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外资100%控股银行、保险,中国经济迎来新篇

桐桐看趣事 2025-03-23 18:12:39

2023 年 8 月 21 日,一则极具前瞻性的网络视频《四个二带俩鬼》预言,中国经济复苏需打出 “4 个 2 带俩王” 的组合拳,彼时 4 个 2 已落子,而大鬼和小鬼尚未出动。

时光快进到 2024 年 1 月 25 日,官方重磅宣布外资可持有银行保险 100% 股权,实现完全控股,这标志着预言中的 “小鬼” 正式登场。这一突破性举措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战略意图?又将给普通老百姓和投资者带来何种影响?

早在 2023 年 10 月 20 日,我国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理解这一动作是洞悉金融产业开放的关键。

过去,我国对制造业外资准入设限,主要担忧外国先进技术企业进入后,趁本土技术尚不完善时控股本土企业,形成垄断,进而掌控产业发展方向,危及全产业链安全和独立自主技术根基。但今时不同往日,我国已基本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到强国的华丽转身。

从工业体系完整性来看,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公布的 41 个工业大类、207 个中类、666 个小类全部工业分类的国家。在工业实力方面,除了光刻机刻蚀高端技术、7 纳米半导体及部分极特殊工艺仍在攻坚外,上至登月宇航,下至深海极地,我国均已实现独立自主开发。

正因如此,放开制造业准入后,我们有足够底气抵御外资冲击。同理,金融产业开放也建立在我国强大实力基础之上。从 2015 年 P2P 兴起,到 2018 年清理整顿,再到 2020 年马云指出金融防范体系待健全,直至如今金融委建立。

短短八九年,我国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在放开金融产业外资准入前,我国发布金融高质量发展定调,表明已具备应对银行、保险部分被外资控制冲击的能力。

先进金融服务涌入: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进入,将带来国际先进金融管理经验和多样化金融产品。以苹果手机工厂和特斯拉进入中国为例,2012 年苹果相关产业引入,十年间健全了整个苹果产业链,我国数千家企业参与其中,实现从耳机到屏幕等 8800 多个电子设备的自产自销,甚至让日本东芝在电子产品领域败下阵来。

2018 年特斯拉引入,带动国内电车行业全面升级,如今蔚小理、比亚迪等众多品牌崛起,中国在 2024 年超越日本和德国,成为汽车出口第一强国。同样,外资金融资本进入,有望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质量,为老百姓提供更丰富、个性化金融服务。

刺激消费与投资:外国金融资本进入中国市场,鉴于国外普遍零利率环境,国内银行存款利息可能降低。当存款利息缺乏吸引力,老百姓会更倾向将资金用于消费或寻找其他投资渠道。

从 2025 年 1 月金融数据来看,新增人民币贷款 5.13 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7.06 万亿元,M2 余额同比增长 7.0% ,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在此背景下,存款利息降低促使资金流向消费与投资领域,刺激国内消费,活跃投资市场,促进经济内循环。

行业垄断隐患:外资银行可能利用在中国吸纳的资金,进行不利于市场竞争的行为。历史上曾有外资收购本土品牌后将其封杀的案例,若此类情况在金融领域或相关产业发生,可能影响行业健康发展,减少消费者选择,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银行破产风险:外国银行运营模式与国内不同,面临不同风险因素,存在破产可能性。老百姓若缺乏对外国银行背景和风险的了解,一旦所选外国银行破产,可能遭受存款损失。

理财选择困境:外国理财产品设计和营销手段丰富,相比之下,国内理财产品在产品种类和宣传技巧上可能相对逊色。这会导致老百姓在面对琳琅满目的理财产品时,陷入选择困难,难以挑选到真正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的产品。

随着金融产业放开,一二级市场中保险、类金融、银行等中小型企业将迎来新发展契机。外资进入可能引发对这些企业的投资热潮,出现疯狂抢筹局面。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存在潜在投资机会。

然而,投资绝非易事,在看到机会的同时,需保持理性谨慎。投资者要深入研究相关企业基本面,包括财务状况、市场竞争力、管理团队等;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变化,政策调整可能对企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合理配置资产,切不可盲目跟风投资。

中国放开金融产业外资准入限制,是基于自身强大实力的战略决策。这一举措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为投资者带来机遇,但也伴随着挑战。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投资者,都应深入了解其中内涵和影响,在新经济格局中做出更明智选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 。

文章来源:源哥言商

0 阅读:0
桐桐看趣事

桐桐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