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的比鱼还好”
这个形象的说法在如今钓鱼圈中是经常见到的,其实这说明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钓鱼上用的心思比以前多了很多。
而古人钓鱼时一根线,一枚钩,再搭配自然饵料,比如蚯蚓、小虾等,钓起鱼来也是有滋有味。
如今发达的市场经济中,甚至九块九包邮的商品饵料卖得非常火爆。
还有一些名贵的商品饵,甚至近千元一桶,这些鱼饵与古人自然用来钓的饵料相比,应该是天壤之别。
但真的是中高端商品饵就一定比自然饵强吗?
如果能够将商品饵和自然饵进行比较,结果是什么?
值得研究。
商品饵与自然饵。商品饵是指由某个厂家进行研发和生产的专用钓鱼饵料,相比于自然饵料,它在诱鱼效果上不同功效,更加具有精准性。
例如一些产品专门针对鲤鱼,可能会加入更多谷物成分,也可能加入糖分成分。
再例如针对鲫鱼的商品饵,可能会加入更多虫卵成分。
所以不管是高档商品饵还是低档商品饵,都有在种类和成分上的划分。
在市场上,在昂贵的商品饵和便宜的商品饵之间,有一个非常火爆的价位区间,那就是便宜的商品饵。
这个价位区间一般在九块九到几十元之间,这个区间的产品被称为“平价商品饵”,这个价位区间可以说是最受欢迎的商品饵区间,有许多中型厂商围绕着这个价位做开发,选手多了,自然而然竞争就会多。
这群竞争者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仅会在价格上下功夫,还会在产品成分上下功夫,所以这一时期许多产品甚至比名气大的一些高档商品饵都要好。

所以“认准”这个区间并不坏,但问题又来了,同样处于这个价格区间的自然饵,它相比于平价商品饵表现如何?
其实自然饵在诱鱼效果上是更具备优势的。
无论是谷物类自然饵还是虫类自然饵,都远比商家调制出来的商品饵诱惑力更强。

谷类自然饵原理就是利用大部分鱼儿都是杂食动物这个原理,大部分鱼类对谷物类食物都较为喜欢,尤其是体型较大的鱼类。
而虫文件自然诱惑在于,鱼类都是肉食动物,在吃到虫蛀下这个鲜香的小食物时,就会开始疯狂追逐和捕猎,所以虫子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昂贵商品饵不一定能提高钓获。其实鱼吃的比人好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准确说应该是“大部分鱼吃的比人好”。
并不是所有鱼对昂贵商品饵感兴趣,而且在不同环境下不同鱼对诱惑力的需求也不同,甚至还有对昂贵饵料产生抗拒的情况。
钓友们作为钓者对我们来说,昂贵商品饵未必能提升钓获,但作为诱惑力极大的鱼儿,对昂贵商品饵体的态度又如何呢?
以鲤鱼为例,如果你的钓位周围有许多鲤鱼,并且你使用昂贵鲤鱼专用商品饵进行作钓的话,它们很可能会被诱惑过来的,但这时它们肯定会因为自控力不强主动咬钩。

相反,如果地儿上没有鲤鱼,这时即便你用三套昂贵客制化商品饵一起作钓,也没有办法让它们自动上钩。
正是因为这种极具不确定性的因素才导致昂贵商品饵被大部分资深玩家反感,正所谓博弈,一方只看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另一方努力了解环境以提高成功率,因此更容易获得友好的结果。
鲫鱼也是同理,只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鲫鱼对食物排他性更强,相比较其他情况,大部分情况下鲫鱼咬食自己的蟹肉诱饵占大多数,还有四种情况排除:
第一种,不习惯;第二种,环境太热了需要躲起来等;第三种,鳞片受到损伤待修复;第四种正在产卵,这种情况下复食行为很少。
综上所述,无论是昂贵还是便宜,都不一定能提高钓获率,但将竞品与自然和谐共处,让它们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才是提高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廉价自然饵料反而能上大鱼。首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果钓位对大鱼儿友好,那么买昂贵商品饵诱捕它们就行了,但现实是,我们还能改良环境吗?
釜山流水觅知音,一般来说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鱼儿最喜欢的东西拴在钩上,由此可见!
其次,在环境条件适合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就是较简单地找出它们喜欢吃什么。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附近水域是否有街头,再查看街头大小和形状判断鱼类种类,通过打捞其他水域中的样本判断其组成,从而对目标鱼儿进行分析,并随后采取相应行动。

最后,钓人的方法很重要,不要盲信高档东西!
根据环境条件合理搭配工具,提高灵活性才是最重要的。
总结来说,昂贵商品便未必能提高钓获率,这源于鱼儿对食物具有高排他性。
既然如此,那咱们何不采用廉价自然诱捕呢?
我们要做,更要实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