图与中国实现“经济脱钩”,但中国早已与全球经济深度捆绑,美国更是离不开中国,这就让美国的对华制裁,变成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效果。中国在顶住美国压力的同时,美国自己内部也不好过。
2022年中美货物贸易总额达到了6906亿美元的历史新纪录,打了几年的贸易战,喊破嗓子的“中美脱钩”,全都在这个数字面前哑口无言。拜登也不再提什么“脱钩”了,转而用“去风险”来解释自己的对华政策。
何为“去风险”呢?即美国意识到无法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但又不愿看到中国崛起,于是就采取了技术管制的方法,对有限的产品和技术采取强有力的限制措施,以维持美国在这些领域的优势地位。
美国针对中国实行的芯片制裁,通过限制对华出口芯片来打击遏制中国在高新科技上的发展,成为了美国主要的工作。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从宽泛的贸易战到精确的芯片制裁半导体出口管制,美国打压中国的范围越来越小,最后不得不面对已经无法遏制中国的现实,只能祈求迟缓中国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美国还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局面,其内部有天价债务的压力,外部又要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对付俄罗斯身上。对于中国的制裁打压,美国也是一步三回头。到了2023年,美国显然有些撑不住了,接连派出多名高官访问中国。
美国官员来华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只不过不论是布林肯还是耶伦,他们都没有拿出“求人”的诚恳态度,反而还是一副趾高气昂的模样。
既然谈不成,我国也没必要给美国好脸色看。对于美国的邀约,我国一概拒绝,想谈,美国就摆正自己的态度。现在究竟是谁要求谁,难道美国自己心里还不清楚吗?
等到23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美国同时陷入两场战争,这下美国彻底沉不住气,不断放软了对中国的态度。
一连6年的对抗,美国的打压没能战胜中国,而我国也顶住了压力,见招拆招,妥善地化解了美国的攻势。虽然中国在这场中美冲突里一直处于守势,但美国打光手中所有的牌也奈何不了中国,足以证明我们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而中美攻守之势的转变,就在不远的将来。只要中国保持住一如既往的战略定力,不陷入各种外部纷争分散自己的精力,那以中国不断增长的实力,终有一日,中国会吹响战略反攻的号角。
现在的美国活似一个“纸老虎”,它的强大充其量只能吓唬吓唬人,可一旦真要美国动手,美国就黔驴技穷了,如果美国不想挑起毁灭世界的中美大战,那中美关系或许将走向暂时的和平,也是有可能的。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