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援引《悉尼先驱晨报》报道,澳前总理基廷引民调称澳政府外交与民众脱节,由此引发对澳政策走向的关注。
近年来,澳大利亚在外交与军事领域动作频频,其相关政策走向备受国际社会瞩目。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中,澳大利亚的抉择不仅影响自身发展,更对地区乃至全球局势产生涟漪效应。
澳前总理基廷(资料图)
澳大利亚的外交态度上,民众与政府存在显著分歧。一项由《解决政治观察报》发起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超半数澳大利亚民众,比例高达57%,认为澳大利亚应避免卷入中美冲突,在超级大国的博弈中保持中立 。在对待英美澳“奥库斯”协议的态度上,民众意见同样呈现分化态势。仅有约三分之一多一点(35%)的受访者对推进协议并购买核潜艇持支持态度,而近三分之一(27%)的民众则希望暂停或终止该协议。对于在澳大利亚海军基地部署美国核潜艇的计划,支持继续推进者仅占29%,持重新考虑态度的民众却高达37%。这一系列数据清晰地表明,澳大利亚民众期望本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相对独立、谨慎的立场,避免过度卷入大国间的军事纠葛。
然而,澳大利亚政府在部分外交决策上似乎并未充分考量民众的意愿。澳大利亚宣布未来4年将斥资1.9亿澳元协助所罗门群岛扩大警力。路透社等外媒报道暗示,澳此举意在针对中国,试图在与中国的地缘政治竞争中抢占先机。澳方声称这一举措是为了回应所罗门群岛建立持久主权安全能力的诉求,帮助其减少对“外部伙伴”的依赖,但澳媒分析指出,澳方口中的“外部伙伴”暗指中国。尽管所罗门群岛总理并未承诺削弱与中国的安全伙伴关系,但澳大利亚仍执意推进这一计划,凸显其在地区事务中紧跟美国战略步伐,积极参与地缘政治竞争的意图,这与国内民众倾向于置身大国冲突之外的态度背道而驰。
澳大利亚(资料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日前应询称,中方一贯主张,各国在发展同太平洋岛国关系时,应该秉持“三个坚持”,要坚持岛国自主、坚持发展为先、坚持开放包容。任何国家都不应该将岛国当作自己的“后院”。“希望有关方能切实尊重岛国独立和主权完整,不干涉岛国内政。”
在军事战略方面,澳大利亚也在积极布局,推行一系列重大举措。澳大利亚公布了一项大规模军事计划,计划投入140亿澳元用于提升国内导弹生产能力。这一计划涵盖与美国公司合作,在澳大利亚本土建造导弹制造工厂,旨在增强自身国防实力的同时,为美国、日本和韩国等盟友提供支持。
洲际弹道导弹(资料图)
澳方宣称此举是为了向潜在敌对国家传递坚决的信号,表明任何敌对行为都将遭到有力回击。然而,这一军事扩张行动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此前,中国在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域进行洲际弹道导弹试射,澳大利亚对此反应强烈并提出抗议。澳方此次大规模军事计划的推出,难免让人猜测其与中国的军事活动存在关联,地区国家对澳大利亚军事力量的增强及战略意图表示担忧。
澳大利亚在核潜艇项目上的投入也是其军事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奥库斯”协议框架下的核潜艇计划,澳大利亚未雨绸缪,大力投资国内学校的STEM教育。在南澳大利亚州,当地政府在小学阶段便引入与国防工业相关的课程,期望从小培养未来建造核潜艇所需的劳动力资源。例如,年仅9岁的小学生已开始使用平板电脑和专业3D建模程序设计水下装置,英国BAE防务公司也计划在南澳州的80所小学推广类似项目。
核潜艇(资料图)
此外,南澳州还新建了如芬顿技术学院等教育机构,部分课程由国防承包商精心设计,焊接车间模拟海军造船厂的实际环境,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当地大学同样积极转型,从美国聘请教授为本科生讲授核工程课程,并与国防承包商合作为学生提供研究生和带薪学徒机会。澳大利亚在核潜艇项目上的大力投入,不仅体现其对提升海军实力的决心,也反映出其在军事战略上对美国的深度依赖与紧密配合。
澳大利亚在国际事务中立场的频繁转变,进一步凸显其外交政策的不确定性与摇摆性。在拜登执政时期,澳大利亚在“2+2”会谈中明确表示支持与美国加强军事合作,在诸多国际事务中紧跟美国步伐,对中国采取一系列不友好举措,包括在涉疆、涉港等问题上发表不当言论,以及派遣军舰穿越台湾海峡等挑衅行为。然而,随着拜登政府垮台,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澳大利亚又开始释放出试图与中国“拉近关系”的信号。这种态度的急剧转变,充分表明澳大利亚在制定外交政策时,更多地基于短期利益考量,缺乏长远、稳定的战略规划。
拜登(资料图)
澳大利亚在外交和军事政策上的种种表现,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对于澳大利亚而言,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尊重民众意愿,审慎权衡自身利益与国际责任。在推进军事计划时,应秉持透明、开放原则,避免加剧地区紧张局势。澳大利亚若想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建设性作用,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新审视其外交与军事战略,寻求更加稳健、平衡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澳大利亚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找准定位,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为地区和平与稳定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