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经济面临转型时,上海依然是那个最强的城市

澎湃新闻 2018-07-02 23:37:52

如今,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中最有想象空间、最具可操作性的工具。

2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8.8%,连续第四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

消费,在各种统计报告中,常常被纳入一项名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项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是不折不扣的消费主导,走出计划短缺阴影的中国人,恨不能把所有好东西买回家。除了两个年份,消费一直是第一驱动力,个人消费在GDP中的构成比一度超过50%。

但后来,地方上对投资的重视超过了消费。进入21世纪,投资在GDP中的构成比一度高达80%,消费于是愈发被轻视,直到2012年。

2012年以后,投资拉动边际效益锐减。消费重获重视。

经过十年努力,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GDP中的占比重新越过40%,消费总额也在2015年突破30万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2016年,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5%,高于资本形成(可以姑且理解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贡献度8.5个百分点。

四年中,消费贡献率分别是47%、48.8%、59.7%、64.6%,逐年递升。一句话,靠投资带动增长的时代正在远去。

随之而来的是各地工作重心开始从传统的“招商引资”转向推动消费升级。

先来看两张图表。

2017年5城消费数据比较,GDP、社会零售总额单位为亿元人民币,人均消费、人均GDP单位为万元人民币

这两张表清晰地展现了上海作为国际商都的底蕴。

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高度,其经济将会很大程度由消费(服务业)塑造。

上海以最多的人口、最高的GDP以及社会消费零售总额,领先于国内其它城市。这个规模,在中国未来5-10年都属于巨大的优势。

更为重要的是,上海的优势是以70%的服务业GDP占比实现的。

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

以纽约对标,纽约的服务业占比是多少?答案是90%。

如果真要在中国树立消费驱动城市的样本,那么从上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出上海、广州才是真正的选择。

2017年的时候,中国一堆一二线城市在争“新零售之都”。

我们理解中国城市的发展焦虑,他们争的不是一个名头,而是一个机会——站在消费升级的潮头,掌握行业标准,要么巩固自己的江湖地位,要么用后发优势,实现完美逆袭。

正是在这场竞争中,我们发现,当线上愈来愈需要落地的时候,那些老牌商业城市就将迎来更大的机遇,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厚积薄发。

因商而兴的上海,凭借上百年商业生态的深耕细作必将厚积薄发。这个厚积薄发在2017年迎来出口,这一年被业内称之为“新零售元年”。上海华丽转身成为新零售的试验场。

所谓新零售与新消费是相对的。新消费的关键词是数字化、社群化、个性化、定制化、场景化。新零售则是瞄准这些需求,通过大数据、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形成“线上+线下”“商品+服务”“零售+体验”的融合式商业模式。诞生于上海的新电商平台拼多多,旨在找到更适合消费者的更多新玩法的这一电商平台,也迎来了大发展。

在电商领域,拼多多异军突起,不但杀入行业前三,而且维持着高速扩张的态势。它仅仅用3年时间就打破了行业格局,重塑电商版图。

易观的数据显示,2018年1月,电商APP活跃度前五名之中,只有居于第三位的拼多多录得13.85%的增长,而且是两位数的增长,其他的传统巨头是4%-8%的负增长。

而到了3月,拼多多又有一项指标实现了对传统电商巨头的超越。

时间进入2018年,6月30日,拼多多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招股说明书。这或许为上海作为新零售发展的“竞技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写下一个新的注脚。

0 阅读:116

澎湃新闻

简介:专注时政与思想的新闻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