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与刘大爷再婚已然走过十个春秋。当初48岁的李太梅选择再婚,归根结底,是其内心的恐惧占据了上风。
十年前的李阿姨年纪不算大,孩子业已长大成人并组建家庭。那时的她生活充实,经济也颇为宽裕。然而,形单影只的日子,却令她的情绪起伏不定。
一个人的生活,无法让她心生愉悦。独居之时,她总是神思恍惚、长吁短叹,甚至路边猫狗的一声叫唤,都能令她惊悸万分。
李阿姨思虑太多,独自生活便忧心忡忡,内心不够强大,总想寻个依靠。正因如此,当她缺少心灵的依托时,便选择了与刘大爷再婚,结伴共度余生。
李阿姨与刘大爷年龄相仿,身材高大。李阿姨初次见到他,便心生好感,觉得他看上去颇具安全感,身材壮实,绝非弱不禁风之人。
那时将近50岁的杨大爷,依旧在为生活而奔波,且精气神十足。他每日凌晨三四点便骑着三轮车前往农贸市场批发蔬菜,清晨在小镇上支起摊位售卖。
别看他年近半百,干活却手脚麻利。客人买菜时,他迅速拿菜称重,收钱算数麻利又准确。刘大爷挣钱时格外勤奋,每天早出晚归,计算器按得噼里啪啦响,卖菜每月能有万八千的收入。
这生意在李阿姨眼中颇为不错。两人再婚后,她每天中午负责给刘大爷送饭。刘大爷白天都在菜摊忙碌,直至晚上七八点才归家。
买菜钱得以节省,每日要做的菜直接在刘大爷的菜摊挑选即可。虽说李阿姨擅长做饭,但起初给刘大爷送饭时,刘大爷这个直男竟嫌弃饭菜难吃。
再婚十年,李阿姨一直积极提升厨艺。刘大爷嘴刁,若饭菜不合口味,他便脸色难看。倘若收摊回家,也不理睬李阿姨,更不会陪她说话看电视。
李阿姨贤惠至极,善解人意。与刘大爷交流,向来柔声细语,从未高声争吵。每次见刘大爷摆摊卖菜辛苦,她都会主动为其捏背、倒洗脚水。
李阿姨脾气甚好,也很好说话。再婚十年,杨大爷每月仅给她1000元零花钱,就这1000元,李阿姨也颇为节省,每月零花仅花三五百,几乎不乱花钱,每月能攒下约五百元。与刘大爷再婚十年,李阿姨存下了4万元。
刘大爷挣钱不少,每月花在李阿姨身上的却仅有1000元,其余的钱,除了他自己偶尔抽烟喝酒,全都花在了儿子身上。
刘大爷对儿子关怀备至,儿子婚后每月四五千元的收入根本难以养家,刘大爷每月又额外拿出6000元供儿子花销。
然而,刘大爷对儿子这般好,儿子却显得没心没肺。刘大爷因过度劳累在菜摊晕倒,被送进医院抢救。住院缴费时,儿子竟称没钱缴费。
是李阿姨从自己积攒的4万元中拿出10000元为刘大爷垫付住院费,不仅出钱,还一人在医院照顾刘大爷。
刘大爷的儿子既不出钱也不照顾,李阿姨对此极为不满,这哪是靠得住的儿子,分明是只知啃老的逆子,养这样的儿子有何用,给他钱花又有何用。
刘大爷出院时,医生叮嘱:“你年岁已高,切勿过度操劳,否则将来便是有命挣钱没命花。”
于是出院后的刘大爷便将菜摊转让,而去隔壁卖烟酒的老伙计守店 ,有客人就收收钱就行,每月仅挣3000元。
3000元就3000 元,李阿姨也能接受刘大爷如今挣钱减少,只要他不再无底线贴补那个如无底洞般的儿子,真心实意拿着这3000元与自己好好过日子,李阿姨便不会计较太多。
可杨大爷顽固不化,经历住院一场仍未看清儿子的真面目,出院后竟私自做主将房子过户给儿子,为讨儿子欢心毫无底限。
李阿姨深感可悲可叹,再婚十年,她温柔体贴,事事为杨大爷考虑,可杨大爷始终未将她视为真正的家人,最在乎的依旧是自己的儿子,房子和钱毫不犹豫地都给了儿子。
杨大爷在守店时又晕倒,再次被送进医院,此次杨大爷没那么幸运,需要住院一个多月,且身边不能离人。
他那宝贝儿子即便得了亲爸的房子和钱,也不愿在医院悉心伺候杨大爷。
杨大爷却丝毫不埋怨儿子,反而对李阿姨呼来喝去。他要求李阿姨伺候生病的他,口口声声扬言这是李阿姨的责任。
倘若放在往昔,李阿姨或许会认同夫妻应同甘共苦。然而此刻,李阿姨听闻这些话语,内心只觉厌恶反感。
她已然看得透彻,杨大爷对她毫无情意,仅是将她视作免费的保姆。认清了现实,她才不会继续傻傻地给杨大爷当免费保姆。
李阿姨毅然决定散伙,当她提出此想法时,杨大爷气得怒目圆睁,大喝道:“你敢……”
李阿姨生平首次如此勇敢:“我有何不敢?再婚这么多年,我什么都没有得到。你未善待我,我又何苦伺候你?你将房子 和钱财都给了你儿子,那就让儿子儿媳来伺候你。我反正决意要走,你休想留住我。”李阿姨不顾一切要跟杨大爷离婚,他不配合就去法院起诉,虽然过程有些波折,但总算是离了。李阿姨重获自由,她才知道单身的可贵,自己爱自己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