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帝把朱棣庙号由太宗升为成祖,看似尊崇,实则用心险恶

甜橙说啊 2022-06-28 11:23:10

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年仅31岁。从明宪宗一脉来论,孝宗朱佑樘排行第三,按长幼秩序该立孝宗的四弟兴王朱祐杬为帝,但此时朱祐杬已经病故,谥号“献”。

因此,按与武宗最近的血脉来看,该立朱祐杬的儿子即朱厚璁为帝。

嘉靖在位时间之长在明朝排第二,一共四十五年,他在位期间名臣不少,故事颇多,现代人对他的印象基本定格在“道士皇帝”上,奸臣严嵩的故事也广为流传,当时南方的倭乱和北方的蒙古都成为明王朝极为严重的外患。

为什么历史上嘉靖朝陷入如此内忧外患之中,却有着“嘉靖中兴”之说。其实这一说法是很不可靠的,嘉靖朝一系列的中兴举措与朱厚熜本人并无多大关系,从他即为后的第一天开始他的所有举措都是出于维护自己利益的罢了。

尴尬的身世

明世宗朱厚璁出生于公元1507年9月16日,宪宗之孙,明孝宗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之弟,年号嘉靖。

1521年三月,在安陆州兴王府,一个正在守孝的13岁少年得到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机遇,他提早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而另一个更高的位置在等着他。

不久明武宗驾崩,朝廷使团到安陆迎立新君,朱厚熜在众人的拥护下于四月二十二日到达北京。著名的“大礼仪之争”就此拉开序幕,朱厚熜以自己是藩王,不是皇子,拒绝了按皇太子的礼仪即位。

他选择在郊外受笺,从大明门进入紫禁城,随即在奉天殿即位,当日中午,朱厚熜正式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嘉靖。

他登基不到两月,就连杀武宗朝的宠臣钱宁、江彬等人,整肃精简了锦衣卫数万人,放了内苑数百头珍禽异兽,命令天下不准再进献。废传升官,赈济江西、辽东灾害,此时的嘉靖帝仅仅13岁。

年幼的皇帝从此开始了和各个利益集团的博弈,首先他对面的是杨廷和、杨一清为代表的元老。

他们对嘉靖的身世按祖制加以层层限制,因为他是藩王之子,因此嘉靖帝只能管自己的生父朱祐杬称“皇叔考”,尊孝宗朱佑樘为“皇父”,这让年轻的嘉靖帝很是不满。

对于皇帝来说,“大礼仪之争”争的是“礼”也是“权”,这场大争循环往复数十次,历时三年有余,最终首辅杨廷和因此辞官,以嘉靖帝的胜利告终。

大礼议之争

1524年新春之际,新君朱厚熜期盼的新的文官力量已经呼之欲出,之前被驱赶去南京的张熜与一个叫桂萼的同僚纠集了一些南京本地的官员,他们跃跃欲试,想要给新皇帝献上一份大礼。

首先上疏的是桂萼,他所奏当今皇上即位,既不是继承于孝宗皇帝,也不是继承于武宗皇帝,而是祖宗所规定的即位伦序让嘉靖继位。所以嘉靖继位的是大明朝的“统理”而不是孝宗皇帝、武宗皇帝的“嗣理”。

这封奏还毫不客气地批评了北京的官员为了附和内阁大臣,使得当今圣上身为帝王之尊,却失去了享受人伦之礼的权利,还批评礼部的官员说他们因循守旧是大大的失职行为。

最后桂萼反问,哪一个没有父子人伦的君王,怎么可以统治国家,管理万民?这封奏疏一时激起千层浪,本来看似渐渐消停的“大礼议之争”再起波澜。

尽管朱厚璁看到这封奏疏之后心里早已乐开了花,但少年老成的他还是不动声色地下达了自己的指令:天理纲常还需文武群臣共同商议才可,随后下诏张熜、桂萼等一众南京官员来京商议。

就这样,南京与北京的文官本隔空展开了一场大辩论,双方唇枪舌战,一时势均力敌争执不下,眼看皇帝渐渐站到南京官员的一边咄咄逼人,北京的文官们不得不做出让步,但他们有个要求,就是让张璁桂萼等人停止返京。

朱厚熜同意了他们的请求,最终朝廷决定奉兴献王朱祐杬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史称“兴献帝”。

但张璁和桂萼两人得知自己不必去京师的消息后,他们又不干,于是再次上书嘉靖,认为应该去掉兴献帝尊号中的“本生”二字,这样才能证明嘉靖帝的继位明明白白,朱厚熜又改变了主意,让张璁、桂萼即可来京。

愤怒的北京文官集团扬言要效仿正统年间击杀马顺的故事,把他们二人击杀。嘉靖帝又欲为自己的父亲再立座庙宇祭祀,但群臣又以嘉靖帝已经继承“大宗”就不应该祭祀“小宗”为由,断然拒绝。

庙号之争

被文官回绝的嘉靖帝自然不甘心,他又提出来为自己的生父兴献帝朱祐杬在大内立庙,让他与大明历代帝王一样,配享自己和后世之君的香火。

这种做法亘古未有,妥当的做法应该在朱祐杬生前的王府立庙祭祀,每年只需要皇帝派遣官员祭祀即可,但这一提议遭到嘉靖帝的愤然驳斥。眼看群臣都反对,嘉靖便将为首的几名官员杖责流放,将张熜等支持嘉靖帝的官员调任朝堂。

眼见朝堂上对自己地位非议的人越来越少,嘉靖帝便接着实行自己的打算。嘉靖十七年,朱厚熜又为生父朱祐杬追尊庙号,定为“明睿宗”,将父亲一步步搬进大明朝的太庙之中。

早在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便设立了大明朝的太庙,从他的曾祖开始追尊庙号。

按周朝以来的礼制来说,一个朝代开疆拓土、创立基业的皇帝称“祖”,守成有功、推向顶峰的皇帝称“宗”,朱元璋自己作为大明的开国皇帝自然被尊为“太祖”,“太”乃第一之意。“明太祖”意为创立大明基业的第一人。

随着一代代帝王封下来,到嘉靖帝时期,太庙中的朱家老祖已经尊奉了九人,其中就有他的兄长明武宗朱厚照,他的伯父明孝宗朱佑樘。对于如何将自己父亲置入太庙,朱厚熜想了个“奇招”。

明太祖朱元璋自然是动不得的,从明太宗朱棣开始往下的帝王又都是朱厚熜一脉相承的,否定任何一个人的尊号就是否定自己。

那么太庙中有没有人本来与皇位无缘,而是靠一些非法手段坐上皇帝位置的呢?朱厚熜将目光放在了明太宗朱棣身上……

朱棣是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在朱元璋生前并没有被立为皇位继承人。直到后来朱允炆继位,因削藩之事引得朱棣最终打出“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造反。

哪怕是百余年后的嘉靖朝,人们还是普遍将朱棣的行为定义为造反。朱厚熜为了将自己父亲搬进太庙又不能否定老祖朱棣的功绩,他将朱棣的庙号从守成第一的“太宗”,改为了开疆立业有成的“成祖”,与太祖朱元璋的庙号并列起来。

将父子二人的庙号都尊为“祖”,这种行为无疑是将朱棣打下的江山与太祖朱元璋的江山搬到分庭抗礼的地位,与朱元璋传下来的江山做了分割,从法理上否定了朱棣继承的合法性。

不过朱厚熜此举获利的不只他自己,将祖宗的庙号上升一个台阶,那就意味着与自己一代的王室贵族地位全部加升一等。因此此举不仅没有引起皇族子弟的一致唾骂,反而在当时成就了他们。

朱棣与朱厚熜作为同样藩王出身而登基称帝的皇帝,对皇位的警惕性自然非比寻常。

如果说朱棣“太宗”的庙号是为了给自己帝位带来法理上的合法性,那么朱厚熜将自己父亲尊为“睿宗”而将朱棣尊为“成祖”,那就是对皇位偏执的危机感和自私到极致的一种体现了。

0 阅读:33

甜橙说啊

简介:七弦抚尽,何处觅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