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事件:苹果在 iOS 18.4 中推出 Apple Intelligence,但中文支持仅开放基础功能(如天气查询、日程管理),核心 AI 能力(如多轮对话、方言识别)仍处于 “半成品” 状态。实测显示,Siri 对方言的识别率不足 60%,对比华为盘古大模型的 95% 准确率差距显著。更尴尬的是,苹果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发的 “中国特供 AI” 被曝存在内容审查过度问题,导致用户体验 “割裂感” 严重。
深度解析:
1.AI 功能的 “水土不服”:
·方言识别缺陷:记者用粤语、四川话测试 ,发现其识别错误率高达 40%,而华为小艺的准确率超过 95%。
·多轮对话卡顿:连续提问时,经常 “答非所问”,而小米澎湃 的 AI 助手能流畅完成 10 轮以上对话。
2.国产 AI 的 “降维打击”:
·华为盘古大模型:支持方言识别、多模态交互、实时翻译等功能,实测效率比 高。
·百度文心一言:与苹果合作开发中国版 AI,但被曝 “阉割核心能力”,实际体验与独立版本差距显著。
·小米澎湃:AI 助手能自动生成短视频脚本,大纲,生产力工具属性远超苹果。
3.苹果的 “伪开放” 策略:苹果宣称 “开放 AI 生态”,但实际仅允许第三方应用调用基础 AI。例如,用户无法控制第三方智能家居设备,而小米妙享中心支持 2000 + 设备联动。这种 “封闭生态” 导致苹果 AI 的实用性大打折扣。
行业影响:
·用户流失风险:微博话题苹果 AI 太智障 ,阅读量超 3 亿,大量用户转向华为、小米等品牌。
·开发者抱怨:第三方开发者吐槽苹果 AI 限制过多,开发成本是安卓的 3 倍。
·国产 AI 崛起:华为、小米等品牌推出 “AI 换机补贴”,吸引苹果用户迁移。
争议焦点:
· 苹果是否故意限制中国用户的 AI 体验?
· 国产 AI 的技术优势能否持续?
· 封闭生态是否阻碍 AI 创新?
结尾悬念:“当华为用盘古大模型重新定义手机智能时,苹果还在靠‘伪开放’维持生态。这种‘技术傲慢’还能支撑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