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剧荒,翻来覆去都是些流量明星撑场面的“工业糖精”,想起前段时间热议的《山花烂漫时》和《我本高山》,两部剧题材撞车,都是聚焦乡村教师张桂梅,却口碑两极分化。
一个是电影,一个是电视剧,可题材一样,侧重点不一样,两部作品的口碑是两极分化,让人意想不到,争议最大的还是女主。
那么,两人都是饰演张桂梅,有什么区别?
细节决定一切演技这碗饭,不是谁都能端稳的。
这话放在“特型演员”身上或许说得过去,但对于宋佳和海清这样风格迥异的演员,要演出同一个人物的神韵,拼的可不是“形似”,而是“神似”。
同样是演绎张桂梅,宋佳版《山花烂漫时》口碑收视双丰收,而海清版《我本高山》却遭遇滑铁卢,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
两部剧在角色塑造上,就走向了两个极端。
《山花烂漫时》没有刻意渲染苦难,而是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表现张桂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孩子们的无私奉献。
剧中宋佳饰演的张桂梅,眼神坚定有力,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她会轻轻弯腰帮孩子们系好鞋带,孩子们犯错时也会耐心地讲道理,一举一动都流露出对孩子们的关爱。
这种爱,不是流于表面的说教,而是从细节中自然流露,真实而动人。
反观《我本高山》,海清的演绎则显得用力过猛。
她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不开心的事情上,每天愁眉苦脸的,好像全世界都欠她似的。
观众看到的不是一位伟大的乡村教师,而是一个深陷苦难无法自拔的怨妇。
这种夸张的苦难表现,不仅让角色的魅力大打折扣,还让观众觉得压抑和累。
此外,这两部剧在情节推进和细节处理上也有明显的不同。
《山花烂漫时》节奏明快,情节紧凑,在表现张桂梅奉献精神的同时,也融入了不少温情和幽默的元素,让观众在感动之余也能感受到希望和力量。
而《我本高山》则节奏缓慢,剧情拖沓,充斥着大量苦情戏码,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比如,在表现张桂梅拖着病体挨家挨户劝学的情节时。
《山花烂漫时》用一个长镜头表现了宋佳步履蹒跚却坚定前行的身影,配上轻柔的音乐,将人物的坚韧和伟大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本高山》则将重点放在了海清痛苦的表情和虚弱的肢体语言上,刻意营造一种悲情氛围,却忽略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导致观众难以产生共鸣……
表现不同这是本色演出,还是过分用力了?
同为实力派演员,宋佳和海清的演技自然毋庸置疑。
这可能和两个人的性格、表演方式以及对角色的看法有关。
宋佳是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性格直爽,演戏风格大气自然。
她不喜欢被贴标签,也不在乎所谓的“国民知名度”,只想认真演好每一个角色。
在《山花烂漫时》中,她收敛锋芒,将自己完全融入角色,用细腻的表演能让观众看出张桂梅的坚韧、乐观、善良和伟大。
海清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也是黄磊的得意学生。
她演技精湛,表演风格外放,尤其擅长刻画生活气息浓厚的角色。
或许是“媳妇”形象太过深入人心,她在《我本高山》中的表演依然带着“媳妇”的影子,给人一种“用力过猛”的感觉。
这种表演风格上的差异,也决定了两人在塑造张桂梅这个角色时的不同侧重点。
一部作品要成功,不仅靠演员的出色表演,还得有好剧本的支持。
《山花烂漫时》和《我本高山》在剧名上,就已高下立判。
“山花烂漫时”,让人联想到的是生机勃勃的春天,是充满希望的未来。
这个名字,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张桂梅的精神世界。
她虽然生活在贫困的山区,但一直满怀希望,用爱和努力为山里的女孩们点亮了一盏盏希望的灯。
而“我本高山”,则显得过于沉重和悲情。
“高山”象征着不可逾越的障碍和苦难,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人物的悲剧命运。
这种过度强调苦难的叙事方式,难免让人感到压抑和无力。
事实上,张桂梅的故事之所以感人,并不仅仅在于她承受了多少苦难,更在于她在苦难面前表现出的坚韧、乐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山花烂漫时》深谙其道,它没有刻意煽情,而是用平实的镜头语言记录了张桂梅和孩子们之间的点点滴滴,让观众看到了他们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动人故事。
而《我本高山》则将过多笔墨放在了对苦难的渲染上,忽略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导致角色形象单薄,缺乏感染力……
角色的高度有人说,宋佳和海清,一个演出了张桂梅的“魂”,一个只演出了她的“形”。
诚然,两位演员在形象气质上都与张桂梅本人有一定差距。
但宋佳胜在,她演出了人物的精髓。
她没有被表面的相似所限制,而是深入到角色的内心,感受角色的喜怒哀乐,理解角色的信仰和追求。
宋佳的表演让张桂梅不再只是一个被符号化的英雄形象,而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她也会疲惫,也会脆弱,但她始终心怀希望,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这种真情实感的表演,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还赢得央视的夸赞。
海清好像掉进了一个表演的怪圈里,她太想让大家看到角色的辛苦,太想让观众看到她的伟大,反而没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好。
过度“用力”的表演,让角色失去了灵魂,也让观众感到疲惫。
最近几年,主旋律影视作品越来越多,但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好作品却不多见。
有些作品太过于追求高端大气,结果忽略了真实生活,导致人物形象刻板,剧情脱离实际。
从前些年的“手撕鬼子”到如今的“滤镜扶贫”。
一些影视作品为了追求视觉效果,不惜牺牲真实性,用“偶像剧”的方式来包装主旋律,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真正的主旋律作品,应该是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
它应该关注现实,反映时代,歌颂平凡人的奋斗和奉献。
正如《山花烂漫时》,它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惊心动魄的矛盾冲突,有的只是对乡村教育现状的真实呈现,对基层教师默默奉献的真诚歌颂。
正是这种真实和平凡,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
宋佳和海清,都是优秀的演员,她们的演技都可圈可点。
结语在这场“神仙打架”中,宋佳显然更胜一筹,她用细腻而真实的表演,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魅力的张桂梅,海清则因为用力过猛,反而让角色显得有些失真。
这再一次证明了那句话:最好的演技就是让观众忘了这是在演戏,当演员真正融入角色,用真情实感去演绎人生,才能创造出真正打动人心的经典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